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实验室的意外 > 第121章 国际质疑出现

实验室的意外 第121章 国际质疑出现

作者:无所谓的少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3:13:03 来源:小说旗

立冬的寒风凛冽,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裹挟着枯黄的树叶,以排山倒海之势肆意地拍打着太医院的朱漆窗棂。那 “噼里啪啦” 的声响,好似密集的鼓点,声声敲击在众人的心头。议事厅内,铜火盆熊熊燃烧,炭火相互挤压、碰撞,发出 “噼啪” 的爆裂声,橘红色的火光不住跳跃,试图驱散室内的寒意,然而,那凝重的氛围却似一层浓稠的阴霾,紧紧笼罩,怎么也无法驱散。

王承业端坐在主位上,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愤懑。他的手指有节奏地叩击着案头那份皱巴巴的《大不列颠医学通报》,报纸上 “伪科学骗局” 几个铅字,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仿若一双双狡黠且嘲讽的眼睛,散发着冰冷的寒意,刺得人眼睛生疼,更刺痛了众人的心。

“诸位,都仔细瞧瞧!” 王承业突然提高音量,猛地将报纸甩向长案,动作间,桌上那象征着 “国际医道联盟” 的羊皮卷轴,被这股强劲的力道震得微微发颤,卷轴上精美的纹路似乎也在无声诉说着此刻的不安。“伦敦皇家医学会牵头,联合巴黎、维也纳的医学机构发了通牒,竟说咱们用阴阳五行解释血液循环,是在搞‘巫术包装’,简直是荒谬绝伦,毫无道理!” 他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回荡,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紫琳安静地坐在一旁,听到这番言论,下意识地攥紧了袖口,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三天前,那时的她还满心欢喜、神采飞扬地为新一批西域留学生授课。那些少年们,眼中闪烁着炽热的求知光芒,双手虔诚地捧着《黄帝内经》译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可如今,他们耗费无数心血、辛苦搭建起来的医学交流成果,却要遭受 “误导百姓” 这般沉重且无理的指控,这让紫琳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议事厅的横梁上,悬着的艾草香囊在穿堂风里轻轻晃动,散发出的悠悠药香,与众人因焦急而急促的呼吸相互混杂,交织成一种令人近乎窒息的压抑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

“简直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张逸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噌” 地一下站起身来,动作太过迅猛,以至于官服下摆带起一阵劲风,将案头的脉枕扫落在地。他的脸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额头上青筋暴起,怒声吼道:“去年在敦煌义诊,咱们凭借针灸结合西域放血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三十七个霍乱患者的生命,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那些洋鬼子,他们懂什么!他们连《伤寒论》的序都读不明白,有什么资格对咱们指手画脚、妄加评判!” 说罢,他的靴跟重重地碾过青砖地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墙角药柜上的铜环也被这股震动波及,“叮当” 作响,仿佛也在为他的愤怒而鸣不平。

赵宇自始至终都沉默不语,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峰。此时,他缓缓伸手,将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往上推了推,镜片后的眼神深邃而冷静。他的指尖轻轻划过案头摊开的《实验数据汇总》,纸张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作为负责药理研究的太医,他平日里就话语不多,善于在沉默中思考。此刻,他的声音像从冰窖中传来,透着丝丝寒意:“愤怒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说着,他修长的手指从文件中抽出一张泛黄的化验单,在火盆光的映照下,化验单上的墨迹泛着暗红色,仿佛凝固的血液。“伦敦方面质疑咱们的‘君臣佐使’理论,可看看这张麻黄配伍实验报告,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每一个数字都是我们严谨研究的成果,容不得半点质疑。” 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一直静静聆听的阿卜杜拉,突然用不太流利的官话开了口,他腰间的银质药囊随着身体的动作,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发言打着节拍。“在西域,也有人愚昧地说我们用骆驼尿治病是迷信。” 少年的深目里燃烧着熊熊怒火,那怒火中既有对质疑的愤慨,也有对自身医学传统的坚定扞卫。“但沙漠商队的人都十分清楚,混着盐巴的驼尿能有效止腹泻。医学可不是简单地由哪国语言书写,就变成哪国的专属真理,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被轻易否定。” 他的话语虽然带着口音,但却充满了力量,展现出对医学多元性的深刻理解。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 “哗啦” 一声瓷器碎裂的声音,那声音尖锐而突兀,瞬间打破了议事厅内僵持的气氛。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新来的学徒满脸惊恐,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显然是不小心失手,摔碎了药碗。青花瓷片散落一地,宛如破碎的星辰,上面精美的缠枝莲纹,浸在如血泊般的枸杞汁里,显得支离破碎,仿佛也在预示着此刻太医院面临的困境。这突如其来的刺耳声响,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刺破了议事厅里压抑的平静。

王承业神色一凛,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迅速伸手抓起狼毫毛笔,笔尖在砚台里用力蘸出浓重的墨团,墨汁在砚台中微微荡漾。他果断下令:“当务之急,是筹备国际答辩会。紫琳,你负责联络东洋、波斯的盟友,务必寻求他们的全力支持,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这场挑战;赵宇,把近三年的临床数据分类成册,每一个数据都要精准无误,整理得清清楚楚;张逸……” 他顿了顿,目光看向这位脾气火爆的同僚,“你去把敦煌义诊的医案原件找出来,一定要带上患者的手印,那些手印是我们救治患者的铁证,是最有力的证明。” 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力量。

三日后的深夜,珍药房的地窖里亮起数十盏羊角灯,昏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闪烁,犹如点点鬼火,给这个神秘的空间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氛围。赵宇戴着鹿皮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卷竹简,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他的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与竹简中的古老智慧进行对话。烛光晃动间,他的影子在堆满西域藏红花、中原人参等珍贵药材的药架间,忽大忽小,显得有些神秘莫测。“这是康熙二十年的疟疾共治记录。” 他压低声音,对身旁负责抄录的学徒说道,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用奎宁树皮配青蒿治疗,治愈率比单用高出两成,这数据,足以说明问题,足以让那些质疑者闭嘴。”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信与期待。

隔壁密室里,紫琳正端坐在案前,身姿挺拔,神情专注。她手中的毛笔在和纸信笺上轻轻游走,犹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用娟秀的小楷工整写道:“恳请贵方提供汉方与西医结合的产科数据,以证我医道之正。” 每一个字都写得极为认真,仿佛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烛火闪烁,一滴烛泪悄然落下,滴在 “母子平安” 四字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团,仿佛也在为这场医学正名之战增添一抹凝重与悲壮。就在这时,阿卜杜拉猛地撞开雕花木门,一股塞外的寒气瞬间涌入,密室里的温度骤降。他气喘吁吁地喊道:“波斯传来消息,拉希德医师愿在答辩会上作证,他用咱们教的艾灸,治好了大食商人的风湿,这可是铁证,足以让质疑者无话可说!”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激动,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答辩会定在春分那日,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太医院临时改建的礼堂里,波斯地毯铺满了青石地面,走在上面,柔软而舒适,仿佛踩在云朵之上。穹顶之上,悬挂着三十六国的医学图腾,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发出轻微的 “簌簌” 声,仿佛在诉说着不同地域的医学故事,展示着医学的多元与包容。伦敦皇家医学会代表琼斯身着笔挺的西装,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台,他的身姿挺拔,犹如一棵傲然挺立的白杨。他手中高高举起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袖口的银质怀表链随着动作晃出冷光,在灯光下格外刺眼,仿佛在向众人炫耀着他的权威。“诸位请看,” 琼斯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带着几分傲慢与不屑,“所谓的‘经络’,在解剖学上根本找不到任何依据,这足以证明,中西医结合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毫无根基,纯粹是无稽之谈。”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中西医结合的否定与轻蔑。

此话一出,会场顿时响起一阵骚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犹如潮水般涌动。紫琳坐在台下,敏锐地注意到西域学员们纷纷攥紧了腰间的银质药囊,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甘;东洋医师们则紧紧握着手中的折扇,在掌心捏出 “creak” 的细微声响,看得出他们内心的愤怒与紧张,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赵宇稳步走上台,身姿挺拔,神色镇定,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他身后的学徒费力地展开一幅十丈长卷,那是用中、英、阿拉伯三种文字精心誊写的《千年医案实证录》,纸张微微泛黄,透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请您看这里。” 赵宇伸出戴着银戒指的手指,轻轻点在敦煌义诊那栏的记录上,动作优雅而自信。“1723 年 7 月,霍乱患者的脉象记录,与现代电解质失衡理论完全吻合,一字不差。这是我们医学智慧的体现,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说着,他轻轻翻动长卷,翻至宋版《洗冤集录》的显微图谱那页,图谱上的细节清晰可见。琼斯原本自信满满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犹如一张白纸,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地上。

张逸可按捺不住了,他大步跨上台,动作迅速而有力,仿佛一阵狂风。突然 “嘶啦” 一声扯开官袍,露出肩头那块狰狞的疤痕,宛如一条扭曲的蜈蚣趴在皮肤上,触目惊心。“这是三年前在龟兹,我用烙铁结合中药敷治毒疮留下的。”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礼堂里久久回荡,充满了力量与豪情,“若这是巫术,那我这颗鲜活跳动的心脏,便是最好的反证,足以击碎那些不实的言论,让质疑者看清事实!”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一把利刃,直视着琼斯,充满了挑战与自信。

阿卜杜拉也不甘示弱,他捧着一个陶罐,奋力挤上台。陶罐里浑浊的液体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那气味有些刺鼻,但却带着一种独特的力量。“这是骆驼尿药剂的现代分析报告。” 他将羊皮纸 “啪” 的一声摔在琼斯面前,动作干脆而果断,眼中闪烁着愤怒与自豪的光芒,“贵会去年发表的论文里,不也证实了骆驼奶含有抗菌肽吗?医学的真理,岂是你们几句话就能否定的!我们的医学传统同样有着科学依据,不容置疑!”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振。

当夕阳的余晖染红太医院的飞檐时,这场激烈的答辩会已经持续了整整七个时辰。琼斯缓缓合上笔记本,他透过金丝眼镜,目光中仍残留着一丝疑虑,但不得不勉强承认:“数据确实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小觑。你们的努力与成果,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王承业走上前,将新刻的《中西医汇通索引》轻轻推到琼斯面前,书脊上的烫金在暮色中闪烁着光芒,宛如流淌的鲜血,象征着医学的传承与拼搏。“科学不该被国界束缚,就像医学本就没有东西之分,都是为了救人性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为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礼堂里回荡,让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散场后,紫琳独自来到庭院,望着眼前嬉闹的中外学子。阿卜杜拉正兴致勃勃地教中原学徒辨识西域草药,他一边讲解,一边比划,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传承的渴望;东洋少女则手持针灸铜人,认真地演示着经穴的位置,她的动作轻柔而准确,仿佛在与古老的医学智慧进行对话。微风轻轻掠过回廊,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的 “叮咚” 声,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白鸽。白鸽扑闪着翅膀,从 “悬壶济世” 的匾额上空掠过,仿佛带着太医院的希望,将那些质疑声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此时,议事厅的案头,一封来自罗马的信函正在缓缓展开,墨迹未干的字句里,写着 “愿派学者前来考察”,这无疑是这场医学正名之战中,又一个新的希望曙光,预示着太医院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