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07章 童戏暮村欢 翁悠岁月安 新途商略起 歧议共思难

不远处,村头那片空地上,小柱子正带着一群半大小子玩得热火朝天。我定睛瞧着小柱子,这孩子活脱脱一颗活力满溢的太阳,所到之处,光芒万丈。他的皮肤黑里透红,恰似从肥沃土地里刚拔出的红萝卜,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那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在夕阳映照下,宛如璀璨星辰,一闪一闪。他边跑边扯着嗓子大喊:“你们几个,可别让我逮着咯!” 笑声清脆响亮,如同铜铃般,穿透这渐浓的暮色,悠悠地在村子上空回荡,驱散了一天劳作后的疲惫。我不禁想起《诗经》里 “童叟嬉闹乐,村野暮色融” 的场景,这般质朴纯真的画面,在这乡村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从未改变,仿若时光的琥珀,封存着岁月的本真。

而在村东头,王老汉的小院则是另一番静谧悠然之景。我踱步走进小院,王老汉坐在那张颇有年头的摇椅上,慢悠悠地晃着,摇椅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低吟岁月的歌谣。他手里稳稳端着一碗茶,热气袅袅升腾,在空中肆意舒展,与天边夕阳洒下的橙红色余晖相互交织,如梦如幻,仿佛一幅绝美的水墨画。王老汉面容和蔼慈祥,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眼神深邃而宁静,仿若一汪深不见底的古潭,又似能穿透时光的迷雾,洞察世间万物的更迭变迁。他偶尔微微抬起头,望向远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嘴角不经意间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笑容里,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味,有对当下平静生活的满足,是历经风雨后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更是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从容。这让我想起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悠然意境,在这小小的乡村,竟也有着这般与世无争的淡然,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想当年啊,咱这旮旯里头,除了山峦叠嶂、溪水潺潺,就只剩下咱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庄稼人了。每天过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的平淡日子,虽说踏实,却也少了些新鲜劲儿。可瞧瞧现在,嘿,真可谓是时过境迁,外面的世界竟也跟咱这山沟沟里头的人对上眼了,说是瞅见了咱这儿深藏不露的美嘞!

小张啊,村里出了名的机灵鬼,那小子一头利落的短发,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跟黑炭似的,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瞬间眯成一条缝,里头透着股子藏不住的机灵劲儿,仿佛随时都能冒出个新奇的点子来。前些日子,他刚从外头闯荡一番回来,说是要在家门口整点新花样,让咱这村子也跟着时代的步伐 “火” 一把。这不,天天拿着个手机,像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满村子转悠,活脱脱像个专业导游似的,直播咱这儿原汁原味的风景,还有那地地道道、带着泥土芬芳的土特产。

“乡亲们,瞅瞅咱这地界儿!” 小张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清了清嗓子,扯着响亮又带着几分乡土味的嗓子喊起来,那声音跟洪钟似的,瞬间吸引了不少村民围拢过来,“您瞧这山,青得翠生生的,像不像一幅刚画好的水墨画?再看这水,清澈见底,捧起来尝一口,甜丝丝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清甜的水汽,感觉都能拧出水来!咱自家种的农产品,那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宝贝,施的是农家肥,浇的是山泉水,吃一口,保管您舌尖留香,念念不忘!” 小张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那模样,就像是在跟多年的老邻居唠家常,亲切得很,让人忍不住就想听他继续往下说。

他啊,不光人勤快,心眼儿还好,心里头总琢磨着咋能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更红火。你看他,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山里的宝贝,一边还不忘讲讲村里那些年久失传、鲜为人知的老故事,讲的都是老一辈们如何勤劳开垦荒地,如何在灾年里相互扶持、坚持到底,还有邻里间那些暖人心扉、互帮互助的事儿。大爷大妈们听着,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心头热乎乎的,仿佛那些过往的艰辛与温暖又重新涌上心头。

村里的大爷大妈们,一个个穿着朴素简洁,身上的衣裳虽不是什么名牌,却干净整洁。岁月毫不留情地在他们脸上刻满了痕迹,那一道道皱纹,如同岁月的犁铧翻开的土地,写满了沧桑,但他们的眼神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希望光芒。他们围在小张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李大娘手里还提着一篮子刚从自家菜园子里摘的新鲜蔬菜,蔬菜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她笑眯眯地看着小张,说道:“小张啊,你这招儿可真是妙啊!让咱这山沟沟里的好东西也能插上翅膀,飞到外面的世界去,让外面的人也尝尝咱这儿的鲜,说不定啊,还能把咱在外头闯荡的娃们给吸引回来,让他们看看,家乡现在可比外面差不了啥!”

“就是就是!” 旁边的王大爷也附和着,手里的烟袋锅子一敲地面,磕出一点火星,“咱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以前是穷了点,可这山水、这人情,哪是外面能比的?这下好了,能让更多人知道咱这儿的好。”

孩子们呢,也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跟着凑热闹,在人群里跑来跑去,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手机,有新款的智能手机,也有家里淘汰下来、略显破旧的老手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兴致。他们学着小张的样子,这儿拍拍,那儿照照,一会儿对着枝头红彤彤的果子,一会儿又聚焦在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小脸蛋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仿佛在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看,我们的家乡多美!”

就在大伙说得热闹的时候,一直蹲在角落里默默抽烟的刘大叔站起身来,磕了磕烟袋锅子,吐出一团烟雾,缓缓说道:“小张啊,你这主意是好,可咱这物流、包装啥的,跟不上趟儿,东西再好,运不出去也是白搭呀。”

小张听了,眼睛一亮,拍了拍胸脯说:“刘大叔,您放心!这事儿我早想过了,我联系了几家靠谱的物流公司,谈好了合作,他们专门给咱开绿色通道,保证新鲜直达。包装的话,咱村里的几个巧手媳妇,正学着设计既环保又有咱村特色的包装盒呢,绝对没问题!”

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一声冷哼,一直没吭声的赵婶双手抱胸,阴阳怪气地说道:“哼,说得倒轻巧,这钱从哪儿来?别到时候折腾半天,钱没赚到,还把大伙的老本都搭进去了。” 赵婶家境贫寒,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她一人肩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所以对这需要投入成本的事儿格外敏感。

小张一听,皱了皱眉,耐心解释道:“赵婶,前期确实得花点钱,可这是为了以后能赚更多啊。咱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慢慢扩大。而且,我也在联系一些投资人,他们对咱村的项目挺感兴趣的。”

“投资人?那能靠谱吗?别到时候被人骗了都不知道。” 赵婶还是满脸怀疑,声音尖锐得像根针。

就在众人各执一词之时,村里的教书先生李秀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且听我讲个故事。当年,闵子骞遭继母虐待,冬日里身着芦花衣,驾车时冻得瑟瑟发抖,其父知晓后欲休妻。闵子骞却跪地求情,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继母深受感动,从此改过自新。这闵子骞以德报怨,不仅保全了家庭,更成就了千古佳话。咱们如今身处变革之际,不也该多些包容与信任,携手共进?”

王老汉这时放下茶杯,缓缓开口:“赵丫头,咱不能一直这么畏畏缩缩的。当年咱村闹饥荒,大家不也是咬着牙,相互扶持着挺过来了?现在有这机会,咱得试试。”

赵婶听了,沉默不语,眼眶却渐渐红了。她想起了当年闹饥荒时,自己饿得奄奄一息,是王老汉一家把仅有的一点粮食分给了她,才让她活了下来。

可就在气氛稍有缓和之时,村里的老顽固孙大爷气冲冲地挤了进来,他把拐杖往地上一杵,大声嚷道:“哼!我看这就是瞎折腾!咱们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从来没听说过摆弄个手机就能发家致富的!万一钱打了水漂,谁来负责?”

小张急忙上前,陪着笑脸说道:“孙大爷,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外面的村子靠电商都富起来了。咱们村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试试多可惜。”

孙大爷却把头一扭,冷哼道:“我不管什么时代,我只知道守好这一亩三分地才是正经事。你们要是把村子搞得乌烟瘴气,我跟你们没完!”

一时间,现场气氛剑拔弩张,众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乡村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牵扯着每个人的利益,也考验着人性的善恶、人心的冷暖。就如同这蜿蜒的山路,虽曲折难行,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终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充满希望的乡村画卷。而咱这村子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未来的日子,肯定会像这晚霞一样,越来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