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28章 我愿效忠温侯,引并州兵马入京

洛阳城中,太师府奢靡无度。

雕梁画栋间,处处弥漫着醉生梦死的气息。

董卓高坐主位,身边美人如云,食案摆满了珍馐美馔。

牛辅神色忧虑,眉头紧锁。

他实在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拱手道:

“董公,如今关东士族联盟起兵,来势汹汹,我等不可不防啊。”

董卓抬眼瞥了他一下,脸上露出不屑的冷笑,霸气道:

“汜水关乃天下雄关,固若金汤,我何惧关东鼠寇!”

“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

说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着身子。

牛辅仍不死心,继续进谏:

“董公,虽汜水关险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如今局势不明,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董卓脸色一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行了,行了!接着奏乐,接着舞,莫要扫了我的兴致。”

胡轸匆匆而入,神色慌张,伏地禀报:

“太师,大事不好!”

“联盟兵分三路,中路军张邈、刘岱、张超、曹操等已至汜水关下!”

董卓微微皱眉,摆了摆手,镇定自若地道:

“慌什么?汜水关有我西凉军镇守,他们攻不进来。”

“其他两路呢?”

胡轸连忙答道:

“袁术、孙坚、孔伷等,汇聚兵马于鲁阳,欲从梁县,辗转攻打洛阳!”

董卓冷笑一声,霸气地挥了挥衣袖:

“不足为惧!他们路途遥远,兵力分散,成不了气候。最后一路呢?”

胡轸小心翼翼地回答着,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最后一路,是韩馥、公孙瓒、王匡等人,汇聚兵马于邺城,威胁河内。”

“大概是想从黄河北岸渡河,威胁京师。”

董卓沉思片刻,道:

“河内有张杨镇守,可保京师北。继续打探,有消息速来禀报。”

说罢,他又端起酒杯,喝了起来。

胡轸领命退下。

董卓没有了刚才的兴致,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回到房间,一头栽倒在床上。

梦境中。

董卓惊恐地瞪大双眼,慌乱地环顾四周。

往日里对自己卑躬屈膝的臣子们,此刻都手持利刃,目光中充满了仇恨。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群如狼似虎的关东兵便冲了进来。

他们满脸血污,眼神中透着凶狠与决绝,二话不说就将董卓死死按住。

董卓拼命挣扎,嘴里大声咒骂着,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嘈杂的喊杀声中。

“把他给我吊起来!”袁绍恶狠狠地喊道。

董卓只觉身体一轻,便被高高吊起。

紧接着,一团烈火在他脚下熊熊燃起,炽热的火焰瞬间将他包裹。

他痛苦地扭动着身躯,想要挣脱绳索,可一切都是徒劳。

“不!不!”董卓疯狂地嘶吼着,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烈火舔舐着他的肌肤,每一寸都像是被千万根针扎着,钻心地疼。

他的衣服被烧得滋滋作响,头发也被火苗吞噬,散发出一股焦臭的味道。

董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在火焰中一点点被吞噬,却无能为力。

周围的关东兵们发出一阵哄笑,他们的笑声在董卓听来,就像是来自地狱的恶魔的嘲笑。

董卓心中充满了悔恨和不甘,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落到如此下场。

“啊!”董卓猛地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脸色惨白如纸。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中还残留着恐惧。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意识到刚才只是一场噩梦。

刚才的梦境太过真实,让他第一次对关东联军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夜已深,万籁俱寂,可董卓却再也无法入睡。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终于,他停下脚步,大声呐喊:“传李肃!”

不久,李肃火急火燎赶来,恭敬地行礼:

“太师,唤我何事?”

董卓神色严肃,大声喝道:

“速去请奉先调兵入京,保举京师!”

李肃领命,转身离去。

他回头望了望灯火辉煌却又透着压抑气息的太师府,心中暗忖:

“董卓啊董卓,你也知道害怕了!”

“平日里嚣张跋扈,如今关东诸侯来势汹汹,看你如何应对。”

关东诸侯联军正如汹涌浪潮,滚滚而来。

洛阳地处中原,虽为京都,却四通八达,防守极为艰难。

李肃牵过自己的快马,翻身上鞍,马鞭一挥,骏马嘶鸣一声,向着太原疾驰而去。

一路上,风声在耳边呼啸,两旁的树木和田野如幻影般飞速掠过。

李肃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洛阳城中的乱象,以及董卓惊慌失措的模样。

他心中感慨万千,乱世之中,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挣扎,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几日后,李肃赶到了太原。

并州的天空湛蓝如洗,与洛阳的压抑截然不同。

温侯在并州治理有方,麾下兵强马壮,隐隐有称霸一方的气势。

李肃望着眼前的城池,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他来到吕布的府邸前,递上名帖,等待通传。

片刻后,吕布大步走出府邸,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

“李兄,别来无恙啊!”

李肃连忙行礼,正色道:

“温侯风采依旧,肃此次前来,有要事相商。”

吕布笑着将李肃迎进府中,两人来到客厅,分宾主落座。

吕布吩咐下人上茶,热络地寒暄起来:

“李兄,许久未见,今日前来,可是洛阳有什么新鲜事儿?”

李肃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温侯,实不相瞒,此次肃奉董太师之命而来。”

“如今关东诸侯联盟,兵分三路,来势汹汹。”

“太师深感忧虑,特命我请温侯入京,保举京师。”

吕布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量:

“李兄,此事事关重大,容我考虑考虑。”

李肃见状,连忙道:

“温侯,如今局势危急,太师对温侯寄予厚望。”

“若温侯能相助,定能解洛阳之围,立下不世之功啊!”

吕布沉思片刻:“兵马调动,非一日之功。”

李肃神色认真,目光紧紧盯着吕布:

“温侯,实不相瞒,如今太师在洛阳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得人心。”

“他杀了太傅袁隗,又处死弘农王,令京师百姓、士族、公卿皆心生怨恨。”

“他们都渴望能有一位明主,拯救天下于水火。”

吕布精神为之一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示意李肃继续说下去。

李肃微微前倾,言辞愈发恳切:

“我观天下,英雄辈出,可真正能主持京师大局,力挽狂澜者,唯有温侯!”

“温侯武艺高强,威名远扬,又有雄才大略。”

“若能入主京师,定能重振朝纲,让天下归心。”

吕布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谦逊的笑容:

“李兄过誉了,布不过是一介武夫,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李肃见状,趁热打铁:

“温侯切勿自谦,此次我来太原,途径河东,见过张济。”

“张济是西凉英雄,他对温侯可是赞不绝口啊!”

“他说温侯乃人中龙凤,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心怀天下,日后必成大业。”

吕布的目光如炬,望着李肃。

李肃顿了顿,脸上的神色突然变得悲戚起来,眼眶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上次,我无缘无故,挨董公一顿毒打,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他如此暴虐,丝毫不顾往日情分,我早就寒心了。”

说着,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

吕布起身走到李肃身边,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

“李兄莫要难过,太师此举确实过分。你一片忠心,却遭此待遇,实在不公。”

李肃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吕布:

“温侯如此仗义,肃感激不尽。”

“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不仅是传董公之命,更是想追随温侯。”

“我愿效忠温侯,引并州兵马入京!”

“只要温侯一声令下,我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吕布心中大为震动。李肃的投诚,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大礼。

若能得到他的相助,自己入主京师的计划便多了几分胜算。

他抬头望天,陷入了沉思。

入主京师,意味着将站在权力的巅峰,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其中充满了风险。

董卓虽不得人心,但他的势力依旧庞大,想要取而代之,谈何容易?

而且,一旦踏入京师权力的漩涡,便再无回头之路。

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各方的压力,能否实现心中的抱负,一切都是未知数。

最重要的是,吕布没有士族的支持,谈何治理天下?

良久,吕布收回目光,看着李肃,缓缓道:

“李兄的好意,我心领了。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仔细思量。”

“你且先在府中住下,待我与麾下谋士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李肃点头应允,心中虽有些急切,但也明白此事急不得。

吕布直直地盯着李肃,冷不丁问道:

“此事,是李兄一个人的意思,还是背后有人?”

李肃心中一紧,犹豫了一瞬,还是决定如实相告:

“温侯,实不相瞒,士孙瑞暗中拉拢我,似是为了除掉董公!”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生怕隔墙有耳,带来杀身之祸。

吕布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却又迅速恢复了镇定:

“可还有其他消息?你且细细道来,莫要有所隐瞒。”

李肃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士孙瑞等人对董卓的暴行,早已忍无可忍。”

“他们四处联络忠义之士,企图里应外合,一举铲除董卓。”

“士孙瑞听闻温侯威名,便想拉拢温侯,一同成就大业。”

吕布沉思片刻,又问道:

“你与士孙瑞如何相识?他可有透露具体计划?”

李肃眼神追忆,连忙道:

“数月前,士孙瑞托人联系到我,表明了他的意图。”

“他说,董卓倒行逆施,天下人皆欲除之而后快。”

“只要温侯愿意相助,他们定会全力配合。”

“至于具体计划,他说需等温侯表态后,再详细商议。”

“我推测,士孙瑞背后,站着的是司徒王允!”

吕布抬眼望向李肃,眼神中透着审视:

“李兄,此事干系重大,你可莫要诓我。”

李肃举起右手,神色庄重地发誓:

“温侯,我李肃对天发誓,所言句句属实。”

“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吕布盯着李肃看了许久,终于缓缓点头:

“好,我信你。此事容我再思量一番,你先在府中好生歇息。”

李肃如释重负,起身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