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六五章 不堪一击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三六五章 不堪一击

作者:子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三六五章 不堪一击

时间到了三月份,大地化冻,春暖花开。

辛勤的百姓们又一次耕耘于他们并不富裕的沃土之上。

发生在北方的战斗,也比冬天的时候更加激烈起来。当然这是对高句丽来说的。

一个冬天过去,王言已经派兵打入了辽东腹地。在他的指挥之下,高句丽被打的节节败退,但是高句丽又不甘失败,总是更疯狂的卷土重来,不断的增兵,抵抗的还是很坚决。

当然坚决的同时,也开始派人搞外交了,请见王言,请见杨广。

王言当然不见他们,不过却也没有杀人,而是打发着送去了大兴。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完,让他们跟杨广玩去吧。

就算杨广见到人就同意罢兵,来回两个月的时间,也足以将战争的形势推进到新的局面。

王言指挥的部队,深合兵法至高奥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突的快、打的猛,守的稳。

并且在交战的过程中,多数时候王言都能做到料敌于前,溜的高句丽的部队跟傻子一样。

同时王言很少打攻坚的战斗,除了必要的不得不打的关键地点,其他的地方采取的都是各种的佯攻、袭扰,以期迫使高句丽的部队自乱阵脚,慌乱调度,分而食之。

不过高句丽的统帅不傻,这个手段在翻过来掉过去的变着法上演了不知道多少回以后,他们也长了记性。于是很多时候,一些部队发现打不过了,支援赶不过来了,就当起了王八,收缩兵力,除了少数自负不服输的将领,多数降临都是坚决不分兵。

对这样的情况,王言基本不会搭理,不会用人命去填。只是调动一些部队包围,有人救援更好,没人救援就困着。

根本不用很长时间,三五天军心动荡,十来天内部骚乱,不到十五天就有人拿着将领的人头出来投降了。

打了半年多,还没有出现坚守的月余,粮食断绝,开始吃人的事情发生。

也是一边打,一边吸收高句丽降卒,在后边顺便修修路搞搞建设,或者是拉出去当敢死队跟他们自己人血拼。

当然王言对待俘虏也是很宽厚的,他派了大量的人去到战俘之中,给他们宣讲大隋多好多好,高句丽多不行,给他们讲真心投靠大隋的待遇等等。

毕竟不可能真的把高句丽的所有人都杀光了去,如同突厥人那样,都要吸收过来。甚至于在大隋已经占领的地方,已经有一些战场上伤残退下来的军卒跟高句丽的女人过起了日子。

他们都是不愿意回去的,在家里讨不到媳妇,过的也不好。这边地多,还发媳妇,直接过日子,很多年轻的军卒都是愿意的。

而且王言还在不断的修路,构筑驿站邮递网络,保证信息、道路的通畅……

渝关,也就是山海关,王言的帅账就在这里。

他没有顶到前边去,是因为要镇守后方,处理政事。同时更重要的一点,也是防备着中原造反。

毫无疑问,他的防备是有作用的。

“将军,我们的信差已经迟了两天,一个人都没有回来。并且陆上的补给,也已经迟了一天。”

参谋看着负手而立,站在海边的王言,尽职尽责的汇报。

王言嗯了一声,风吹了他的衣襟,以及才洗过的半干的头发。

昔年老曹兵征乌桓,在这里有名篇。

两千年以后,这里还有名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当然现在是初春,并非秋天。两千年后换了人间,现在却还是那个人间,也还是那一群从来没有变过的人。

王言看着面前为着春风涌起浪涛的海面,久久无语。

参谋笔直的站在后边,静静的看着将军不动如山的宽厚背影……

“这人啊,就是贱,只许他们谋别人的财,害别人的命,就不许别人一样对他们。”

王言笑呵呵的声音响起,转回身来看着他,“传令,全军罢兵,命李靖所部……抽调十万兵马,南下,平中原!”

看着参谋拿着炭笔速记,王言笑道,“重复一遍。”

“……南下,平中原!”

“去吧。”

“是!”

参谋颤抖的立正大喊,嗓子都劈了去。

事情发展的很快,王言这边还在收缩兵力的时候,中原已经又一次的掀起了一场动乱。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中原大户广泛联结,秘密结社,暗中准备。

起步就弄出了二十万大军出来,并且还不像上一次那样是分散的,而是十分有组织的快速集结到了一起,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在黄河两岸地区大肆席卷百姓。

地方上的部队甚至都没能第一时间压制住,反而成了送装备的经验宝宝。

当然,一个县城百十号人的兵力,也做不出什么大事。在这帮大户们造反的第一时间,就将县城的部队给灭了,虽然死伤不小,但死的也不是他们,没人在乎。

一个郡的千余兵力就不一样了,全都是吃好喝好练好的职业士兵,他们的战斗力不是中原大户鼓动起来的农民军可以比拟的。

尤其大户军队的甲胄武备并不丰富,一千多大隋正规军能撵着一万的大户军队暴揍。

而且郡里的军队也不是只有一千人,他们有征调府兵的权力,大户闹起来的第一时间,郡里就征调了府兵,开放了武库,第一时间能拉出来的人马就有三五千人,后续随着交战,打崩了大户军队以后,吸收了被卷进去的其他府兵,兵力是一点点壮大的。

不过显然,他们没有已经彻底疯狂的中原大户壮大的更快。他们也不敢过分的散开,只能是周边相邻的郡合兵一处,针对性的打击一下大户军队,但是等到了大户军队席卷过来的时候,也只得闭门不出,保证郡城的安危,勉力支撑。

但是也没多大作用,正所谓人马上万,无边无沿,几十万的军队席卷过去,很少有能顶住很长时间的。

而且在不断的行军、卷席、攻城之中,烧杀抢掠的大户军队之中的农民们,也被这集体的气氛给摧的疯狂了去,战斗力也在与日俱增,兵甲也在不断的增多。

这不能怪那些被卷起来的农民,他们是无辜的,也是没有自控能力的,是在大户的带领下,一步步的放大了心中的恶。

当然也少不了在和平生活之中压抑许久的各种不满,他们被欺辱,他们要交各种的税,要卖儿卖女,要为奴为婢。

同时他们被卷进了造反的队伍里去,也不敢不听话,不听话直接就是死。听话,还能烧杀抢掠一番以后再死。

这就不是个选择题。

所以罪都在大户的身上,包括百姓的压抑,也都是大户造出来的。

当然朝廷也脱不开去,差不多是最大的大户罢了。同时有一定意识的,去维系平衡。从这个方面来说,朝廷还是好朝廷呢。

大户军队遍地开花,他们不断的集结,不断的卷席更多的人,造成更大的破坏。尤其最重要的是,眼下中原正是春耕时候。这一场浩劫卷起来,中原将颗粒无收,陷入饥荒。

但是大户们显然是不管的,他们就是疯狂的到处卷人,抢夺武备,开仓放粮,随意挥霍。尤其针对性的打击老王家的地盘,王言在中原地方有不少的养殖场。

如同上次那般一样,起兵的大户第一时间就来老王家的产业搞破坏。

不过王言早都预料了他们要造反,哪里还会给他们机会呢,猪都不养了,打仗的时候全都采购到了军队。庄户们也都迁来了辽东这边,大军护佑,安全的很,到这边继续养殖,也都是一样的,基本没怎么耽误生产。

不知道多少人在骂王言。

因为王言的动作,他们也知道了王言早都知道了,那么杨广肯定也知道了,肯定也有准备。打高句丽,就是专门给他们打的,让他们以为看到了机会。

但是他们也没有退路了,之前是王言掀起来的,这次却是他们自己送上去的,要么王言死,要么杨广死。

他们显然不会去找王言的麻烦,那边几十万大军,王言天下无敌,他们敢去,那是自投罗网。于是他们用尽一切的去快速壮大,而后西进函谷关,要杀到大兴去。

他们当然不顺利。

因为他们一路卷席着奔向函谷关的时候,大军已经开出了洛阳。南方的军队也集结完毕,渡江北上。身在北方的王言调集的十万大军,也已经退回来,向南压迫。东部沿海的海军也封锁了海岸。并州、西北的边军也早都收缩,在翻越太行山。

整个中原地区被包了饺子。

此外更是分薄了打击高句丽的精力,将一多半的权力给了李靖,让李靖统领前线的十多万大军。要求不高,只是稳固目前取得的战果,甚至哪怕守不住,退回来百八十里也可以。在不伤已经开始在辽东安家的那些退伍军卒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退回到山海关,还是很宽松的。

现在的李靖远远没有成熟,但他是李靖,王言对他有信心。至多也不过是战线后撤几十里而已,绝对不会有撤到山海关的程度。

王言的大部分精力,当然是放到了打击大户军队的身上。

这一次比上次还要高效,大军集结,一路平推就完了。当然过程中肯定也有各种的调度,各种的封堵,不能让大户军队再绕回到已经推过去的区域。

王言亲自指挥四方的大军,全盘统筹。

大户军队的战斗力,在他这里真是不堪一击。别看等到真正应对的时候,大户军队已经发展到了五十余万的规模,但时间太短了。

从上次浩劫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一年的时间而已。杨广又死死的盯着他们,哪怕都在私铸武备,也造不出多少。毕竟铁矿都是监管的,运输都要盘查的,生产经营都要看账本缴税的。

尽管抢了一些地方部队的武备,攻破了几座城池弄到了武库里的武备,但也绝对没有那么多。无法武装到那么多的部队。

同时他们又着急攻打大兴,弄死杨广,士兵并没有受到很好的训练。其中被卷进去的府兵,也少有真给他们卖命的。参战杀人是不得已,却也不过是自保而已。

他们此前都受王言的指示,参与过上一次攻击大户,思想已经被洗过一轮了,甚至不少人都是分了地的受益者,对大户只有仇恨。所以在打仗的过程中,不时的就有府兵连结,带人投降。

战斗意志整体都不强大,没人愿意打。

哪怕是烧伤抢掠过了瘾的百姓们,反应过来以后,稍稍冷静思考一下,也就没那么多心思了。

总体和平安定,社会矛盾没有那么的突出,造反是很难的。对王言来说轻而易举,但对大户来说,那就难如登天了。

因为大户们的阶级在那里,不愿分享,也不愿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

所以打这些造反的大户军队,都比不过跟高句丽那边打的激烈。大军所到之处,直接就是望风而降,少有抵抗。

若非王言下令清算趁机作恶之人,少有的那些抵抗怕是都不会有。

要说原罪,肯定是在大户身上,要说罪魁祸首,肯定是他王某人,毕竟两次中原浩劫都是他掀起来的。他不掀起来,也就没有这些人被胁迫着作恶的机会。

但做了就是做了,就是要付出代价才行。

王言有罪,没人能审判他。别人有罪,王言能审判别人。

这就是差别。

不过他的清算也没有过于激烈,还是留的相当大余地的,否则哪里还会有人愿意投降,非要死命跟大隋官军干到底才成。

都是判了劳役,干几年重活也就是了。

这一点王言给杨广上书,很妥善的就得到了解决。因为杨广正愁没人干劳役呢。

杨广已经不征劳役了,两年的时间,足够验证出许多东西。不过劳役制度还是没有明文取消,这时候就用上了。

惩戒似的劳役,和强征的劳役,当然是有本质上差别的。

这帮犯错了受罚的人,干的再苦再累,也不会说朝廷的不是,只会为自己造下的孽而后悔。但强征的不一样,大家聚在一起就是骂当官的,干活就靠这个提气呢。

所以等到平定了大户造反以后,已经规划了许多的工程,都要这些人以及高句丽的战俘来做。区别是,高句丽的战俘要死一大半,自家造孽的百姓要死一小半。

王言还是很讲究的,他给很多人都留了活路,唯独中原大户没有……

?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