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91章 葛明的良苦用心

大唐钓鱼人 第91章 葛明的良苦用心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一个盘子里放着几个油炸到焦黄的东西,乍一看还以为是木块。其实是豆制品,后世经常吃的豆腐盒子而已,这种菜的做法也应该叫做“酿”,把一种食材放到另外一种里面,全都叫做酿。

只需要把豆腐切成长条大块,油炸到表面金黄,捞出来放凉之后开个口,然后用勺子把里面鲜嫩的豆腐挖出来,放入馅料再盖好就可以了。蒸锅蒸熟,再淋上一点酱汁,不但下饭也能下酒。

葛明觉得豆腐是好东西,肉食毕竟价格高,不是什么人都吃得起的。豆腐有优秀的植物蛋白,也能让人体质变好一些。以后酒楼开业之后,豆制品的菜数量一定不少,等更多人吃过之后,庄子上的豆腐作坊也可以做大了,既然庄户大多不愿意单干,那就给本小郎君打工,怎么也能弄个旱涝保收。

这时候福伯给三人每人盘子里放了一个豆腐盒子,然后才开口说到:“此乃豆腐盒子,豆腐里面另有乾坤,请品尝。”说完对几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道菜吃的主要就是馅料,就跟后世吃饺子一样,对于馅料各有所爱。不过这次的豆腐盒子馅料很简单,里面就是羊肉而已,众人吃过之后不停称赞,做法甚是新奇。

这道菜才是葛明期待已久的,也是最简单的一道菜,不过是蒜蓉蒸粉丝而已。粉丝还是在庄子上做的,一直都没怎么吃,今天算是派上大用场了。粉丝泡软之后千万不能切太短,要的就是大口大口吃。虽然没有扇贝,但是有虾干和瑶柱,发好了之后也能怀念下后世的味道。

分量不大,每人不过一小盘而已,福伯直接端给了三人,然后又开始介绍:“此物晶莹剔透,也是葛府才有的吃食,名曰水晶粉丝,味道清淡甚至无味,跟什么搭配就是什么味道。蒜蓉也非常有讲究,这个蒜蓉叫做金银蒜,一半焦黄一半白嫩,请品尝。”

葛三爷本来还想斯文一点,慢慢品尝这道美食,没想到粉丝居然找不到头。正在不知道怎么下口时,看到葛明端起小盘子,用筷子呼啦到嘴里。葛三爷也有样学样,其他人见状自然也就这样吃了。

入口有些烫,晶莹剔透的粉丝有些脆爽的口感,发过的虾干和瑶柱稍稍有韧性,口感上非常独特。炸过的蒜蓉少了辛辣,居然有一些回甘,慢慢咀嚼之后让人还想大吃上一口,只是一看就这么点。

不过没关系,好东西都是放在最后才上的。发好的鲍鱼放到鲜美的汤汁中慢慢煲熟,也跟最开始的一道汤做了呼应,以一碗汤几条萝卜丝开始,再以一碗汤一个鲍鱼结束。

福伯把小碗放到三人面前,又开始介绍到:“此乃鲍鱼,我家小郎君说是海味中的极品美食,只需做简单的烹调即可。手法虽然简单,但是干鲍鱼做成这道美食需要至少两天时间。”

福伯这样说的目的很简单,这道菜味道已经是其次了,这是一道比较耗费时间的菜,从一道菜里就可以看出来葛家的诚意。

葛明觉得福伯确实不简单,讲话很有水平,这要是不经常把自己做的事告密给母亲,那还是个不错的老头。关于菜式怎么做之类的,葛明只是昨天大致跟福伯介绍过,让他负责来介绍菜式,福伯无疑是非常称职的。

孙老头确实从美食中感受到了诚意,对葛三爷说到:“明府对孙家爱护之情,老朽铭记于心。”

葛三爷说到:“孙老哥,你也知道我的性子,一家人以后千万不要说两家话,以后咱们要多亲近才是。”孙教谕立马点头表示认同。

这顿饭对孙教谕和孙韬来说,终身难忘。

汉人的胃光吃肉是吃不饱的,一定要吃点米面主食才行。主食很简单,每人一个水晶蒸饺,依然是羊肉馅的。每人一小碗金丝面,这是葛三爷的最爱。

这两样吃食好看又好吃,属于技术含量极高的东西,尤其是水晶蒸饺,不知道秘方怎么都做不出来。

孙教谕惊叹着吃完了两样主食,只觉得今天算是圆满了。至于葛三爷和袁老道也是如此的想法,这顿饭才是吃饭,这才是真的美食。

三个长辈用完饭之后离开餐桌,到了旁边矮几闲聊。福伯给每人端上来一碗桑叶茶,这可是好东西,去去油腻解解渴。茶点自然也是有的,金丝糖和米花糕,这东西已经成了葛家招待客人的必备之物,厨房时不时就做上一点。

福伯吩咐下人把桌子收拾干净,葛明嚼着米花糖,老是感觉缺点什么,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不由得有些发呆,左思右想,摇头晃脑总算想了起来,饭前没打牌,饭后也没打牌,这饭不是跟没吃一样吗?

扑克牌,这个时代是做不出来的。就算葛明给造纸作坊下死命令也不行,技术可是需要无数代积累的。后世扑克牌极为常见,不过几块钱一副而已,现在根本弄不出来。哪怕是在后世,比赛用的扑克牌纸张都是被垄断的。看来也只能想想了,总不能用竹片子吧?那还怎么洗牌?

葛粮看着葛明正在发呆,拍了拍葛明脑袋说到:“老四,想什么想的这么出神?”

葛明的思路又被葛粮打断了,于是说到:“小弟在想用过饭之后应该做做运动,不然难免积食。”

葛粮一听哈哈大笑。

“老四,要不咱们玩玩投壶吧?”

听到葛粮的建议,葛仓和孙韬都表示认可,投壶在古代聚会上非常流行,男女老幼都喜欢玩,起源战国时期,最流行的就是在唐代。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好像比打牌更加健康一些,毕竟打牌是坐着不动。葛明根本没玩过,也想玩玩看,于是也表示赞同,这就叫入乡随俗。

葛粮吩咐下人取来投壶的工具,其实就是一个口不大的陶瓶,放到十步之外,手拿箭矢往陶瓶里面扔。投壶也不是随便玩玩的,一般都会有点彩头,输了肯定是有惩罚的。这个可不是赌具,要是真的拿来赌钱,肯定会被无数文人口诛笔伐。

东西准备好了,葛粮挠着头对几人问道:“要是没点彩头就没什么意思了,咱们自家人弄点什么彩头好呢?难不成输了喝酒?韬哥儿和老四还不准饮酒。”众人也很挠头,没有奖惩游戏玩起来就没意思了。

葛明想了想说到:“大哥,小弟有个主意,输了做俯卧撑。”

葛粮问道:“什么是俯卧撑?”

葛明说到:“看好了,小弟给你表演一个,姿势一定要标准,身体要笔直才行。”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标准的俯卧撑。

葛粮说到:“老四,你这个惩罚是不是太儿戏了?这个实在太简单了。”

“简单?大哥你要觉得简单你先试试,姿势一定要标准,小弟觉得非常费力气。”

葛粮哈哈一笑,说到:“老四啊,你这身肥肉做这个肯定觉得辛苦,我跟你二哥可是习武之人。”葛明倒是听过两个堂哥从小跟着母亲读书,跟着父亲练武,也算是文武都行。但是葛明认为,如果以前没做过,其实并不算容易。

于是葛明说到:“要不这样,如果我跟韬哥儿输了做十个,你跟二哥输了做一百个,这样不就增加难度了吗?”

葛粮撇嘴说到:“一百个?一千个大哥也做得了,那就这样了。老二,韬哥儿,你们可有意见?”两人本来没想好弄点什么彩头,自然表示认同。因为都觉得这个惩罚比较简单,看在葛明年纪小的份儿上,陪着他玩就是了。

规则很简单,每人投十次,中的最少的人要接受惩罚,赢的人什么奖励都没有。对于这种只罚不奖的玩法,像极了后世的无数公司。

要说练武之人果然有点功底,葛粮一连做了三十个俯卧撑,居然气不长出面不更色,满脸还显得非常得意。当数量达到五十个时,速度明显下降了不少。到了七十个时,腰就开始无法绷直了。

葛明对葛粮的这种行为做了分析,大哥这个练武之人臂力确实不错,但是腰力差了点。葛明监督葛粮做俯卧撑,心里还在叨念:能哥啊能啊,小弟这都是为你好啊,这马上要成婚了,到时候你就知道小弟的良苦用心了,哈哈哈哈。

没错,第一局下来葛粮就输了,输的非常冤枉。因为葛明自知肯定会输,所以只要葛粮一投他就捣乱,结果十支只投中了两支。就连葛明这种从没玩够投壶的人,也瞎猫碰死耗子的中了三支。第一自然是葛仓,居然全中。孙韬也能投中八支,这就有点让葛明意外了。应该是经常玩的结果,熟能生巧而已。

几人又玩了几局,这次葛粮聪明了很多,自己投壶的时候让葛仓按住葛明,那输的人就只能是葛明了。所以后面接受惩罚的全是葛明,对于葛明这种胳膊没力气,肚子还挺大的小胖子来说,十个俯卧撑已经很多了。

葛明此刻肚子勉强没贴在地板上,每做一个胳膊就抖动,看的几人哈哈大笑。看到众人哈哈大笑,葛明心里甚是不平。心里想到:等本小郎君弄个把子和飞镖练练,以后不玩投壶,就玩飞镖。游戏这东西也需要创新,本小郎君必须引领潮流才是。

葛三爷看到这边有趣,也过来参与了一把。让葛明没想到,葛三爷、袁老道,两人连续几局都是全中。

这让葛明十分不满,于是开口说到:“父亲大人,袁先生,如果惩罚是喝酒,不知两位还会不会每次都全中?”

袁老道先是哈哈大笑,捋着擀毡的胡子说到:“那要看是什么酒,如果是葛府的佳酿,那老道每次都认输。”

众人听后都觉得有趣,葛三爷说到:“道兄所言正合我意。”说完又对葛明说到:“明儿啊,为父听说你每天早起都绕着府里跑步,为何还是如此痴肥?”

这又说到了葛明的痛处,减肥太难了,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葛明能够坚持锻炼,但是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心里想着要控制,但就是馋。

看到葛明不说话,葛三爷又接着说到:“为父在你这个年纪时已经开始练武,你大哥二哥也都是六七岁开始习武,看来你也应该跟着为父练上几年了,只为能够强身健体。”

练武?上次母亲说过,没想到来真的,本小郎君吃不了这个苦啊。

“父亲大人,孩儿是读书人,练不得武。”唐代的读书人没有几个手无缚鸡之力,都比较喜欢佩剑,怎么都能练上几手,据说李白就是剑术高手。

葛三爷说到:“为父认识的读书人,没有不练武的。”

葛明非常不相信,眼光转向了孙教谕和孙韬,这两个可是读书人。葛三爷自然看出来葛明的意思,微微一笑说到:“你孙伯父自幼习武,至于孙韬嘛,听说已经练了两年了。”

此时葛粮附和到:“确实如此,这个大哥可以证明。老四啊,还是练练吧。”

葛明绞尽脑汁的说到:“父亲大人,要是练武的话孩儿读书的时间就少了,难道父亲大人不想孩儿以后上京考个进士?”

葛三爷听后哈哈大笑。

“考进士?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还不如练武呢。明儿啊,咱们大唐多年没举行科举了,再说就算每年都有,也不过十来个人,哪里能够轮得到你?京城满大街勋贵,进士的名额都被他们分了。”

虽然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葛明觉得两世为人,这世自然也要“上大学”才是。虽然初唐科举全是黑幕,但是葛明并不在乎。

“父亲大人,孩儿有这个自信。用不了多少年,孩儿的名声必定传遍整个大唐,到时候不让孩子考中进士,全天下都会说有黑幕。”

葛明大话刚出口,葛三爷就一巴掌抽在葛明脑袋上。

“胡说八道个什么?大话说个没边。你孙伯父就是县学的教谕,既然你这么有自信,那就考考你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