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57章 好句啊,好句

大唐钓鱼人 第57章 好句啊,好句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那你墨斗里的墨汁是什么东西调的?”相传墨斗、锯子、刨子是鲁班的三大发明。

墨斗就是一个小容器,前有一小孔,墨线从中穿过。斗身里面放上麻布、棉花之类的东西,可以吸收墨汁,当然这个时候棉花几乎没有。把细线卷在斗身里的摇杆上,细线就能沾满墨汁,就成了墨线。

把墨线从墨斗前方的小孔里抽出来,在木头一端固定住,然后合适的地方固定墨线的另外一端,揪起墨线一弹就有一条直线了。这东西很像钓鱼时候用的纺车轮,通过摇杆收线和放线。

老戴听葛明问墨汁的事就说到:“就是碳烟加点水,还有一点桃胶、鱼胶什么的。”

“桃胶?桃树上的胶?”农村长大的葛明自然知道这东西,桃树被虫子咬了就会分泌出黏黏的树脂,软乎乎的可以做胶水,后世这东西也不知道怎么成了保健品,貌似价格还不低。

“你说还有鱼胶?鱼鳔熬成的胶?”鱼胶就是鱼鳔熬成的胶,这东西是专门熬成胶水粘木头的,是每个木匠必备的。鱼胶需要加热之后才能融化,有非常好的粘性,如果想要拆开粘合处只需要再把鱼胶烤化就行,据说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上就用了大量鱼胶。

真真没想到,后世的两种滋补品,居然只是古代木匠用的胶水。

老戴回答到:“是的小郎君,没想到小郎君这么有见识,居然连这个都懂。”

“那你有没有办法调出有点粘稠的墨汁来?”

“加点浆糊行不行?”葛明听了直拍脑袋,亏老戴想得出来,葛明觉得心很累,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怎么调。所以干脆把任务交给老戴,便说出来自己的要求。

“调出来一种墨汁来,刷在木头上刻的字上,然后把字印在纸上。不过咱作坊的纸不够上乘,普通的墨汁会湮墨,粘稠一点的墨汁才不散。”

老戴挠挠脑袋,消化着葛明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想了半天之后,手里拿起一块木板,比比划划地对着葛明问道:“是不是木板上刻阳字,刷上一层墨汁,然后把字印到纸上?墨汁应该略带粘稠,不然会洇,太黏了木板揭不下来,是不是这意思?”

“对对对,老戴,你这表达能力比本小郎君还要好。”葛明此时有些无语,有点阴沟翻船的感觉。

“那跟印年画差不多,交给我老戴了,晚上就能给小郎君答复。”老戴拍着胸脯自信满满。

葛明对老戴竖起大拇指,带着丁香回去了,坐等老戴的好消息。

此时葛明更加有了深刻的体会,很多东西确实都看过,但只是见过,知道的都是些皮毛而已,细致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自己最多出出主意。

突然想到了一首诗,不记得是谁作的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是完全没必要的,毕竟这么多手下呢。

从戴健家回去的时候,看到庄子里不少光屁股在打打闹闹,庄子更加有了烟火气了。一会就跑过来一个问葛明要不要一起玩,这些家伙小小年纪不读书,天天到处瞎跑。

古代普通人识字率低的令人发指,几乎全是文盲,因为知识只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奈何你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后世或许很多人都不认同,因为就算是读完了大学,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远超后世,葛明甚至在盘算,等赚到了钱之后在庄子上弄个学堂,请个老师教孩子们识字,顺便教点算学什么的。物质上的贫穷,往往是因为缺乏见识,用后世流行的一句话来总结:学识决定了你的下限。

葛明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葛家老宅距离戴健家本就不远,片刻功夫就进了家门,刚好又赶上准备出发去城里卖熏肉的两兄弟。用禄伯曾经的话来说,这是庄子上最有出息的两个后生,因为会算简单的帐,卖东西不会被骗。

葛明打过招呼之后就回了房间,今天实在太累,必须打个盹。刚躺在床榻上,丁香就过来敲门,说王麻子来了。葛明想起来好像是让王麻子下午过来拿钱的,于是让丁香数了五百多个铜钱给王麻子,然后又躺下继续打盹。

胡思乱想半天,这才又有了睡意,丁香又来敲门,说是庄子上收集的锅底灰送过来了。葛明现在属于大脑不想睡,但是身体不由自主,这也是年幼身体带来的效果。只好隔着门说知道了,晚点再处理。

这一觉醒来,天都快黑了。丁香听到动静进了葛明房间,帮着葛明穿好衣服,稍微洗了把脸。这才出门到院子,一看福伯、禄伯、袁老道都已经在院子里了,张春来正在忙着做菜。

今天算是张春来学习炒菜开始入门,正是信心满满的时候。看到葛明到了院子,张春来打过招呼之后又开始忙碌。

晚饭比较简单,炒肉片、炒鸡蛋,还有现在葛家独有的压肉,这东西蘸上三合油也很好吃。

等饭菜摆好,丁香和小猴子依旧吃着张春来给另外盛出来的饭菜,在院子角落里吃的香甜。这时候葛明等人围在矮几旁准备吃饭,吃饭的时候不谈事情,饭量都会变小。

张春来开口:“小郎君,我发现炒菜火力要够,必须有个人烧火拉风箱才行,这要是开店的话还要有烧火的小厮。”

葛明不记得看过什么书,上面写古代大户人家的奢侈生活,有专门的烧火小厮和丫头,据说切葱剥蒜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葛明答道:“那请人就是了,工钱你看着办就行了。”

禄伯接着说道:“下午肥皂已经做完了,明天切块就可以交货了。这东西可是好东西,以后怕是家里的大进项。”

葛明听完福伯的话笑而不语,在葛明看来肥皂确实赚钱,但是要说大进项应该是香皂。等想办法多弄点各种精油,肥皂硬化之后加点精油,专门卖给爱美的女士。后世不是有客户价值排序嘛,女人、孩子、老人、宠物、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钱才是最好赚的。

想到这里葛明对禄伯说到:“禄伯,肥皂作坊的人做完了这批肥皂就没什么事情了,可以让人专门采点有香味的花,越多越好。”

禄伯很诧异,但是也习惯了葛明的天马行空,再说根据葛明这些日子的表现来说,从来不会做没什么用的事情。

福伯讲说到:“小郎君,老仆看过几天就应该回城了,眼看着夫人的寿辰就到了。”

葛明回答道:“母亲大人的寿辰我自然是记着的,过几天就回去,这几天把工坊的事安顿安顿。”

见事情差不多谈完了,众人这才开始吃饭。后世人看来这些饭食就是家常菜而已,岂不知这已经算是大唐的顶级美食了。

用过饭之后一群人打打太极,已经成了葛家人的一道风景。

这时候老戴才上门,带来了几样东西。葛明见状赶紧上前迎接,这可是珍贵的技术人才啊。老戴手上拿着一块木板,一小盆好像墨汁一样的东西。

看到葛明应了上来,老戴赶紧稍稍躬身施礼,然后才开口说到:“小郎君,小的算是把东西弄出来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

葛明一听感觉有门,于是吩咐丁香道:“丁香姐,赶紧去我房间拿点纸出来。”丁香听到吩咐小跑着去了葛明房间。

这时候老戴从怀里袖子里掏出来一个麻布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已经上好大漆的香皂盒,灯光下泛着光,绝对工艺品的级别,这要是传到后世怕是能拍卖出个天价来。这时候禄伯、福伯等人也都过来,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结果完全不明白这东西到底是装什么的,反正是个极为精致的盒子。

葛明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在没有任何电动工具的时代,手工打造出如此精细的东西,果然是巧夺天工。不禁感叹到:“老戴啊老戴,这东西做得如此精致,本小郎君看你有大匠之才呀。”

老戴听到葛明的夸奖黑脸有些泛红,说到:“小郎君过奖了,这只是小玩意而已,哪里有做这些小玩意的大匠?”

葛明把香皂盒小心包起来收好,老戴又拿出一块木板,一小盆黑乎乎的东西,葛明猜测这个应该就是油墨了。这时候丁香已经拿了不少纸出来,这东西最近造了很多,丁香也知道就是麦秸等东西造出来的,也不像以前那么珍稀了。

老戴又拿出来一支毛笔,在小坛子里沾了沾均匀刷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好像印章一样按在纸上,还用力压了压,揭开木板之后就看到纸上已经有了“葛家庄”三个字,十分清晰,而且不湮墨。

葛明高兴不已,有了这种油墨,以后想印点什么就能印点什么。开心的对老戴说到:“老戴,不错不错,要的就是这种油墨,你这是用什么东西调出来的?”

老戴听葛明问到这里,居然笑而不语。葛明等了半天没见老戴回答,又问了一遍。这时候旁边的禄伯看不下去了,对葛明说到:“小郎君,这可能是人家木匠的秘方,怕是不愿意告诉别人。”

敝帚自珍,告诉本小郎君难道还给你传出去?不过无所谓,有人会就行,自己不需要知道秘方。

“哈哈哈哈,老戴啊,你不说就算了,这次算你立了大功,本小郎君赏你一百铜钱,给戴健买点好吃的。丁香,去数点铜钱出来。”吩咐完丁香,葛明又对老戴祝福到:“秘方不要传出去,以后有大用途。”

老戴一听居然有一百个铜钱的赏赐,这可是一大笔钱,这要是经常帮小郎君做点什么东西,一年怕是能挣不少钱,说不定过两年就能帮戴健定一个媳妇。于是老戴赶紧给葛明行了一礼。

“小郎君放心,这秘方小的连小郎君都不告诉,肯定不会告诉别人。”

葛明一听说的好有道理啊,居然无法反驳。这时候禄伯有点看不下去,上来就在老戴头上抽了一巴掌,恨恨的说到:“庄子上就你小子心眼多,竹蜻蜓是小郎君告诉的你不?庄子上还有人打算做豆腐,做粉丝,小郎君什么时候把秘方藏着了?”

“小郎君不让你交出秘方,那是看得起你,别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老戴虽然被扇的龇牙咧嘴,但是毫不生气,笑嘻嘻的对禄伯说到:“张叔,小郎君对咱们好,咱们都知道,秘方我马上就写下来。”

葛明此时阻拦道:“老戴啊,这倒不用,到时候还需要你多调油墨出来,这就算帮了大忙了。”

红纸明天应该就能做出来一批了,让写字最好的袁老道写上几个字,然后让老戴拿回去赶紧刻出来才是。

“袁先生,小子想让你帮忙写几个字。”小猴子去房间拿笔墨纸砚,纸可不是自己造的草纸,而是上好的宣纸。

袁老道问到:“要写什么字?”

葛明答道:“就写几个大字,福、禄、寿、喜、财,字要大一些,起码三寸见方。还有一副对联。”

袁老道不解的看着葛明,问道:“几个大字都是吉祥字,何为对联呢?”葛明差点忘记了,对联这两个字最早的记载是在五代十国,唐朝之后才是五代十国,这还有好几百年呢。

葛明说到:“就是两句诗。”好像确实可以这么解释对联,不过标准的对联还有个横批,不过管他呢,反正现在没有,本小郎君怎么说都行。

“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袁道长,您说这两句药铺的看到会不会引以为知己?”

在场的人有的读过书,有的没读过书,但是都不由自主的说到:“好句啊。”袁老道点头琢磨了片刻,又问道:“就这两句?还有没有?”

葛明说到:“这个真没有,再加两句反而有些画蛇添足了。”

这时候丁香拿着铜钱,小猴子拿着笔墨纸砚来到了院子。众人把矮几碗盘收拾干净,然后就看着袁老道写字。不得不说,袁老道的字笔力遒劲,这让葛明佩服不已,会耍剑还会写字,文武双全的一个老道。

全部写完,葛明把字和铜钱递给了老戴,让他明天早点刻出来。老戴拿着铜钱开开心心的走了,临走的时候说晚上不睡觉也要弄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