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56章 以静制动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56章 以静制动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4:45 来源:小说旗

长安城墙高大而雄伟,古道悠悠,今日的城外,被一层淡淡的离愁所笼罩。

又是一场送别的场景在此上演。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那哒哒的声音如同敲打在人们心上的鼓点。

此去元城,况弟燕燕,一路保重,有什么事一定要书信联络。

王邑身旁的王舜与王莽,神色凝重,眉宇间透露着不舍与担忧。

四人自幼情谊深厚,如今却因世事无常,不得不面对这揪心的别离。

两人肯定的点了点头,眼眶泛红,却强忍着不让泪水滑落。那眼中的不舍,

最后,王况与燕燕缓缓上了马车,车帘轻垂,回首望了望,嘴唇动了动,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马蹄声再次响起,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那声音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尽头。

王邑、王舜、王莽,依旧久久伫立在原地,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马车,直到那身影化作一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王舜轻叹一声,打破了沉默:“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王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放心吧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三人缓缓转身,沿着来时的路慢慢走回城内。

天空中飘着几缕薄云,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长安城内依旧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市井间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市街之上,车马粼粼,尘土飞扬,一辆马车缓缓停靠在一座府邸门前,高公子下了马,掀起帘布:,公主府邸已经到了。

刘宓款款的步下马车,看着这眼前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府邸,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自己终于回来了,步入府内。

径直走到后院之中,看见那个亭子,随后坐了下来,摆着茶具身旁的小炉子,烧着炭。

只见刘宓轻提银壶,手腕微转,壶嘴吐露清泉,落入精致的瓷盏之中,激起一圈细腻的涟漪,茶香与炉烟交织,弥漫于亭台之间,连空气都变得醇厚起来,令人沉醉不已。

高公子汇报道:,高阳侯的坟墓已经移好了,还有一件事,公子因为日月思念先皇,刚来信因为过于悲伤去世了。

刘宓眼神中露出一丝悲伤,这个儿子是个感性的人,没想到如此如此思念刘骜而去世,心里面不由得悲痛万分,这种时候已经不是他悲痛的时候。

刘宓整理好情绪,悠悠的开口:,说说看最近的朝中事情。

高公子随即再次汇报:,陛下刚刚继位,就打压了王根王况两名侯爵,但是却册封王莽九锡,朝野震动,这一举动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公主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宓喝了一口茶,微微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做,以静制动,观察各方局势,我写几封信交给各家,知道吗?”

如今他们处于弱势,所以有借势,才能反败为胜。

高公子点点头,转头立马去办理。

大门口,高公子刚刚迈出大门,驾驶着马而去。周围的商贩互相点了点头,最后两三名跟过,跟踪他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大司马的府邸内,房间内欢声笑语一片,摇篮里的小王晔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王临,王嬿、王新、王安、王匡几个哥哥姐姐挑逗着妹妹,非常高兴。

王莽在一旁看着也非常高兴。

原涉脚步非常轻地走了进来,低声说:“高公子骑着快马,拿着几份书信,不知道要去哪里。”

王莽点了点头,继续给我盯着,我倒要看看他这回又玩什么把戏。

“高公子的动作有点奇怪,”王莽自言自语道,“刘宓不可能无所作为,她一定在策划些什么。”

宣室殿内。

刘欣看着奏书十分的欣赏这位京兆尹王公仲,真是厉害,字字说到他的心里,以及列举刘骜在世时一些错误,平当还有王嘉,都是朝廷少有的忠臣能臣,要好好重用。

王寰手持一大堆奏书走了进来:,这些都是反对大司马,加封九锡的奏书。

刘欣问到:,这些大概有多少人反对,用谁的文章最出彩呢。

有上百封奏书反对这件事情,其中言语最激烈的,王氏子弟中王闳,以及光禄大夫平当,这两个人,王寰有条不紊的汇报道。

刘欣神秘微微一笑,都在意料之中,这些人越反对,自己越是将王莽捧的高高,用礼法紧紧的绑住,可以随意拿捏他。

永瞻(王寰的字)这件事该怎么办,群臣反对,大司马是朕的良师益友,朕也不知如何是好,刘欣面露难色说道。

刘欣的这句话在明显试探他的态度。

王寰拱手,神色凝重:“陛下,臣以为,虽遭群臣非议,大司马然其功绩卓着,若因此动摇,亦损陛下威严,不妨先稳住朝局,以免落人口实,有意无意的警告大司马,其行事更加谨慎,可安群臣之心。

刘欣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王寰算是说出了他的心事,确实是加封九锡,是王莽的荣宠,也是在警告王氏,应该低头做人了。

正当两人在聊天时候,大殿外面传来一阵吵闹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格外嘈杂。

“你真是胆大妄为,这种地方岂能是你这样的人可以进来的。”

“告诉陛下,臣有本要奏。”

宋典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陛下,王闳说有要事求见。”

刘欣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从手中的奏书上移开,扫视了一眼宋典,挥手示意让进来。

王闳迈着大步,走到大殿中央,停下脚步,目光直视着刘欣,朗声说道:“陛下,臣有谏言,加封大司马九锡之举,臣以为不可,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欣的脸色瞬间微变,目光凌厉地扫视着王闳:“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加封大司马九锡是朕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吗?”

王闳丝毫不畏惧刘欣的气场,挺直了腰板:“臣并非质疑,大司马九锡之权柄过重,深知陛下英明神武,但权力过于集中,难免会导致滥用,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刘欣听着王闳的谏言,目光如炬地盯着王闳,试图从眼神中找出破绽。是否是用来以博直名。

殿内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刘欣与王闳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周围的宋典和王寰都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王闳的眼神清澈,没有丝毫的动摇,继续说道:“陛下,臣并非妄议朝政,只是出于对国家社稷的忧虑,恳请陛下以大局为重,收回成命。”

刘欣终于缓缓开口:“谏言朕已悉数知晓,心系国家社稷,朕心甚慰,加封大司马九锡之事关乎朝局稳定,朕自有考量。不过,你的忠心与勇气朕已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王闳暗自松了一口气,深知自己的谏言能够得到刘欣的认可实属不易。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陛下敢于听言纳谏,此乃朝廷之福。

刘欣看着谦逊的态度,心中更加满意说道:“既有此忠心,朕岂能埋没你的才华?即日起,朕任命为中常侍,负责协助朕处理朝政大事。”

王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深知中常侍一职能够直接参与朝政事情,这是刘欣对他的信任与肯定,高声说道:“臣遵诏,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刘欣看着王闳虔诚的态度,暗自欣慰,没想到王氏之中除了王莽,还有这样的人才,谏言虽然刺耳,却句句在理。

建章宫太液池。

刚刚处理完政事的刘欣,漫步在雕梁画栋的长廊下,凝视着池中倒映的云影天光,微风拂过,池面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

刘欣心里盘算着,又用更加微妙的手段,逐步削弱王氏势力。

陛下,你是不是,在为某些事而烦恼。

刘欣听到声音,转过头去原来是傅瑶站在后面满脸微笑。

刘欣连忙扶起身,轻声说道:,祖母和母亲这个北宫住的还习惯吗

傅瑶欣慰的说道:,还行吧,只不过陛下最近不要过于操劳。

傅瑶缓步走到身旁,一同凝视着太液池的波光粼粼,池水映照着天际的云卷云舒。

“陛下,”傅瑶轻声说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王氏的势力日益膨胀,若不加以遏制,恐怕日后难以收拾。”

刘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冷峻的光芒。“祖母所言极是。

傅瑶却不动声色,继续道:,陛下心中所想,老身略知一二,王氏若不加以制衡,恐成大患,提议陛下可考虑适时提拔丁、傅两家,以分其权。”

刘欣眼神微闪,似乎对傅瑶的提议并不意外:,祖母所言,正合朕意。不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引起王氏警觉。”

傅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陛下考虑周全,老身佩服。

夕阳渐沉,两人的对话也渐渐接近尾声,无疑为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埋下了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