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92章 考较考较

大唐钓鱼人 第92章 考较考较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孙教谕看来是个多事的人,听到葛三爷如此说,就走了过来。

“既然明府如此提议,那老朽就考考贤侄。贤侄啊,都学过了哪些书?”考试内容不能超纲,所以要先问问。

葛明回到道:“小侄学了论语、诗经和左传,看过一点算学的书,其他的书没怎么看过。”

孙教谕点头说到:“才十岁年纪已经读了这么多书已经很不错了。”然后背着手,想了想才说道:“那老朽说上句,你来说下句可好?”

葛明后世就知道大唐的科举有明经科,就是填空或者接下句,再说这世记忆力非常好,读过几遍之后就能牢牢记住,自认为这种考较实在是小儿科。

教谕开口说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贤侄接下句。”

葛明听完差点吐血,本小郎君准备十分充分,你就考这种题目?这孙老头人还怪好的,先出个简单的热热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孙教谕点头表示正确。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葛明答道:“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两人一问一答,孙老头从简单到复杂,从字数少再到字数多,葛明全都张口就来。

对孙教谕来说,这只是基本功而已,很多孩子都能达到这个程度。但是葛三爷可不这么想,这简直是文曲星啊,才十岁就会背论语。想当年自己十五岁都背不上来,不知道比自己强了多少倍。

问完了论语,又问了左传,葛明也能都一一道来。

突然孙教谕问道:“今有兽禽同笼,上有三十五首,下有九十四足,问兽禽各几何?”

葛明就像刚才接下句一般,马上回答道:“兽十二,禽二十三。”后世小学生的算术题,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嘛?

孙教谕一听傻了眼,主要是葛明计算的太快了。于是问道:“贤侄以前看过这道题?”

据说此类鸡兔同笼的题,可以难倒大唐无数的读书人,葛明回答的太快,以至于孙教谕认为葛明刚好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葛明嘿嘿一笑说到:“孙伯父,小侄以前没看过。此类题目伯父可以随便出,小侄要是眨眼功夫算不出来就算输。”说完还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众人都觉得葛明这个牛吹的有点大,葛三爷上来又是一巴掌,并且对葛明进行了批评教育。

“为父让你不要说大话,怎么又开始没边了?”

葛明感觉受到了委屈和侮辱,但是父亲说的是对的,人应该低调一些,于是说到:“孩儿知错了,孙伯父请出题,如果小侄眨眼两次还没算出来,就算输了。”

葛三爷摊开了手,正在考虑要不要再抽一巴掌。葛明见状赶紧躲开,袁老道是疼自己的,赶紧躲到袁老道身后。

孙教谕见状说到:“明府先不要动手,或许贤侄确实有如此能力。那老朽再出上几道题就是了。”

于是韩信点兵的题就出来,葛明快速眨了两下眼睛,随口说出了答案。孙老头不相信,又出题,葛明又快速作答。这会就惊呆了众人了,葛三爷把刚才摊开想要抽葛明的手,攥成了拳头,悄悄放到了背后,此时满脸得意。

孙教谕还是不相信这是事实,虽然算学很多读书人不专门学,但是多少都会学上一点,像葛明这种计算速度的从来没见过,都没听说过。

孙教谕给葛三爷施了一礼,说到:“老朽恭贺明府,贤侄聪慧异常,以后前途必定无量。”

葛三爷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由得哈哈大笑到:“孙老哥过奖了,哇哈哈哈哈。”

孙教谕这才对葛明说到:“贤侄,有空要来县学走走。”葛明点头称是,年纪还小,没到去县学的年纪,不过可以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学校。但是让葛明真的去读书,那肯定是不去的,所以真的是去走走。

众人又重新落座,相谈甚欢,尤其是葛三爷心情实在大好。

孙教谕看到时间也不早了,便提出告辞,葛三爷带着葛明几人把孙家父子送出大门。福伯拎着两个篮子,每个里面都有食盒,递给葛三爷。

葛三爷接过食盒说到:“孙老哥,这两个食盒,一个是今天的金丝糖和米花糖,一个是今天吃过的一些饭食。让家里厨子多做了一份,拿回去给嫂夫人和侄媳妇尝尝。”

孙教谕自然万分感谢,话说中午的这顿吃的实在太爽,如果老婆丫头吃不到,确实有些不美了。

接着葛三爷说到:“今天主要是试菜,等到婚宴上好吃的都应该比这个多。孙老哥啊,小弟是万分期待啊,哈哈哈。”

孙教谕自然也哈哈大笑,说到:“老朽也是此意,小女这场婚宴怕是能够名扬州府了。哈哈哈哈。”

这时候葛三爷叫过来两个下人,让他们每人帮忙拎着一个篮子,跟着孙家父子把东西送过去。等到孙家父子走后,葛三爷带着子侄回府。

葛三爷一边走一边说到:“明儿,今天这些美食为父甚是满意。”

葛明回到道:“父亲大人满意,就是孩儿最大的满意。”

葛三爷一听哈哈大笑,在葛明头上摸了摸,大步流星的回了内宅。

葛明也想回去休息,吃多了要消消食才是,只是被葛粮拉住了。

“老四啊,今天大哥真是太感谢了。”

寡言的葛仓也说到:“明哥儿,二哥真是佩服,要是以后二哥成婚,也要帮忙才是。”

葛仓一说,葛明和葛粮同时转头看向葛仓,葛仓这货死活不承认有心意的小娘子,葛粮马上搂住葛仓的脖子。

“老二,你不是不承认吗?这应该代表承认了吧?”葛仓红着脸点头,葛粮哈哈大笑,对葛明说到:“老四,你自己找地方玩去吧,大哥带着老二去见三婶,哈哈哈哈。”

今天对于葛明来说,主要还是为了帮葛粮,这货说他老丈人和小舅子没吃过好东西,先尝尝,免得婚宴的时候露怯。借口很合理,可见葛粮对岳父家不错。

其次是让张春来演练演练,这不过几人的饭食,准备了足足三天,婚宴的人不知道是多少倍,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赶紧招厨子,很多菜式是不需要他自己做的,蒸煮炖无非有点创新而已,但是需要暂时保住炒菜秘方不外泄。

世上总是会有很多聪明人,一看就能看明白菜式的具体做法,所以只能保证暂时不外泄。其实想要让酒楼一直处于领先,最终还是要看味道,这就离不开调料了,而且是密不告人的调料。

小猴子总算是有好消息传来了,在庄子上人的帮忙之下,尤其是跟葛明和小猴子一起玩耍过的张富贵、戴健、王铁柱等的帮助下,总算是找到了合适做陶器的黏土。

要说这帮孩子每天没事到处乱跑,对庄子以及庄子外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前段时间找有香味的鲜花也是如此,都是庄子上的孩子帮忙找的。

葛明为了感谢庄子上的孩子,决定加快拼字的进度,必须让庄子上的孩子有个完整的童年,尤其是背书、罚站、被老师打,想到这里葛明就很开心。

回到自己的小院子,丁香和小丫正在逗猫,番茄最近长大了不少,因为生活条件过于优越的缘故,并且受到三人的宠爱,小小年纪已经胖的不成样子了。真是见了鬼了,宠物胖点就是可爱,不论大小,人小时候胖点也可爱,长大后可就不是咯。

整个大唐也就这只叫做番茄的狸花猫每天才能吃上肉,偶尔还能吃上条鱼解解馋。

看到葛明进了房间,丁香和小丫两人才不舍的把番茄放到了笸箩里。葛明赶紧包起来,用自己的胖脸蹭蹭番茄的胖脸,脸型很像,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

葛明跟番茄亲热了一会才说道:“丁香姐,去看看春来大哥忙完了没有,要是忙完了赶紧让他过来,把王大发也叫过来。”老戴知道葛明打算以后让王大发留在酒楼,所以后来木匠活就没让王大发干,跟着张春来烧火打杂。

丁香听后点点头,很快出了房门。

王小丫经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穿的也好,再加上一群老仆的照顾,总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这人要是吃饱了饭,穿上了干净的衣服,人的气质就会发生变化,原本萌萌呆呆的娃子,现在也多了几分灵气。

葛明说到:“小丫,一会张春来把你哥哥带过来,你们聊聊天。以后每月给你两天假,你要是想去看你哥哥就可以去看,不过最好让大人带着。”

王小丫一听眼泪水都出来了,哽咽着说到:“小郎君的大恩,奴婢来世做牛做马都换不完。”

葛明呵呵一笑说到:“什么做牛做马的?人啊就这一辈子,哪里有下辈子这种事?你们兄妹能吃苦人也勤快,自然就能过上好日子。”王小丫在一边抹眼泪。

葛明赶紧说到:“赶紧把眼泪擦擦,要是你哥看到还以为你在府里受了委屈。”

听到葛明这样说,王小丫赶紧擦干了眼泪,虽然不过几天没见到哥哥,但是从出生以来就没离开过哥哥,所以还是非常想念的。

厨房在最外面的院子,一会功夫丁香就带着张春来和王大发来了。葛明看到张春来,微微一笑说到:“春来大哥,今天你可非常出彩。那孙教谕被震的七荤八素,菜式都是他没见过的。”

张春来带着王大发先给葛明施礼,然后不好意思的说到:“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小郎君指导有方。”

葛明嘿嘿一笑说到:“我只是知道一些菜谱,都是理论上的东西。知道什么叫理论吗?就是只会动嘴,动手就抓瞎了。”

张春来也笑着回答道:“小郎君不要过于谦虚了,在庄子上第一次炒菜可是您亲自动手的。那时候还以为小郎君年纪小,就是瞎捣乱而已,现在才知道原来做菜这么复杂。”

葛明接着说到:“读书人有句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做菜也是如此,总有很多食材没见过,还有很多做菜的方法没见过。”

张春来听到这话之后变得严肃起来,认认真真的给葛明施了一礼,说到:“小郎君这话我铭记于心。”

葛明点头说到:“袁先生说新太子将会有大作为,以后必定国泰民安,到时候咱们大唐国民就会慢慢从吃饱饭,变成吃好饭,到时候酒楼生意肯定会更好。但是做菜的方式不能没有创新,如果多少年下去还是这些菜式,客人肯定都吃腻了。”

“不过这又非常矛盾,因为只要是一家好的酒楼,必定会有当家菜,这个菜式是永远都有的,这是根本。所以我的意思是要把拿手的做得更好,还要做出新的东西出来。”

张春来虽然不懂经营,但是懂得做菜啊。他的理解很简单,把菜做好,还有做点好吃的新菜。

这时候葛明拿出一张纸递给张春来。

“我发现能够上宴席的凉菜太少,这里有个方子,叫做松花蛋,为何叫松花蛋?等你按照方子做成了就知道咯,这可是一道特殊的美食。”

张春来接过方子,折叠起来放在贴身的口袋里,等到回去之后再好好研究。

松花蛋的出现非常偶然,因为鸭子不像鸡一样在窝里下蛋,而是走到哪里下到哪里,所以养鸭的人要跟着鸭子屁股捡鸭蛋。据说是某次鸭蛋没捡回来,又刚好碰上了草木灰,这样就成了松花蛋。

不能小看了皮蛋,因为蛋类都不好保存,这时候的庄户人家养上几只鸡鸭,存点鸡蛋、鸭蛋拿到镇上、城里卖,换点油盐回去。要是存的时间久了难免有一些臭掉了,就算数量不多也足够庄户人心疼的,做成了皮蛋就可以放更长时间了,所以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过葛明打算让张春来先试着做出来,毕竟自己只知道鸭蛋滚上草木灰、黄土什么的,成不成就不知道了。如果成了,赚上两年钱就把方子传出去。其实鸭蛋、鸡蛋、鹌鹑蛋都可以做类似的食物,虽然鸭蛋做的皮蛋最出名,其实鸡蛋做的皮蛋才最好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