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06章 村喧迎旅 忙新貌绽荣 光商策惊纷 议留根韵自长

我站在村头,周围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这景象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大演出,鲜活而热烈。村口,刘大叔扯着破锣嗓子,脸上的笑意如同决堤的洪水,对着刚进村的游客高喊:“欢迎大伙来咱村!一路辛苦了,快进来歇歇脚!” 那声音恰似张飞喝断当阳桥,在空气中横冲直撞,惊起一片尘土。

不远处,张婶和几个婶子在小院厨房前忙得脚不沾地。新鲜采摘的蔬菜在她们手中上下翻飞,仿佛是有了生命的精灵。张婶一边麻利地切菜,一边跟旁人唠嗑:“今个儿得多做点,听说来的游客不少,可不能让大伙饿着。” 瞧她那架势,活脱脱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容又自信。年轻力壮的小勇带着一群游客穿梭在田间地头,像个专业的向导,兴致勃勃地讲解:“这一片种的是咱自家的玉米,等成熟了,煮出来又香又甜,城里可吃不着这么地道的。” 游客们听得入神,时不时弯腰瞅瞅庄稼,脸上满是新奇,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笑容就像梵高笔下色彩浓烈的画卷,热烈而充满生命力。“他王婶子,您瞅瞅这变化,可真不是吹的!” 我猛地搁下手里编了一半的竹篮子,这竹篮子的篾条在我手中摩挲多年,早已光滑顺手,就像我对这村子的熟悉,刻进了骨子里。我抬头望向曾经空荡荡的地界儿,如今跟被神笔马良点化了似的,满是新鲜玩意儿。

街两边,手工艺品店一家挨着一家,店里的手艺活儿精细得如同米开朗基罗雕琢大卫像,让人移不开眼。老王家的木雕,花鸟鱼虫雕得栩栩如生,纹理细腻得如同真物,不少游客站在摊前,眼睛都看直了,嘴里啧啧称赞,仿佛看到了传说中偃师所造的神奇人偶。土特产摊子堆得像小山,香气直往鼻子里钻,馋得人直咽口水。老赵家的腊肉,色泽红亮,挂在架子上油汪汪的,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打听着价钱,想买些带回去尝尝,好似那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说起来,咱们这农家菜,那才是真金白银的招牌呢!” 我狠狠一拍大腿,满心的自豪简直要冲破胸膛,“城里人来了,不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野菜团子,不喝上一碗地道的玉米糊糊,那都不算真正到过咱这地儿。这不仅仅是赚俩钱儿那么简单,这是咱村子的脸面,是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味道,活生生的名片啊!” 说着,我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灶台边,奶奶亲手做野菜团子的场景,那热气腾腾的画面,满是家的温暖,就像孟郊笔下的慈母手中线,牵扯着游子的心。

我脸上的皱纹因激动更深了,但眼睛里闪烁着孩子般的光芒,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王婶子在一旁听着,手里忙着摘洗刚从自家园子薅来的小油菜,嫩绿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夕阳余晖下闪闪发光。她嘴角挂着笑意,眼里满是温柔和赞同,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有对我见解的认同,也有对村子变化的欣慰。

周围的村民,无论是忙碌于自家小店的中年汉子,还是嬉戏于街巷的孩童,都被这番话触动了心弦,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这笑容,就像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既是对现在生活的珍惜,也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许。

日头偏西,天边挂起一幅金灿灿的绸缎,给村子镶上了一层暖洋洋的边儿。老李家的大哥,脸上沟壑纵横,那是岁月和风霜的印记,这会儿正站在自家门槛上,眯缝着眼,望着夕阳,嘴角挂着满足的笑,像地里最饱满的麦穗,透着实诚和踏实。他手里握着把锄头,锄柄油光锃亮,那是他一辈子辛勤的伙伴。他望着自家新盖的二层小楼,喃喃自语:“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村子发展旅游,咱的日子才有奔头。”

村口的大槐树下,张婶子和几个老姐妹围坐一圈,手里纳着鞋底,针线穿梭间,话匣子就打开了。张婶子一脸慈祥,眼角带着细纹,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她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带着几分爽朗:“瞧瞧这日子,跟这夕阳一样,红火又温馨。” 旁边的李婶文静些,手里活计不停,偶尔抬头,眼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轻声细语地应和,像夏日傍晚的一缕清风,让人心里舒坦。

正说着,一群孩子拿着风筝欢笑着跑过,为首的小虎子边跑边喊:“咱村越来越美啦,以后天天都能这么开心!” 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模样,大伙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村子未来的期许。

然而,平静的湖面下总有暗流涌动。这天,村里来了个精明的商人,说是要投资开发村子,打造一个更大规模的旅游度假区。他承诺会给村民们更多的收益,让村子彻底大变样。可条件是,要拆除村里一部分老房子,重新规划布局。这消息一传开,村子里就像炸开了锅。

“不行,那老房子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拆了可就没根了!” 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几间老房子,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就像奥德修斯对伊塔卡岛的眷恋。小时候,我在老房子的屋檐下躲雨,在雕花的木门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那些岁月的痕迹,是金钱买不来的。

“可人家给的钱不少啊,有了钱,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有人小声嘀咕。

“钱钱钱,就知道钱!祖宗留下的东西能拿金钱来衡量吗?” 我怒目圆睁,像个护犊的老牛。

一时间,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争吵不休。那些日子,村子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往日的和谐被打破。就在这混乱之际,村里发生了一件事。隔壁村有个年轻人,为了得到开发商的补偿款,偷偷把自家老房子拆了。可后来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他不仅没拿到钱,还失去了祖屋,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村,像一颗重磅炸弹,让不少原本动摇的村民陷入了沉思。

在这混乱中,村里的老匠人站了出来。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缓缓说道:“大伙都别吵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当年鲁班造锯,那是顺应了需求,但他也没忘了传承手艺。咱们发展旅游没错,可不能丢了根。咱们能不能和那商人商量商量,在保留老房子的基础上开发,让这老房子也成为旅游的一部分,就像那苏州园林,古建筑和现代开发相得益彰。”

大家听了,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商人终于妥协,同意了在保留老房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这不,远处几个游客正围着村里的老匠人,好奇地看着他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而老匠人则面带微笑,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小村的故事,还在继续…… 随着夜幕降临,村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温暖的光晕,仿佛在诉说着小村的宁静与祥和,也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它的怀抱,探寻它的美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