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到深山脚下,我靠大山逆袭了 > 第193章 一条龙服务

穿越到深山脚下,我靠大山逆袭了 第193章 一条龙服务

作者:季言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4:31:54 来源:小说旗

这样一合计,当场便有几人向马氏预订了慕氏宴席一条龙服务。

慕云也拿出纸笔,记录了具体的地点和时间。

慕云从一开始答应给村长家这场宴席掌勺的时候起,就突然想起前一世各种承包宴席的一条龙服务方式。

她本来是抱玩儿的态度试试看在慕山村也建立一个专门承包各种宴席的服务队伍,让村子里的人也能多一条挣银子的路子。

没想到这反响倒是不错。

吃完了宴席,众人散去。

作为村长的亲家一家人则被村长和马氏给请进了堂屋。

郑柔的娘家除了她爹郑富贵,她娘赵氏,还有她大哥郑江河,嫂子王氏,以及娘家才三岁长的团子一般十分可爱的侄女。

今日郑柔与慕正梁儿子的满月宴,郑柔娘家为了表示看中出嫁的女儿,这一家五口全部都来了。

郑柔的娘家早先在镇上开了一家不大的杂货铺,现如今这杂货铺由郑柔的大哥和嫂子看管。

因为家里经营着几十年的小生意,郑家虽然不是镇上什么有钱的大户人家,但家里的条件比乡下人家还是好了许多。

郑柔的爹娘年纪与村长夫妻俩差不多,但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镇上,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马氏两口子相比,看起来要年轻了两三岁。

今日女儿与女婿给他们添了外孙,郑富贵和赵氏今日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特别是现在进了屋子,赵氏立马从女儿的手中接过了正睡的香甜的小外孙仔细的抱在怀里看了又看。

郑富贵和儿子儿媳也都围在媳妇的身侧,笑着看着赵氏怀里的小婴儿。

“阿奶,我也要看看姑姑姑父家的小表弟,我也要看看姑妈姑父家的小表弟!”

王氏身边,一个才到她大腿高扎着两个可爱的小丫髻的小姑娘也着急的直扯她娘亲的衣角。

“哎呀,咱们家小明婉竟然也想看看小表弟呢!”

抱着小外孙的赵氏听到大孙女急切的声音,特意将手中的外孙给抱低了一点,然后笑着打趣了自己的大孙女一句。

站在一边的郑柔看着玉雪可爱的大侄女,忍不住弯腰将她抱了起来。

“既然咱们的小明婉想看看弟弟,姑姑就给你抱起来看!”

这人啊也真奇怪,郑柔作为这个时代的传统妇人,怀孕时,她千盼万盼,盼着肚子里怀的是个儿子。

结果怀孕十个月,瓜熟蒂落之后,她果然为慕家生了个儿子。

这生了个小子才刚满月,结果看到娘家哥嫂家白胖可爱的小姑娘,她竟然又眼馋起丫头来了。

侄女肖姑姑!

看着怀里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与自己小时候有五六分相像的小丫头一脸好奇的看着儿子,郑柔的一颗心简直就快化了。

村长夫妻俩也是边一脸慈爱的看着只知道呼呼大睡的孙子一边笑着与亲家一家寒暄着。

寒暄了一会儿后,马氏看了自家大儿子一眼,慕正梁就从岳母的怀里接过了儿子,和同样抱着孩子的媳妇回到了房间。

没有孩子打扰,慕长海夫妻俩亲自给亲家倒了两碗茶水之后,就将邀请赵氏教导村里人识字以及教导村里未出嫁的姑娘们女红的请求给说了。

“咱们也与村里的族老们做了商量,若是亲家能留下来,咱们村每个月给亲家支付二两银子的酬劳!”

慕长海夫妻俩与郑江河夫妻俩是亲家关系,但这是村里的公事,马氏还是将村里经过商议后开的报酬给说了出来。

郑家虽然在镇上开了一家杂货铺,不过铺子的规模并不大,一年的收入算下来,除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外也只富余那么一点点。

刚开始听亲家说请赵氏来村里教大家识字以及教这村里的姑娘们女红的事,郑江河夫妻俩还有些犹豫。

毕竟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待在慕山村。

赵氏夫妻俩倒不是嫌弃这乡下条件简陋,而是觉得长时间住在这里,会不会对亲家对女儿有什么影响。

而且家里儿子儿媳要经营着杂货铺子,大孙女才三岁,也需要他们俩时不时帮把手带着。

可随后一听到每个月二两银子这么高的薪酬,郑江河一家子心里顿时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看着一脸希冀的看着她的亲家,本来还打算回家后与自家男人以及儿子商量商量的赵氏,此时也不再管其他,一口应承了下来。

“那感情好,亲们家平日里也忙,我得闲的时候也能帮着柔儿带带立安这小子!”

抱着儿子出去了的郑柔,知道娘答应留下后,也开心的抱着儿子回到堂屋,拉着娘亲开心的不行。

赵氏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

当天下午,她就与慕山村的村长也就是她的亲家母长海以及两位族老商议了关于教授识字和女红等相关事情的具体安排。

在开这个会议之前,村长和族老又特意安排人将慕云给叫了过去。

马氏第一次在这种算得上是一村之中的大事上看到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参与。

这位小姑娘从进门开始,坐在客位上的马氏就在默默的打量着她。

不同于乡下和镇上她见过的姑娘那样看到陌生人一脸害羞或者畏畏缩缩的样子。

从这位长相明艳的小姑娘从踏进这间堂屋看到她开始,她就大大方方的笑着主动与她打了招呼。

这位小姑娘的一言一行虽然看起来挺爽心悦目,但是赵氏还是有些不解。

他们这些大人在商量事情,怎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进来了?

看到亲家一脸的疑惑,慕长海主动解释道:“建议咱们村里人学认字的主意就是这慕云这丫头提出来的!”

听到亲家的解释,赵氏这才一脸郑重的将目光又放到了慕云的身上。

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山坳里,还有人有如此的见识。

读书识字在天启国可是身份的象征。

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让家中的小辈从懂事开始,就能接受启蒙。

乡下人家,能供出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都是九牛一毛。

而眼前这个还未及笄的小姑娘,竟然有让整个村子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跟着认字。

这可是整个秦山县,不,应该说是整个凤阳府甚至是整个天启国的头一份儿。

想着自己因为这位小姑娘的建议,而做着天启国的头一份的事,赵氏整个人就兴奋的颤抖了起来。

“这小姑娘不错,有胆识有见识!”

对这位小姑娘夸赞的话,也是发自赵氏内心里破口而出。

“多谢赵夫子的夸赞!”

慕云不明白眼前这位态度端正的中年妇人为啥突然变得这么激动。

不过想到整个慕山村的人以后都有了学识字的机会,她也特别的开心。

教学识字和教学女红的章程定下来之后,从第二日上午吃了早饭开始,女红班就开始了。

参与的女红教学,主要是村里还未成婚的小姑娘。

而用来教学的地方,村长和两位族老还是安排在了村子祠堂的一间厢房内。

慕云对女红不感兴趣,她本来不想去祠堂。

却被出门直奔祠堂的慕小婵遇到。

“小云,咱们都快去祠堂女红班,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跟着赵夫子学习更多的女红技术了!”

慕小婵从懂事开始,就跟着寡妇娘黄春香学习刺绣。

不过黄春香的技术到底有限。

自从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慕小婵的爹去世后,她们母女俩就靠着黄春香这仅有的一点刺绣技术绣一些绣品去镇上绣庒换银子来过日子直到去年冬天她们母女俩加入了村里的酸辣菜作坊才终结了这繁琐又麻烦的刺绣活计。

不过从小接触刺绣这一块儿的慕小婵实在是对女红这一块儿极感兴趣。

只苦于之前没有技术更精巧的师傅,她的刺绣技术也一直没什么长进,每天绣一些简单的帕子之类的绣品既考劳神劳力,又换不了多少银子,这才作罢。

如今有了女红技术更好的师傅,黄春香和慕小婵就更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从昨天下午开始,黄春香就直接带着自己的女儿慕小婵去酸辣菜作坊辞了工,好让她一心一意跟着赵氏学习女红方面的技术。

看着一脸兴奋的小姐妹,慕云不得不感叹黄春香黄婶子也是个挺果断的人。

慕云和慕小婵挽着胳膊进了祠堂的厢房后,厢房里已经坐了十几位姑娘。

年纪大的有比慕云和慕小婵还大已经及笄待嫁的大姑娘,也有比慕秋年纪更小的四五岁小姑娘。

人一到齐,穿戴规整的赵氏就清了清嗓子做了自我介绍。

然后开口向大家普及了一番女红的知识。

“女红包括哪些方面的东西,大家有谁知道吗?”

赵氏在带着大家进入主题之前,特意向坐满了整个房间的姑娘们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女红包括哪些?”

台下的小姑娘们听了赵夫子的话,纷纷伸手摸了摸头。

灵魂来自科技发达的文明世界的慕云脑海里也只出现了刺绣、做衣服以及缝缝补补的画面。

其他的小姑娘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出了“刺绣”两个字。

也有的小姑娘回答说“补衣服”、“做衣服”以及“做鞋袜”。

而对这一块接触最多的慕小婵站起来作了回答。

“赵夫子,我娘教过我简单的刺绣、缝补、打络子、做衣服,我想这些应该算在女红里面!”

等确定没有人再说出其他的答案后,赵氏示意慕小婵坐下后,态度和蔼的对大家进行了讲解。

“大家刚才说的都对,慕小婵说的也更全面一点!”

赵氏确实是一个好老师,知道更多的认同学生,才能让学生更有动力。

刚坐下去的慕小婵听到赵夫子当众夸她之后,她果然激动的不行。

赵氏扫了一眼厢房里的姑娘们,见达到了效果后,她继续解释道:“但女红也不仅仅指前面大家所说的那几项!”

“女红除了刺绣、缝纫和编织、刺绣,还有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

赵氏知无不言,讲的仔细。

台下的十几个小姑娘们的眼中也都是闪烁着好奇和期待的光芒看着她。

对女红不感兴趣的慕云看到台上的赵夫子口若悬河、台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这些认真听讲的学员们身上,映照着她们还带着稚气的面庞。

她竟然觉得这一刻是异常的美好。

“《礼记?昏义》中对女子品德的要求就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其中妇功就是女红!”

“当然,让我们女子学习女红,并不单单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除了让家庭生活的更好,咱们女子掌握了这一门过硬的技术,也是在任何时候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听到“四德”的时候,慕云在心里还忍不住感叹着这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果然思想落后。

只是学习一项技术罢了,竟然还和女子“四德”扯上了关系。

不过听到后面,慕云也对这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妇人起了敬佩之情。

在封建教条下长大的赵氏,竟然也鼓励女子学习一门技术,依靠技术让自己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想法。

殊不知,这也是赵氏活了半辈子吃过多少盐、碰过多少壁,所总结出来的。

当初她在县城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成为了大户人家小姐的大丫鬟。

向往府外自由日子的她用自己好不容易攒的月钱、赏钱以及用空余时间绣的绣品换得的银子将自己赎身后,就嫁给了还算忠厚在镇上开着一间小杂货铺能勉强度日的丈夫。

然后和丈夫一起努力奋斗,用自己在小姐身边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将好几回面临倒闭的铺子给盘活。

甚至在生下两个孩子后,她为了给体弱的儿子与闺女看病,更是坚持做女红绣绣品卖换银子。

可以说在她人生遇到重大的门槛时,都是靠着自己过硬的女红技艺让自己与家人跨过了一道道门槛。

看着台下这一双双对未来满是希望又无比懵懂的眸子,赵氏毫不犹豫的就将自己的经验给分享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