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三一六、三个臭皮匠(中)

史上最强大学 三一六、三个臭皮匠(中)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谁也没想到劳新芳提的意见竟然如此尖锐,简直就是指着徐生洲鼻子骂他啥也不懂。

苏山月和楚夔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徐生洲同样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

这两年他一直顺风顺水,到哪儿都被人捧着,谁见了不称赞一句“年轻有为”?从学界的院士专家,到江南省上上下下,无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至于校内的老师学生就更不用说了,真是个个礼貌、人人客气。还没有被人这么当面指斥过!

在那么瞬间,他感觉“红温”变得具象化。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脸颊红涨发热,额头青筋乱跳,他几欲拍案而起,怒叱劳新芳一顿,或者只是冷冷地说道:“你被开除了,去人事处办手续吧!还有,出去的时候记得把门带上。”

年轻气盛。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但徐生洲努力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他知道,自己不仅是个年轻人,更是学校校长。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深远。比如他开除了劳新芳,以后的批评者就会噤若寒蝉。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徐生洲勉强扯了扯嘴角,表示自己是在微笑:“你说的没错,之前搞学科建设确实有些盲目。一方面是我年轻没经验,大学刚毕业就管理这么大一所学校,别说以前没学过高等教育学,就算学过,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问题也会手忙脚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苏山月也反应过来:“对、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博士站在研究者、旁观者的角度,难免会求全责备。其实在徐校长接手之初,学校已经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能让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

徐生洲觉得还是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里稍稍舒服一些:“苏老师说的,就是我要说的另一方面。我刚接手学校的时候,因为无法支付拖欠工资,有将近一半教职工主动辞职,学校日常运转都困难。那时候别说学科建设,但凡有个能看得上眼的硕士来学校应聘,我都恨不得站到校门口热烈欢迎!”

楚夔也感叹道:“徐校长是真不容易啊!”

徐生洲也是满腹辛酸泪:“劳老师批评学校的学科建设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完全没有任何规划’‘挖到什么人,就围绕着这人建一个学科’,确实是实际情况,但那也是没办法的选择。咱们学校之前就是一个破烂流丢、光板没毛的民办职业大专,能有人才愿意过来就算祖上积德,还要什么自行车?”

劳新芳道:“以前咱们学校是没得选,可现在学校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甚至国内外高教形势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咱们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学科建设战略还是一如既往,没有与时俱进,那就是瞎搞!”

看自己的闺蜜一直在跟“瞎搞”较劲,苏山月恨不得过去捂住她的嘴:“劳老师这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不过咱们学校9月份刚刚改大,徐校长就提出要实行改革,现在才过去不到两个月,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劳老师不要太过操切!”

劳新芳道:“不是我操切,而是又到了金九银十的招聘季,我看咱们学校今年的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很多专业的门槛还是硕士。现在可是2025年!我们可是大学!”

楚夔也难得地表示赞同:“对于大学来说,硕士门槛确实是低了些。现在很多重点中学招聘老师都是硕士起,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更是非985高校的博士不要。——我有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想请徐校长批评指正?”

徐生洲道:“请讲。”

楚夔道:“我一直认为,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编制。对于公立学校而言,编制是有定额的,从设立学校的那天起,每位领导都想把编制用好用足。问题是用一个编制容易,空一个编制却很难。比如招聘一名30岁的计算机老师进来,至少要等到他60岁退休,编制才会重新空出来。而在这30年间,计算机技术早已日新月异,他的知识结构难以应付教学科研任务,却又不能不让他工作。这就成了很多公立大学在转型时的巨大包袱!”

徐生洲道:“那对于我们这些民办高校呢?”

楚夔回答道:“民办高校与教职工签订的是劳动合同,相对比较灵活,不像公立院校编制那么固定,一方面赋予了校方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让教职工缺少了那种未来可期的安全感,可谓双刃剑。但随着当前高校内部日益内卷、社保制度日益完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民办高校的教职工岗位和公立院校的编制日益趋同,也将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且越是发展良好的民办高校,岗位越是稀缺!”

苏山月轻笑道:“楚博士说的不就是我们学校么?”

楚夔点点头:“是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学校的岗位要谨慎使用、有效利用。神州大学刚完成转型,岗位的含金量还没有体现出来,这时候没必要为了面子,大批量招聘一些博士、硕士来充实教师队伍。而是要提高招聘门槛,根据学科发展,分批次适度使用职数,保证教职工质量。如果一时半会儿招不到合适的,那也要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虚位以待,不能搂到篮子里就是菜。”

劳新芳好像遇到了知音:“对对,我的意思也是这样。校长你看,咱们的目标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可学校前几年一口气招聘了几十位硕士。这些硕士做事当然没问题,可要是搞科研,估计一半以上都得塌房。至于说搞科研和国际竞争,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些人都是对学校发展做过贡献的,再过五年、十年,博士学历大行其道,把他们直接辞退?会伤了教职工的心。不辞退养他们一辈子?又会变成了学校的包袱。所以今后招人必须提高门槛,宁缺毋滥。”

正巧此时石新科进来给众人添水,把她的话听个全乎,顿时僵在那里。

劳新芳这才想到石新科也是前几年招进来的硕士,虽然她是出于公心,但背后蛐蛐别人,还被别人抓个正着,难免感觉有些下不来台,也是满面羞赧。

徐生洲一边暗自庆幸之前招聘的硕士都经他把过关,质量颇为上乘,搞科研也不是不可以,一边连忙为两人解围说道:“劳老师这是思虑长远、老成谋国之言!不过从这两年看,咱们学校招聘的硕士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至于将来,我们肯定要考虑他们的出路,有志于教学科研的,学校支持他们在职读博;如果不愿意读博,也可以转为行政服务人员。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石新科这才安心地退出办公室。

楚夔清了清嗓子,拿起改革方案初稿:“刚刚问了徐校长几个问题,又和苏老师、劳老师进行了交流,我大致明白了咱们学校的情况。此次改革,关键是‘改’,核心是‘去官本位化’,目标是更好地为老师、为学生、为科研、为教学服务,而基础则是对全校教职工的分级分类。这要是做好了,不仅对神州大学,对全国高校都会有巨大的促进意义,可谓功德无量!”

徐生洲摆摆手:“我们不想动别人的奶酪,只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楚夔没有接他的话茬,而是继续说道:“我看方案中把学校的教职工分为教学科研人员、教辅人员、行政服务人员三大类,觉得线条还是粗了点。而且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的教育,把教学成果奖与科学技术奖励等量齐观,所以我的想法是分为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技术支撑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5大类。”

徐生洲有些意动:“把教学人员单列?”

楚夔很坚定地点点头:“学校要发展,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是腾飞的双翼。而且很多家长选学校考量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学校有多少研究成果,而是学生在学校能学到什么、将来能取得什么成绩。现在很多着名高校太注重科研而轻视教学,一则是它的教学水平已经很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只能拼科研赛道,一则是它们有信心让学生在科研中得到更优秀的学习。但无论如何,咱们神州大学刚刚升本改大,必须高度重视教学,也要让很多老师安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让学校走得更远。”

苏山月感叹道:“确实,现在课酬标准太低了,很多名校的老师都不再安心教学,觉得课上得再好也不如搞个项目,更容易通过考核不说,还能轻轻松松赚几万、几十万。”

徐生洲有些好奇:“现在老师的课酬标准是多少?”

苏山月答道:“普遍的标准是正高级职称100元\/课时,副高级职称80元\/课时,中级职称70元\/课时,初级职称及以下60元\/课时。比如一名副教授,每周4课时,一学期16周,累死累活半年才5000块钱,都不如咱们学校老师在c刊上发一篇论文的奖励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