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27章 你要陷害老夫?!

皇甫嵩和董卓的恩怨深重,堪称死仇。

彼时,凉州叛军气势汹汹,将陈仓团团包围。

陈仓危在旦夕,城中百姓哭声震。

朝廷紧急任命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为副将,前往讨伐叛军。

董卓一脸急切,高声宣扬:

“敌军围困陈仓已久,城中粮草将尽,我军当速战速决,一举破敌!”

皇甫嵩神色沉稳,缓缓摇头:

“陈仓城防坚固,叛军虽众,但久攻不下,士气已衰。”

“此时我们只需坚守,等待时机,切不可贸然进攻。”

董卓心中不满,却也无法反驳。

就这样,皇甫嵩按兵不动,硬生生拖延了几个月。

正如他所料,凉州叛军久攻陈仓不下,士气低落,最终无奈撤退。

董卓见状,又提议道:

“叛军已退,正所谓穷寇莫追,我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

皇甫嵩目光如炬,果断道:

“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敌军士气正盛,我们避其锋芒。”

“如今敌军败退,军心涣散,正是我们追击的好时机。”

说罢,他不顾董卓的反对,执意下令追击。

董卓心中冷哼一声,暗自嘀咕:

“如此轻敌冒进,皇甫嵩必败无疑。”

皇甫嵩率领大军,以堂堂之阵,进击溃败乱逃之师,大获全胜。

狠狠地打了董卓的脸,直接打肿了。

经此一役,皇甫嵩威名远扬,而董卓心中的怨恨愈发浓烈。

后来,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并要求他将麾下兵马交给皇甫嵩。

董卓抗命不从,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兵权。

皇甫嵩几次上书弹劾董卓,两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董卓对皇甫嵩恨得咬牙切齿,发誓总有一天要报此仇。

时光流转,董卓凭借着权谋与武力,逐渐掌权。

皇甫嵩统精兵三万,驻扎在右扶风。

尽管董卓权倾朝野,但面对皇甫嵩,他却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清楚,皇甫嵩的军事才能和在军中的威望,足以对他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今,皇甫嵩一直驻扎在三辅之地。

如同一把高悬在董卓头顶的利剑,成为了董卓最大的威胁。

皇甫嵩安分守己,没有给董卓添乱。

他望着凋敝的神州,心中满是悲戚。

每当入睡,百姓的疾苦声声入梦,搅得皇甫嵩不得安宁。

身为汉室忠臣,他一心报国。

奈何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之感如影随形。

忽一日,朝廷旨意如疾风骤至。

天子征召皇甫嵩入京,担任城门校尉。

皇甫嵩对汉室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心中虽有诸多忧虑。

却仍决定即刻动身,前往京师赴任。

君命不可违,是皇甫嵩恪守的准则。

当年他有机会讨伐、歼灭董卓,因没有朝廷的旨意放弃了。

现在,皇甫嵩更不会违抗君命。

长史梁衍得知此事,匆匆赶来求见。

他神色焦急,言辞恳切:

“将军,如今汉室式微,宦官乱政朝堂,虽已被剪除。”

“但董卓入京,未能尽忠报国,反倒在京邑肆意寇掠,废立皇帝随心所欲。”

“此番征召将军,往大了说恐有杀身之祸,往小了讲也会遭受困辱。”

“眼下董卓在洛阳,将军手握三万精兵。”

“何不以迎接天子之名,奉天子之令讨伐逆贼?”

“将军振臂一呼,号令海内,征兵于各路统帅。”

“届时,袁术在东施压,将军在西进逼,董卓逆贼必成瓮中之鳖,手到擒来啊!”

皇甫嵩眉头紧皱,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吾深受汉室厚恩,自当一心侍奉。”

“虽局势艰难,然背君之命,非吾所能为也。”

“忠心与大义,乃吾立身之本,纵万死,亦不可弃。”

“三万精兵,效忠的是汉室,并非老夫一人!”

梁衍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

“将军,此乃天赐良机,若错失,汉室危矣!”

“您若此时举义,必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啊!”

皇甫嵩一意孤行,威声厉喝:

“吾一心只为汉室,岂是为了身后之名?”

“若因一己私欲,违背君命,纵得天下,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梁衍仍不死心,苦苦哀求。

奈何皇甫嵩心意坚如磐石,不为所动。

梁衍悲愤交加,一口老血喷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皇甫嵩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京师的路。

京兆尹盖勋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匆匆赶来相见:

“将军,董卓祸乱朝纲,此乃国贼。”

“今将军至此,正可与我等密谋起兵,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此乃正义之举,天下必然归心啊!”

皇甫嵩面色一沉,目光如炬:

“足下此言,是要陷老夫于不忠不义之地吗?”

“吾一生清誉,岂能因一时冲动,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盖勋双眸通红,急得跺脚:

“将军,此乃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何谈不忠不义?”

“若不除此贼,汉室危在旦夕啊!”

“吾意已决,休要再提。”皇甫嵩转身,不再理会盖勋。

盖勋望着皇甫嵩的背影,满心不甘,一口老血喷出。

他知自己兵弱,无法独立起兵,无奈之下,也只能被迫前往洛阳述职。

京师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有司秉承董卓之意,上奏弹劾皇甫嵩,欲将其下狱治罪。

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卑躬屈膝,下拜谒见。

唯有盖勋,仅是双手作揖,毫无惧色地与董卓争论。

在场之人皆大惊失色,而盖勋却意气自若。

董卓忌惮皇甫嵩在军中的威望与势力,欲除之而后快。

本欲对盖勋一并惩处,可又怕激起太大的动荡。

董卓思量再三,最终放过了盖勋,直接将皇甫嵩投入大牢。

狱中阴暗潮湿,弥漫着腐朽的气息。

皇甫嵩身着囚服,面容憔悴,可眼神依旧坚毅。

他回想自己戎马半生,为汉室南征北战。

破黄巾、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遭此劫难,心中五味杂陈。

但他无怨无悔,心中对汉室的忠诚从未改变。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是董卓的挚友。

他听闻父亲入狱,心急如焚。

为了救父亲,他毅然决然地从长安奔赴洛阳,投身龙潭虎穴。

此时,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

皇甫坚寿一路疾行,冲进宴会大厅。

他衣衫不整,发丝凌乱,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

抢步向前,直直地跪在董卓面前。

“董公!”

皇甫坚寿声音急切,眼中满是恳切:

“我父皇甫嵩,一生忠君爱国,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

“他何罪之有,竟被您下狱?”

董卓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坚寿,你父公然与我作对,多次抗命,我岂能容他?”

皇甫坚寿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毫不畏惧地直视董卓的眼睛:

“董公,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正需要像我父这样的忠臣良将。”

“您掌权以来,天下人皆拭目以待,盼您能匡扶汉室。”

“可如今您却对忠良下手,这岂是大义之举?”

他言辞恳切,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

在座的宾客们听了皇甫坚寿的话,皆面面相觑。

有人暗自点头,心中对皇甫嵩的遭遇深感同情。

有人面露犹豫,不敢轻易出声。

但皇甫坚寿声泪俱下的恳请,还是深深触动了众人的心弦。

他们纷纷站起身来,替皇甫嵩求情。

“董公,皇甫将军确实是难得的忠臣,还望您网开一面。”

“是啊,如今局势动荡,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董公三思啊。”

众人的求情声此起彼伏,董卓的脸色愈发难看。

他心中暗自恼怒,却又不好在众人面前发作。

思量片刻,董卓终于离席而起,走到皇甫坚寿面前,伸手将他扶起:

“坚寿,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饶你父一命。”

说罢,董卓命人释放皇甫嵩,并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表面上看,是对皇甫嵩的重用。

可实际上,皇甫嵩手中并无实权,已然被彻底架空。

他的旧部们满心愤懑,不愿与残暴的西凉兵同流合污,流亡河东。

这些士兵,皆是跟随皇甫嵩南征北战、久经沙场的精锐。

他们心中,有着自己的忠义与坚守。

河东太守张济听闻皇甫嵩旧部的遭遇,心生怜悯与敬重。

他四处奔走,收拢流亡的散兵,提供粮草,护送至太原。

将近两万精兵,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归到了吕布麾下。

吕布心中既惊喜又忧虑,惊喜的是,自己麾下兵力大增。

如今算下来,并州已有五万兵马,其中还有一万精锐骑兵。

忧虑的是,并州要养活这么多兵马。

粮草军饷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吕布的心头。

“没想到皇甫嵩迂腐至此!”吕布长叹道。

皇甫嵩曾经威名赫赫,如今遭受了诸多非议。

天下人都在讥讽他,说他没有胆魄,面对董卓的迫害,竟如此隐忍。

然而,在一片诋毁声中,唯有一人始终对皇甫嵩心怀仰慕,那便是卢植。

卢植的思绪飘向远方,想起了皇甫嵩的种种事迹:

“倘若人人都和皇甫嵩一样忠贞,大汉必能延续下去啊。”

皇甫嵩的隐忍并非懦弱,而是为了顾全大局。

乱世之中,像皇甫嵩这样的汉室忠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