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165章 急事先办,积极争当面点师

房家洼的地没人买也就卖不出去,房家洼的人没人要也就没法做佃农。所以房家洼人只能守着那一点点芦苇滩弯腰刨食吃。

前年他们开了荒,去年就种出来了一些粮食,豆子和麻。

再加上有了作坊,村里人摇身一变,日子一下子就变好了。

所以这么看来,其实眼下要解决的也不是土地,而是温饱。

土地问题慢慢来,温饱问题首当其冲。

要想解决温饱问题,单从这两个字上就能看明白——穿的暖,吃的饱。

穿衣要用布,吃饭要有粮。

房家洼去年就种了麻,粮食收成也增加了。

所以,改善粮食的种植方式,也要增加其他非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而粮食种出来了,也要在吃上多研究出一些新花样。

老面酵子发面馒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新研究。

所以想来想去,眼下最迫切的还是先在吃上下功夫。

而马上就春耕了,杜庭去年底就提前准备好的那些耕牛,农具,以及目前或许已经走在路上的其他各府县的“特产”,或许在今年都能长在当河县的土地上。

这么一想,杜庭觉得事情也不是很难办了,甚至很多事他已经年前就在做了。眼下只不过需要一个汇总。

所以他直接让几个小孩又做了一份所谓的“培训计划表”出来,是关于当河县耕牛培育,农具改善,农作物种植门类的统计。

做完之后,他会让主薄和六房的参与进来,把去年临时收上来的开荒地整理出来,等待春耕的到来。

耕牛这事急不得,但到年底,当河县的新出生耕牛数量要翻倍,不然明年他们还要花一大笔钱来从隔壁县城借耕牛,实在是不值当。

所以,眼下也要把养殖人员培养出来。

这事去年主薄就拉上县下所有地主员外和富户家里人讨论了一番,虽然这群人心里一点都不想出人出牛,但碍于县衙的威压,不得不一时妥协。

而他们这种老油条,是最会“妥协”的,毕竟妥着妥着,耽误了一季农时,他们就是赚一季。

不过现在杜庭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了。

去年他在这事上是好商好量的,今天之后,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好说话了。必须拿出一个明确的规定出来,在这群人身上。

首先,几年之内,他们不可以再在本县内买卖土地。

当然,愿意听话的人可以适当减免一些粮税,不过去年各家的土地已经经过重新丈量登记,今开春后他们要种什么,种多少,等到秋收的时候,县衙自会有人能算出来产量。

要想隐瞒,怕是没有往年那么顺利了。

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要这群人把拘在自家手里的大量佃农给放出来。

等各家的佃农离开一部分,开荒地自然就会被这群出走的佃农耕种起来。

而耕牛和农具还有粮种,头一年,县衙是会提供的。

当然,或许也会根据情况减免一些粮税。

这些都是最直观地提高农户种田积极性的手段。

等田有人种了,那么农闲时候,县里的“培训班”就会教授大家一些必要的技能,比如做发面馒头,比如编筐,编席子,比如做简单的农具,桌凳,再比如种些可以卖的特产。

杜庭边跟几个孩子说话,边在心里思考,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该做的事越多。

不过好在他心里逐渐有了安排,倒不似刚才那般一激动就想把摊子铺大了。

刘礼秋和刘小冬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衙门政事,觉得新鲜得不得了,但刘小冬心里又多了一份感激和责任。

感激杜庭的“大度”,愿意听取采纳她们的意见,让她们参与到此事之中来。

而责任,是她对这块土地上贫苦人们的同情和反馈。

杜庭这边说完,又去找上了宋若梅和王冬麦,把这事跟王冬麦说清楚后,就直接回了书房,准备把培训班的事彻底敲定下来,等元宵节过后开衙,就跟主薄商量下去。

争取在农忙前,把面点培训班给开办起来。

王冬麦在杜庭这里接过了“面点培训师”的大任,杜庭告诉她,等真正上课的那一天,她会有衙门为她量身制作的“面点培训师”证书一本,同时,王冬麦也可以多带几名熟手,跟着她一起来衙门上课。

并且,杜庭保证,这上课的人,第一批是经过他筛选的,除了一部分跟她一样的农户家庭外,还有一个专门针对各家点心铺子和富户们的。

毕竟这两类人群,一是想多学点手艺好赚钱,二是想给家里培养几个手巧的厨娘。

这群人来学是要收费的,而赚到的费用,由教授师傅也就是王冬麦和衙门双方分账。

王冬麦一听自己还能靠教课赚钱,心里按捺不住得激动,这可比她在家里作坊做事还要开心呢。

当晚,刘家五口又留了一晚,第二天,刘树,王冬麦带着最小的刘礼源回了家,刘礼秋和刘小冬继续留在了杜家。

刘树和王冬麦回去是有事要做,她们要在村里选出几个面食做得好的人来县衙教课。

夫妻二人带着孩子一路不歇地直接回了家,一到家,刘树就跟村长说了这个事,让村长把村里人全部都召集到了一起,说了此事。

如今,房家洼全村人对县令大人那是尊重又敬佩,一听他要找人教做面食,尤其是用老面酵子做发面馒头,所有人都是积极响应。

老刘头看跟他一样年纪的老头子也混在人群里说要去,笑得差点从凳子上摔下去。

“我说,人县令大人是要会做饭的,你一个老头子,只会烧火,踊跃个什么劲,可别起哄了。”

他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确实,大家有些太激动,很多不怎么会做法的人都在吆喝,老刘头这么一说,大家才明白过来,给县令大人办事,还是需要拿出些真本事的。

于是房家洼里那群天天操持家里锅灶的妇人婆子们,就全部站了出来。

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王冬麦也跟大家说了实话,这教课要去县城,家里有小孩子要带的,怕是没法离开,有些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也不行,还有一些说话不利索的,暂时也要排除。

毕竟教课,不光要会做,还要会说,每一个步骤能详细又流利地说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