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88章 山涡夜戏浓? 歌鼓乐声隆? 新旧思难断? 情灯照路中

这文化夜啊,恰似田埂间蓦地蹿出的野花,直叫人眼前陡然一亮,心底那股子美哟,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站在人群之中,挺直了腰杆,双眼亮晶晶的,那眸子里闪烁的光芒,比夏夜的萤火虫还要亮堂几分,满是对未来的殷切盼头。我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仿佛正为茅山涡勾勒一幅绚烂至极的未来图景,口中念念有词:“咱们可得盼着,往后这般好事,能像春雨一般,一茬接着一茬地来,也好让咱们这些泥腿子多沾沾文化的光。把茅山涡的好故事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让娃娃们也知晓,咱这地儿,可不单单只有庄稼,更是有魂儿的!”

身旁的阿强赶忙接过话茬:“那可不,咱必须得加把劲儿,让这文化夜办得越来越出彩!”

瞧瞧咱这村里,热闹得简直跟过年没啥两样!村民们自己精心捣鼓出来的节目,一个紧接着一个,恰似那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一茬接一茬,旺盛又充满活力。

那锣鼓声,咚咚锵锵的,气势比夏夜的雷阵雨还要猛烈几分,震得人心潮澎湃,就好似喝了自家酿造的米酒,火辣辣的劲头直往嗓子眼儿里钻。敲鼓的大壮,光着膀子,胳膊上的肌肉硬邦邦的,犹如田埂上的石头。他每一下敲击,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双手紧紧握住鼓槌,高高扬起,而后重重落下。脸上的汗珠,如同下雨一般,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可他愣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嘴里还不时喊着:“嘿哟,嘿哟!” 旁人见状,打趣道:“大壮,你这敲鼓的劲儿,莫不是要把天给敲破咯!” 大壮咧开嘴,露出爽朗的笑容:“图个乐呵,图个喜庆嘛!”

还有那悠扬的民歌,婉转得仿佛能飘到山的那头。婆姨们整齐地站成一排,身着朴素却干净的衣裳,嗓子一亮,宛如山间潺潺流淌的小溪,缓缓流过心田,甜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她们所唱的,皆是咱这地界上的事儿,山山水水,人情世故,无一不包。张婶子唱着唱着,眼眶瞬间红了,声音也略带哽咽:“这唱的可都是咱实实在在的日子啊……” 旁边的李嫂赶忙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跟着哼唱起来。听着听着,大伙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心里暖烘烘的,比冬日里烧得正旺的火盆还要暖和几分。

戏曲表演更是逗趣十足,大伙扮上戏服后,那模样儿比戏文里的角儿还要活灵活现。你瞧那小生,眉眼间透着一股英气,恰似刚从田里插秧归来的小伙子,干净又利落。扮演小生的小刚,下台之后仍意犹未尽,对着镜子反复比划着刚才的动作,还向旁人询问:“我刚才那几步走得咋样?” 再看那花旦,一颦一笑间,比春天里绽放得正艳的花儿还要娇艳动人,让人看了心里满是欢喜,比吃了蜜还要舒坦。小花旦小美在后台,与姐妹们相互整理着戏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说道:“咱这一上台,非得把大伙都给迷住不可咯!”

这些节目,可都是村民们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的成果。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都深深藏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恰似那地里的庄稼,无论遭遇怎样的风吹雨打,都顽强地往上生长,只为了那一份收获,那一份满怀希望的憧憬。

游客们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恰似那田里刚破土而出的嫩玉米,亮晶晶的,全被茅山涡这浓郁的文化味儿给深深迷住了。掌声好似夏夜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说响就响,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听着就让人心里格外舒坦,仿佛喝了一口井里刚打上来的凉水,透心凉,心飞扬!

还有那欢呼声,哟吼!跟咱庄稼人丰收时节的吆喝声一模一样,响亮又充满力量,似乎能一直传到山的那头去。大伙脸上都笑开了花,比地里开得最艳的野花还要灿烂。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真切切被咱们这旮旯独特的文化底蕴给震撼住了,心里那叫一个佩服!

再瞅瞅咱这山里人,一个个朴实得就像那黄土高原上的老榆树,皮实又热情。见着游客来了,那笑容啊,比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还要灿烂,眼睛里满是真诚,就如同对待自家亲戚一般,招呼得那叫一个无微不至。山里的王大爷瞧见几位游客站在一旁,赶忙迎上前去,递上一碗自家晾晒的茶,既暖手又暖心,话语里透着一股憨厚劲儿:“来来来,尝尝咱这山里的味道,看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游客接过茶,笑着回应:“大爷,您太客气了,光闻着就觉着香!”

这般情景,真真是暖到了人的心窝子里去。让人不禁觉得,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人间烟火气,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绝美风景!

然而,这看似和谐美好的文化夜背后,并非全然没有波澜。村里的老学究赵先生,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要求。他看着台上的戏曲表演,微微皱起了眉头。表演结束后,他把小刚和小美叫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的表演虽有热情,但在一些传统的身段和唱腔上,失了几分韵味。就拿这戏曲来说,它传承千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有其典故和讲究。当年唐玄宗设梨园,培养戏曲人才,那可是对戏曲艺术精雕细琢。咱们如今传承文化,可不能只图个热闹,得把老祖宗的东西原汁原味地传下去。” 小刚和小美听后,虽有些不服气,但也知道赵先生所言有理,只是觉得传统与创新之间,实在难以平衡。

与此同时,村里的年轻人和老一辈对于文化夜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分歧。年轻人想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吸引更多游客,让茅山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老一辈则坚持要保留最纯粹的乡土文化,担心过度商业化会破坏了茅山涡的本真。为此,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双方争得面红耳赤。阿强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激动地说:“咱们不能固步自封,现在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不跟上时代步伐,茅山涡迟早会被遗忘。” 而村里的长辈孙爷爷则反驳道:“根都没了,还谈什么发展?没了这乡土味儿,茅山涡就不是茅山涡了。” 矛盾一时陷入僵局,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夜越来越深,可广场上的灯火依旧通明,大伙的兴致却因为这些矛盾变得有些复杂。孩子们依旧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大人们围坐在一起,不再仅仅是分享欢乐,更多的是思考着茅山涡的未来。而茅山涡的文化魅力,在这矛盾与思考中,如同这夜色中的灯火,虽有些摇曳,却依旧熠熠生辉,努力照亮着每一个人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