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十四章 春树图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十四章 春树图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进门是深长的走廊,昭示着早先的气派非常,宽阔的院落里野草蓬勃,里面养了不少鸡鸭。

魏先生不由笑道:“咱们今日可是古宅一日游。”

王恒也道:“都要看厌了,我还是爱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王才煞有介事道:“晚上可得念几遍《清静经》,不定有老宅子里的魑魅魍魉出来作祟呢。”

年轻的诸葛村长不苟言笑,只跟随着众人。

昔日的雕栏画栋已经被岁月侵蚀成了一片黯淡,沿着长长的步檐,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空空洞洞的屋子。

待得走进第二进院落,魏先生的目光被朝南正房吸引住,停下脚步。

这里原先应该是屋主的客厅,荡然无一物的白壁上挂着一卷山水。

此刻,外间的阳光仿佛照不进来一样,幽深的大厅支撑着晦涩的亮光,在这样的老宅里,愈发鬼气森森的。

而那画儿,这般得明媚。

悠然自得的白云迢在山谷上,澄澈的溪流缓缓流淌于山涧,高高低低青翠的远山,近处鹅黄的春树葳蕤舒张。

笔墨,色彩,布局,气韵,妙不可言。

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树图。

魏先生微微颔首,心中的猜测已经差不离了,这,大约才是何秀才同小金掌柜看到的那幅所谓黄大痴的山水。

空荡荡的厅堂幽深静阒,魏先生开口打破沉默,把兰溪县学生员何秀才失踪案对诸葛伯均说了说大概。

他对众人道:“先时我在长乐村叶宅里,突然想到一个可能,何秀才和小金掌柜不认识路,会不会根本没到过长乐村,他们走错路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以为就是长乐村。于是我去了村里的酒楼,打听到长乐村附近不到两三里地,真的还有另外一个村子叫高隆村。”

“进了高隆村,我当下就想去牌坊向西第三户人家看一看情形,却怎么也找不到,若非诸葛先生带路,我们还到不了这里,在这个厅堂,瞧见了这么一幅山水,我相信我的推测是对的,何秀才他们看到的画就是如今墙壁上挂着的这幅。”

“可我还是满心疑惑,我们进高隆村是靠人指点,进来之后根本找不到路,何秀才他们就算是误打误撞进了村,他们又是怎么能来到这里?”

诸葛伯均沉吟了一会,道:“何秀才失踪,是中秋节后一日,中秋节大摆宴席,因此节后疏忽,还是有可能被他们误闯进来。”

魏先生道:“如此还要请那看门的哑仆来问问,有劳六员外给我们做个通译。”

那哑仆躬身立在中庭外,诸葛岘朝他招招手,他便疾步趋前。

魏先生神情凝重,问道:“我来问你,中秋节后一日,有没有一位身穿湖蓝绸衫的书生和一个身材微胖的年轻买卖人到过此间?”

哑仆略一思索,便点点头。

魏先生接着问:“这两个人,是不是在下午未时(下午一点)左右离开?”

哑仆仍然点头。

魏先生再问:“这两个人离开后,你可还有见到过他们?”

那哑仆略一迟疑,指指西天,比划着头巾,伸出两根手指。

诸葛岘道:“戴着头巾的书生,日落西山时候,又来了一次?哑公公,可是这个意思?”

哑仆点头如捣。

大家陡然来了精神,何秀才黄昏时分又进了高隆村,线索,又出现了。

魏先生道:“如此说来,中秋节后一日,何秀才到了贵府上两次,请问,何秀才第二次来到此间,他甚么时间离开的,去了哪里?”

这个不太容易表达,哑仆咿咿呀呀的,指指西天,指指屋外青石板路,然后摇摇头。

诸葛岘道:“何秀才第二次来这里,呆的时间不太久,西天还没有暗下来,就从屋外小径离开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大约是这样吧。”

哑仆仍然点头。

魏先生站在窗闼前,默默思索了长久,开口问道:“何秀才第二次来到此间,贵府还有其他人在吗?”

哑仆的脸色变了变,无所适从地呆立着。

诸葛岘温言道:“哑公公,这是衙门问话,不能有半句搪塞。你但凡知道的,都要老老实实说出来。”

哑仆轻轻叹了口气,手指比划了一个”一“字。

“你是说,你家的女主人张大姑娘?”诸葛岘问道。

哑仆点点头。

“张大姑娘?”众人心里都是一凛。

“看来,何秀才多半是跟着张大姑娘走了。”魏先生回头看诸葛岘,道:“先前进门时候,我听你跟哑公公说,你家张大姑娘可还是在庵里,是怎么回事?”

诸葛岘待要开口说话,诸葛伯均抢先打断他,道:“张大姑娘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父母亡故以后,她就发心在翠屏山上的尼姑庵里修行,村子里也不落忍她青春出家,苦劝之下才容她一个带发修行。”

“翠屏山?此去翠屏山的尼庵大约有多少路程?”魏先生问道。

诸葛伯均微露几分踌躇,魏先生老于世故,疑虑道:“诸葛先生,莫非这翠屏山的尼庵有甚么情由?”

诸葛伯均思之再三,饶有深意地道:“半个时辰山路足够了,昨儿你们被四族叔关押起来,怕是早就饿了,几位先生不如去舍下用了午食。”

闻听此言,众人都是腹中咕咕作响,魏先生虽然略有狐疑,也只得欣然从命去诸葛伯均宅上用饭。

天公不作美,正印着俗谚“朝霞不出门”,午后淅淅沥沥下起雨,并且渐渐滂沱起来。

诸葛伯均苦劝几人在宅中安心休息,明后日再去翠屏山,或者由他派了管事去翠屏庵问话,也是一样的。

秋风秋雨愁煞人,雨势一下子来得这样猛烈,大雨中去登翠屏山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魏先生、王恒、王才焦躁不安了半日,待到傍晚时分,大雨逐渐止住了,三人便要即刻出门。

诸葛伯均连连陈述雨后登山的危险,劝三人不要贸然行事。

魏先生道:“诸葛先生美意心领了,人命关天,我等须得当日赶往尼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