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9章 圈套

千门36天局 第9章 圈套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0 20:50:39 来源:小说旗

进了高府,高君雅一面叫人去通知王威,一面安排张公公到后院歇息。

坐定之后,张公公的第一句话是:

“好险啊,这晋阳城好像不是我大隋朝的天下。”“公公受惊了。”高君雅说:“要不是走漏了消息,还是没什么危险的。李渊还不至于到公开对抗朝廷的地步。”

“是谁走漏了消息的呢?”张公公问,自然是有一点责备的意思。

“也不知道是谁,”高君雅解释说:“晋阳城内大街小巷都有我的密探,他们一听说有一些没有胡子的商人在到处打听高府的地址,就立即来报告了。”

张公公脸红了。他知道是自己走漏了消息。他在宫里二十几年,大大咧咧惯了,出京城,钦使也不知当了多少回,哪一回不是前呼后拥的?这一次算是最小心的了,却又弄出这种事。国家到了这般田地,连钦使都得偷偷摸摸的,实在是令人感叹不已!";这样看来,这晋阳城里也到处有李渊的探子。“张公公这么说着,更有些害怕,要是真的被迎进官解,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形。他突然想起还有一个太监没有来,说:

”赶快派人去找,还有一位公公去打听消息,没跟来。“

高君雅吃了一惊,他们不是一起行动的吗?怎么会漏掉一个人呢?要是这个人落在李渊的手里,那可就糟了,他连忙派人去找。

这时,有人送茶进来。厅堂里的灯不怎么亮,而公公的眼睛却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看惯了美人,宫里哪个宫妃、宫女不是如花似玉的,可是他却不能不为眼前的这位美人所吸引,她的美与宫人不同,一个”娇“字不能尽其美,一个”媚“字也不能尽其艳,她的美有点野趣,也许正是这种野趣吸引了公公的目光。正如看惯了牡丹的人,初看腊梅,也是过目不忘的。

这女子把茶送到公公的几上,说:

”公公请用茶。“

那声音也是从未听过的甜美。不像宫女,如果宫女的声音是”蜜“的话,那么眼前这个女子的声音则是掺了泉水的蜜,更清甜。要不是初来乍到,公公会伸出手来,摸一摸她那白葱一样的玉手。

”这是沓玉姑娘。“

”好,好。“

公公的声音像女人,又不似女人。沓玉的身子不由得颤了一下。

正好王威从外面走进来,看到沓玉,心里有些不快,他想,高将军要是不小心,迟早要坏在这个女人的手上。看到公公满脸色眯眯的笑容,也就不便说什么,又想,反正她是跑不出去的,不怕她走漏风声。

王威见过钦使,便问:

“圣上近日龙体可好?";

”好,好。“

张公公嘴上这么讲说,心里却想,皇上近日的身体是大不如前了。以前,一夜可御数女,近日听说,总是喘气,搞得宫妃很有怨言。

”圣上安康,乃万民之福。“

王威说着,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沓玉,高君雅示意她退下。沓玉走了,张公公的目光跟着她转,然后便盯死在门槛上。

”公公离京前,圣上可有什么圣谕?“王威问。张公公回过神来,细声细气地说:

”万岁爷对二位将军的忠心深感欣慰。对密奏之事,深为震惊。咱家带来了两道密旨,一是宣李渊即日进京面圣,二是着令将李渊就地正法。万岁爷面谕,请二位将军相机行事。“

王威、高君雅对看了一下,王威说:

”这两道圣旨现在都不能宣,必须先把他稳住,再寻找适当的时机。“";只是刚才在路上丢了一个公公,年轻的,怕落在李渊的手里。“高君雅说。

”城里纷纷传说钦使到高府,张公公还是到敝府比较安全,高将军明日即到高阳镇守,以免引起李渊的怀疑。林安派人回来说,他在兴国寺已经站住了脚。刘弘基、长孙顺德跑得无影无踪。看来,李渊暂时还不至于公开反叛,我们要加紧做好各种准备,相机宣诏。“王威说。

”这样很好,只是。.....“张公公说。

他心里放不下刚刚离去的姑娘。

王威、高君雅都看透了钦使的心思,高君雅很后悔让沓玉出来献茶,他想把她带到高阳。王威自然也不想让沓玉再接触钦使,大家便赶紧转移话题,忙着商议如何把钦使连夜转移到王府。

这一下可大大地伤了钦使的自尊心,他从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岂能容忍别人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本来他还想初来乍到的不便直说,现在,他倒是不能不说了。

”高将军,适才那位沓玉姑娘能否割爱,让她随咱家到王将军府上?";

“张公公有所不知,那是高将军的爱妾。”王威说。

张公公愣了一下,说:

“那。..... 那就不夺人所爱了。”

高君雅想,为了一个女人得罪钦使不值得。他在皇上面前一句话,也许就可以决定自己的前程。你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升官晋爵?与其得罪他,不如讨好他。

在女人与前程的天平上,高君雅的心向后者倾斜。“既然公公喜欢,就让她到王将军府上服侍公公。”高君雅陪笑道。

张公公笑了,他毕竟是钦使啊!

王威不满地看了高君雅一眼。高君雅假装没有看见。

当夜,钦使一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王府。

李世民从兴国寺回城,心里暗自发笑。那个林安真是蠢才一个,他在那里训练军队,那些士兵听他的将令,个个精神抖擞,他还以为是他的权威哩!其实,那是他和刘文静安排好的,兵士表面服从,只是为了稳住林安的心,他还以为兴国寺真成了他的天下,趾高气昂,不把他李世民放在眼里,也不怎么理睬刘文静。他原以为王威会派一个能人来接管军队,这个林安也不过如此而已。看来,太原的能人全都在父亲的手下,这样好的机会,父亲怎么就不动手,他还怕什么呢?李世民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想做的事,一定要做,他是不会放弃劝说父亲起兵的。

李世民骑着马,在晋阳的街上慢悠悠地走着。他边走边思考着劝说父亲的办法。许久不下雨了,到处都灰蒙蒙的。难老泉茶肆门前围着一堆人。李世民下马走过去,有认得李公子的,主动为他让道。

原来是个卖鱼的,他的鱼桶里除了鱼,还有一块石头,大家看的正是那块石头。那是这个渔夫从汾河捞到的一块青石。李世民一看,果然奇异。巴掌大的青石上,一面有黑色的龙形图,浸在水里,更显得活灵活现,仿佛是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背面有四个字,似篆非篆,置之水中,则文字映澈,宛若龟形。

“我打了一辈子鱼,从来没有网过石头。”渔人说。

“天旱,河里没水,自然就捞到石头。”有人说。“别处的水干,汾河的水却还是很深的。”渔人说:“再说,我的网没有到底,这石头像是浮上来的。这是一块奇石,一块神石,你看看,这上面有字,这是天书。”

有人摇头,有人笑,那渔人有些生气,把石头从李世民的手上拿了回去,放进桶里,挑起来就要走。

“老伯,这石头果然是奇石,不知老伯肯不肯割爱相让,我出一百两银子,如何?”李世民说。

“这位是留守大人的二公子。”有人说。

那渔夫把李世民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好一会儿,放下担子,从水里捞起石头,双手捧到李世民的面前,说:

“既然公子喜欢,就拿去好了,还说什么银子不银子的。这说不定是上天专门给公子送来的。”

话虽这么说,李世民还是要给他银子,那渔夫说什么也不收。李世民执拗不过,只好谢过渔夫,收了青石。那渔夫见李公子收了异石,高高兴兴地挑起担子。当李世民把石头放入袖口,再抬头时,那渔夫已经消逝在人群之中了。

李世民想着这石头,也不回府,拐了个弯,来到武士的住所。

武士虽然当了行军司铠,却没有把家眷带来,自己一个人住在东城一个僻静的院子里。他仿佛知道李世民要来,李世民下马时,他已经站在门口迎候了。

坐定之后,李世民说:

“武大人,我在市上看到一块石头,你看看有何奇异之处。”

说着,便把青石放在茶几上。

武士拿起青石,摸了一下,又放到阳光下照了一下,然后吩咐下人端上一盆清水,把石头置于水中,先看龙图,再看龟文。他绕着盆子转了三圈,站住,又向相反的方向绕了三圈,而眼睛始终目光炯炯地盯着龟文。这一切都做得很从容,很庄重,很神秘。

“公子你看,上面的龟文是什么字?”武士说。李世民凑上前,也学着他,左三圈右三圈地绕了一通,还是看不出什么字。武士把他拉到另一个方向,问:

“看清了吗?”李世民还是摇头。武士微微一笑,说:

“那四个字是:李渊大吉。”

李世民吃了一惊,再仔细看看,这一下越看越像,的确是“李渊大吉”四字。

武士说:

“这是上苍的启示,要不是上苍的启示,这石头沉在汾河成千上万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浮上来?为什么会被渔人所获?为什么又偏偏落在你的手里?";

李世民兴奋地说:

”这一下可好了,我们可以用这块石头,再次劝说家父及早起义。“

”我正是这个意思。“

事不宜迟,两个人便一起来到留守府。

李渊正在与裴寂下棋。

接不到钦使,李渊心里是有些着急。他原想,把钦使接到驿馆,以生病为由,不接诏,然后再慢慢弄清圣旨的内容,或许可以故伎重演,用金钱把钦使收买过来。不想钦使进了高府,这就像是一支圣箭掌握在王、高二人的手中,他们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从态势上看,他们在暗处,我在明处,防不胜防。

昨晚裴寂带回来的那个年轻太监陈公公,什么也不知道,他原来是个小角色,只是奴才的奴才,是专门侍候张公公的起居生活的。有人主张把他杀了,李渊以为不妥,先关着吧,说不定什么时候用得着。

此时,李渊一边下棋,一边在思考着如何利用这个陈公公。

一个念头闪过李渊的脑际,干脆来个“以假乱真”,把陈公公当钦使,然后假传圣旨,除掉王、高二人,连同真钦使一起除掉。李渊摇了摇头,还不到时候,而且这样做似乎也太露骨,以后会让史家品头论足的。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走这步棋,即使要走这步棋,也不能由他李渊来走。

“唐公,这一盘你是输定了。”

李渊回神一看,着错了子儿,说:

“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说着便哈哈大笑。他这是在提醒自己,在关键时刻千万要慎之又慎。裴寂也跟着笑,他的原则越来越坚定:投其所好,讨好李渊。

李世民与武士二人走进花厅时,听到父亲和裴寂的笑声,心情又是为之一振,这正是说话的好时机。

李世民一进门,便说要让大人及裴公看一块奇石。说话时武士已让下人端上一盆清水,把石头置于水中。

李渊、裴寂二人在武士的指导下,果然看出那四字龟文,而且越看越像,看得李渊心里喜滋滋的,也看得裴寂心里喜滋滋的,”李渊大吉“,他裴寂的富贵也就有希望了。

李世民仔细地观察着父亲的脸,看到的却是一张平静的脸,从那脸上实在看不出他内心的喜悦。但是,李世民并不灰心。他说:

“大人,这是上天再一次启示,千万不能不当回事。现在盗贼日盛,几遍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却越讨越多,眼看刘武周已经占据了汾阳宫,大人不能剿灭,终难免罪。况且世人盛传李氏当兴,致遭上忌,李浑并无罪孽,却身诛族夷。即使大人果真能尽灭盗贼,恐功高不赏,反益促危亡。儿观天时人事,辗转筹思,只有顺应天时,才能免祸,才能兴国,也才能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世民说到激动处,脸都红了。

”你说的这些,我也都想过,也不无道理。“李渊说:”但是为人之道,忠孝为要。况我李家,世受国恩,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走反叛的道路。再说,家眷都在河东,如何能匆促起事?";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却看到武士向他丢了一个眼色,便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李渊拿起石头,说:

“这龟文的事,也不宜外传,王、高二人的鼻子可是比狗还要灵的啊!";

看大家都不说话,李渊对李世民说:

”河东的家眷,久不见面,也是怪想念的,我写了一封家书,还有一封,是给柴绍的,你一并派人送去吧。“高君雅出城驻守高阳去了。胡标探得他并没有带走沓玉,以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便于当夜再次潜入高府。

胡标在高府扑了个空,所有的房间里都没有沓玉。必须找一个人问问,他首先遇到的自然是打更人,胡标突然出现,使可怜的更夫很害怕,他说他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哪个姑娘叫沓玉,胡标解释了半天他都摇头,最后胡标只好说,就是和高将军睡觉的那一个。他还是摇头,那样子又憨又傻又痴,胡标只好放了他,谁知一松手,那更夫就大喊大叫起来,胡标只好杀了他。

胡标想,最好是找个女的来问,可是所有女佣的房间里都住着两个人,按住一个,另一个便会大叫起来。他正感到为难时,却看到一个女佣从房间走出来,显然是到厕所去的,他尾随着出了院子,来到茅房。

胡标的突然出现,把女佣吓得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告诉他沓玉已经到王将军府上去了,是去服侍张公公的起居生活,那份差事本来是让她去做的,可是张公公却一定要沓玉。她说这些话时居然还有点醋意。而胡标的心却听得酸溜溜的。胡标本来想放了她,可是又怕她像那个更夫一样,一松手就大喊大叫起来,或者等到明天便把一切都张扬开来,只好又杀了她。他觉得自己很残忍,暗暗祈求上苍原谅。

王府的戒备十分森严。他趴在屋顶上,不知道如何才能着落在地上而不被发现,因为地面上到处点着灯笼,巡逻的人走来走去。他在屋顶趴了一顿饭的工夫,还是找不到机会。

城楼上的更鼓已经响过四下,想再用一次在高府的调虎离山计也来不及了,他正想撤退明晚再来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声门响,就在他的视线内,沓玉从对面的房间里走了出来。他看着沓玉穿过长廊的边门,走向另一座院子。

几乎是同时,四周的灯笼都向沓玉走出来的房间靠拢,显然那个房间是他们保护的重点。当他无声地直落在沓玉身边时,她轻叫了一声。但她马上就认出胡标来。沓玉的叫声引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敏捷地将胡标推进旁边的房间里,自己蹲在门口,呻吟着。巡逻的人走过来,用灯笼照着她,她抬起头来。

“刚才是你叫的吗?";

”是的,我的脚扭伤了。“

”大惊小怪。“

巡逻队不满地走了。

沓玉把门关上,无声地扑进胡标的怀里。原来,每天晚上沓玉都必须陪张公公睡觉,他虽然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他的手和嘴却不肯闲着。她不愿意在那里待到天亮,一想到他的娘娘腔就恶心。她不知 1 道这样一个阉老头到这里来干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王 10 威、高君雅把他像皇帝一样地供着。

胡标说,这正是她立功的大好时机,只要她弄清楚这老头来干什么,老爷就能原谅她,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胡标说张公公就是钦使,如果她能把他的圣旨偷到手,那就更好了,当然,这是很难的。

“他有一个黄色的绸袋子,总是带在身上,睡觉时放在枕头下,谁也别想碰,有一次我无意中碰到它,他便沉下脸来,怒声骂人。太监变脸可真吓人,不阴不阳的,是一张真正的鬼脸。”沓玉说。

“就是它,设法弄到它。”

说着,他就吻她,抚摸她。沓玉感到很舒服,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带我走吧,带我走吧!我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我不想当人家的玩物,真的不想。我是你的,我是你的。”

她喃喃说着,身子也就软了下来。

胡标紧紧地抱着她。可是他突然清醒过来,说:“不,我得走了,我明晚再来。”

胡标轻轻地放下沓玉,她也不拦阻,她知道他必须走。胡标闪出门,一纵身,便消逝在夜空与屋顶之间。

第二天晚上四更,胡标又出现在沓玉的房间。沓玉塞给他一块绸布,说:

“这就是你要的圣旨,我把它剪了下来,在里面套进了我的绸手巾。”

“你怎么弄到手的?”他搂着她问。

“这你就不用问了,反正我有我的办法。”

沓玉实在不愿意说出她的手段。在这以前的几个夜晚,她都像木偶人一样地由张公公摆布,而今晚,她却主动去侍候,把他乐得哼哼直叫,然后把他灌醉,如今,张公公就像一堆烂泥似的摊在床上。

胡标要走,她不让,低声说:

“还早哩,你得慰劳慰劳我。”

沓玉说着,搂着胡标的腰,幽幽地看着他。在黑暗中,她的眼睛很明很亮,勾魂摄魄。他终于亢奋起来,不能自制。

一切都在无声中兴奋地进行着。

沓玉哭了。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他,这是她多年的愿望,没有想到这个愿望会在这种情况下实现。

胡标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他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女人,这是第一次尝试,他在云收雨散的时候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得到她,永远和她厮守在一起。

他静静地从她的身上爬起来,他该走了,只有马上走,才能达到以后永远在一起的目的。

沓玉不说话,只用幽幽的目光看着他。那目光显得无限的凄楚,仿佛这是一次诀别。胡标的心一颤,是的,这完全可能是一次诀别。他想带走沓玉,可是这不可能。胡标走上前,在她的嘴上深深地一吻。

胡标像雪一样地落在屋顶上,没有一点声响。可是沓玉听到了,她甚至看到他像燕子一样地从这个屋顶掠过那个屋顶。

眼泪又无声地涌了出来。

她就这样躺着。

她很希望再一次看到舅舅的眼睛,她想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可是舅舅的眼睛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生气了吗?

她感到冷,当她穿好衣服的时候,听到城头的鼓楼上响起五更的鼓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一想到要看到张公公那张不阴不阳的脸就感到恶心,她对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厌恶过。

不知为什么,她突然想起李渊,仿佛听到他们一起下棋时,从花园深处传来似有似无的笛声。

门外传来一阵异常的骚动,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但她依旧很平静。

她的门被撞开了。

王威出现在她的面前。

“早就知道你不是东西。”王威冷笑说:“给我搜!";

房间里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张桌,一目了然。什么也藏不了,也就什么也搜不到。

”带走!“王威喝道。

沓玉很平静,她的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迷人的微笑。胡标跪在李渊的面前。

他从怀里掏出黄色的绸子,双手高高地举过头。李渊的心一颤,他认得这样的绸子,这是圣旨专用的绸子。他伸手去接绸子的时候,甚至有点发抖。他也这辈子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接过圣旨。焚香,下跪,战战兢兢而又毕恭毕敬地聆听,那上面的每个字都决定着自己的命运,然后三呼万岁,不管是好是坏,都得三跪九叩头。现在这样接旨太草率,太不成体统。他心中掠过一阵莫名的悲哀,大隋的天下,他那个多疑的表弟的天下算是走到尽头了。

他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接过胡标手中的黄绸子。那上面一片空白,没有文字,没有玉玺的朱印。他眨了眨眼睛,再看,还是一片空白,他抖开下面的那一张,还是空的。

这是一道假圣旨。

上当了。但是,李渊的手只是抖了一下,他不动声色,脸上甚至还带着微笑。

“很好,”他说:“你立了大功劳,沓玉也立了大功劳。我给你一千两银子,你可以带她远走高飞,到你们想去的任何地方,去过自己的日子。”

“谢老爷,”胡标说:“但我不能离开老爷,沓玉的事等以后再说,我要留在老爷身边,为您尽犬马之劳。”

“难得你一片忠心,你下去吧!";

胡标一走,李渊立即吩咐把裴寂、唐俭、武士、刘文静、刘政会、刘世龙、李世民。..... 统统请来。

现在,是非行动不可了。

等所有人到齐之后,李渊却又显出十分疲乏的样子,他说:

”我请大家来,是有一件危急的事,想请大家来想想办法。大家知道,我曾经把沓玉送给高将军,高将军却又让她去侍奉钦使,她为我们偷来了两道圣旨,而这圣旨却是假的。“

说着,他递过黄绸子让大家传阅。

刘文静心中掠过一阵喜悦,这一下总算把李渊逼得无路可走了。

”一旦他们发现假圣旨被窃,一定会怀疑到我们的头上。现在要是再不行动,就等于等着人家来杀我们的头。“李世民说。";公子说得有理,“刘文静接着说:”现在不是议论要不要行动的时候,现在是讨论如何行动的时候了。唐公要是再不敢起义,那就辜负老百姓的期盼,辜负上苍的多次启示,也辜负我们在座所有人的愿望。“

其它人也纷纷说,替天行道,势在必行,与其晚动,不如早动,现在再也不能耽搁了。

”如果唐公再不行动,我们大家只好散伙,我也不想在这里受牵连,落个杀头夷族的罪名。这脑袋掉得也实在没有价值。“武士说。

李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无可奈何地说:”你们真要把我逼上那条不忠不义的道路,我也没有办法。“

说着,便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厅里一片沉静。

刘文静首先打破沉默,激动地说:

”大势如此,不得不行。但请唐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扶助唐公开创大业,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众人异口同声地说。李渊的脸上终于掠过一阵欣慰的笑容,然而,他依然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

“这毕竟是一件决定我们身家性命的大事,总得有个周密的计划。眼下最要紧的是,王、高二人已经把绳子套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怎么办?";

“除掉他们。”刘文静说。

于是,大家就如何剪除王、高二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强拿的,有智取的。李渊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最后,李渊用沉静的声音缓缓地说:

“太原地区久旱不雨,兵祸加上天灾,百姓何以度日?我想到晋祠祷雨,王威、高君雅二位将军自然同行。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者先是一愣,然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集中到李渊的身上。

他们看到李渊意味深长的笑容。

高君雅急匆匆地从高阳赶到王府,与王威、张公公一起审问沓玉。

他们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软的硬的,硬软并举,她就是不开口。

”干脆,把这婊子宰了!“高君雅说。

”只是便宜了这婊子。“王威说。";不,“张公公说:”把她留着,留着她还有用处。“

”张公公!“王、高二人不约而同地说。

”是的,我是舍不得杀她,怎么忍心让这样美妙的躯体身首异处呢?再说,“他顿了一下,又道:”不留着诱饵,怎么能钓得到大鱼呢?";

“有谁会上钩呢?”王威说。

“谁想得到真正的圣旨,谁就会再来。”

王、高二人对看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就在这个时候,沓玉突然向对面的柱子撞了过去。王威等人都愣住了,他们只来得及“啊”地一声叫。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站在张公公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一个鱼挺过去,挡住了柱子。沓玉的头撞在他的肚子上。

“我的心肝宝贝,你可不能死啊!”张公公走过去抚摸着沓玉的脸蛋说。

沓玉闭上了眼睛。

这时,有人高声报道:

“刘世龙刘大人到!";

”请刘大人在大厅稍候片刻。“王威说着,便匆匆整衣出迎。

刘世龙是王府的常客,原本是不用这么大声通报的,也从来没有这么正规地叫他在大厅等候,这些事情都让刘世龙感到蹊跷,使他更加确信,钦使就在王府。他并没有在大厅等候,他像平时一样大大咧咧地往里走,下人想拦又不敢拦,不拦又怕主人怪罪,只好跟在他的后面走,刘世龙回头用奇怪的眼光看了他们一下,他们就停下来,刘世龙的头转过去,他们脚又跟着来。

过了长廊是后院,那里有许多佩刀的卫士来回走动。

王威急匆匆地迎了出来,他们在后院的拱门边相遇。“王将军的府上来了贵客?”刘世龙明知故问。“刘大人怎么知道?”王威吃了一惊。

“知道什么?”刘世龙反问。

“你说贵客。”

“哦,我只是随便说说。”

“请刘大人前厅用茶。”王威松了一口气。

刘世龙跟着王威往回走。他们在大厅坐定上茶之后,刘世龙说:

“我刚从唐公府上来。”

“那里有什么动静?”王威脱口而出。

“什么动静?”刘世龙愣了一下,问。

王威知道失言,改口道:

“我的意思是唐公的身体可好?";

”唐公的病是见好了,只是还很虚弱。还有,外面纷传钦使已到太原,唐公派人到城外,却没有接到,心里很不安。王将军可听到什么消息?";";我什么也没有听到,我想,钦使之说,只怕是谣传,要真的来了钦使,还不是要先通知唐公?他是太原的最高长官。“

”唐公也是这么想的。“刘世龙说:”有人说,钦使进了高府。唐公当即就加以驳斥,说,这些都是谣言,不可轻信。他说,国难当头,身为朝廷大臣,必须真诚团结,不能为谣言所动。高将军乃副留守,岂会做出越礼之事?他还把那传言人的舌头割了。“

”果有此事?";

“我亲眼所见。”

王威这下再一次坠人五里云雾之中。李渊啊李渊,你到底是忠是奸,是大忠,还是大奸?真叫人捉摸不透啊!

“刘大人常常出入李府,真的没有看到什么异常的动静?”王威说。

刘世龙做出一副茫然的样子。他眨着眼睛认真地想了好一阵子,说:

“倒是有一件事,说了请王将军不要外传。”“说,尽管说,难道你还不了解我?想要从我的嘴里挖出东西比上天还难!";

刘世龙还是犹豫了一下才说:

”唐公总是在不经意之中,喊叫沓玉的名字,看来,他是有些舍不得这个美人儿啊!";

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当初真不应该把她送给高将军啊!“王威也笑了起来。

”是啊,我也这么说。他说,把最心爱的东西送人,才显得心诚。“

”是啊,高将军真艳福不浅。“

”这也是沓玉姑娘的造化啊!";

“那姑娘的确可爱。”

“别说她了,要是让唐公知道了,非把我的嘴撕烂不可。”

他们又闲扯了一通,刘世龙说:

“差一点把正事给忘了。唐公看老天久旱不雨,民不聊生,想为民请命,向苍天求雨,地点就在晋祠。他想请将军及高将军两位副留守大人同去,以诚感天,不知王将军意下如何?";

”果真要祈雨?";

“唐公已从今早开始斋戒,七日后上山。”

王威略一思索,说:

“唐公祈雨,功在黎民,王威哪有不去之理?我也从现在起开始斋戒,以示真诚。”

刘世龙再和王威聊了一会儿。

王威因私下招募了许多家丁,加上招待钦使,手头略紧,便开口向刘世龙借钱,刘世龙满口答应,说,“朋友之间,什么借不借的,我再送一万两银子过来就是了。”刘世龙走后,王威到后院把李渊要到晋祠祈雨的事说了,三个人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李渊除掉。

“圣上洪福,天赐良机。”张公公说:“到时二位将军在四周布下伏兵,我当众亮相宣诏,李渊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插翅难飞!";

谁也不知道张公公的年龄,因为即使是四十岁的太监看起来也像六十岁。这是一张干瘪的老太婆脸,这张脸在发狠的时候,其丑无比,再加上他那不阴不阳的声音,让王威、高君雅感到一阵阵的恶心。然而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得挤出笑脸,因为他是钦使。

张公公似乎不想放过任何人,他盯着二位将军的脸,发出一阵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王、高二人不寒而栗,他们纵声大笑,想用自己的笑声盖过张公公那可怕的笑声。

当晚,刘世龙差人送来一万两银子。

无可奈何的态度,最能激起旁人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它居高临下,一旦这种同情心由下而上,便会化为拼死效忠的力量。

李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自己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在无形中撒下了一张大网,把他的部下、他的儿子,甚至把那远在江都的皇帝,也都装进了他的里。

现在,他等待的是收网那一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