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20《金凤钗记》

九州民间志 明朝那些事20《金凤钗记》

作者:一分零二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1:34:16 来源:小说旗

明正德年间,顺天府宛平县西巷有座三进的青砖宅院,门楣上悬着块褪了色的木匾,隐约可见“陈记绣庄”四个描金大字。春分那日卯时三刻,绣庄后院的海棠开得正盛,十七岁的绣娘陈巧儿正伏在雕花窗台上,指尖捏着半幅未绣完的并蒂莲,目光却凝在案头那支鎏金点翠凤头钗上。

那是支极精巧的钗子,凤首微昂,喙间衔着粒鸽血红的宝石,尾羽上的点翠在晨光里泛着幽蓝的光,像要振翅飞出满室春色。巧儿记得这是上个月母亲临终前,从贴胸的锦盒里掏出来的,冰凉的钗身贴着老人掌心的温度,临终遗言混着痰喘声碎在她耳边:“等你哥回来,把钗子交给他……巷口槐树第三块砖下,埋着你爹当年的账本子……”

巷口的老槐树粗可合抱,巧儿蹲在树根旁扒拉青砖时,指甲缝里嵌满了泥土。第三块砖下果然有个油纸包,拆开时却不是账本子,而是半幅残破的素绢,上面用朱砂画着曲里拐弯的线条,角落盖着枚模糊的朱砂印,像是个“永”字。巧儿攥着素绢和金凤钗,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抬头便见辆青布帷子的马车停在巷口,车帘掀开条缝,露出张敷着厚粉的脸。

“可是陈巧儿陈姑娘?”驾车的汉子跳下来,从袖中掏出张洒金红纸,“城南周记绸缎庄的喜帖,明日酉时三刻,周大少爷纳征,请姑娘务必到场。”

巧儿捏着喜帖的手指发颤。周记绸缎庄的大少爷周明轩,是她从小定亲的未婚夫。去年腊月,周父突然派人来说要退亲,理由是巧儿的哥哥陈世昌在扬州经商时卷了周家的货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母亲急火攻心卧病半年,终究没能等到儿子回来。如今突然收到纳征的喜帖,喜帖上烫金的“周陈联姻”四个字刺得她眼眶发疼。

第二天傍晚,巧儿换了身月白襦裙,将金凤钗别在鬓边,揣着那半幅素绢出了门。周府门前张灯结彩,红漆大门前两盏气死风灯映得满地通红。她刚走到石阶下,便被门房拦住:“什么人?”

“我是陈巧儿。”话音未落,便听见门内传来轻笑,穿月青缠枝莲纹夹袄的女子款步而出,鬓边斜插着支和巧儿头上一模一样的金凤钗,“这不是巧儿妹妹吗?多日不见,竟连规矩都忘了,我明日就要与明轩哥纳征,你怎的穿身素色就来了?”

巧儿认得这是周明轩的表妹林秀娘,去年春日还曾结伴去城隍庙上香,那时秀娘总说自己最不爱戴金钗,嫌俗。此刻她看着秀娘鬓边的金凤钗,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过,这钗子原是对儿,是当年父亲从扬州带回来的。

“秀娘表姐误会了,我并非来搅扰喜事。”巧儿摸出喜帖,“只是收到喜帖,想来当面恭喜表哥表嫂。”话音未落,便见周明轩从门内出来,月白锦袍上绣着金线竹纹,腰间挂着的玉佩正是当年巧儿亲手绣的平安结。

“巧儿,你怎么来了?”周明轩的声音里带着惊讶,扫过她鬓边的金凤钗时,眼神突然一暗,“不是让账房给你送了退亲银子吗?”

巧儿只觉得喉间发紧,尚未开口,便见秀娘挽住周明轩的胳膊,指尖轻轻摩挲他腰间的玉佩:“明轩哥,莫不是忘了明日要纳征?母亲还等着咱们去核对礼单呢。”说着又转头对巧儿笑道,“妹妹若是想看热闹,便去二门旁的席上坐着吧,只是莫要乱走,省得冲撞了吉时。”

二门旁的席上坐的多是周家的仆役,巧儿刚坐下,便听见旁边两个婆子小声嘀咕:“听说那陈世昌在扬州勾搭上了盐商的女儿,卷了周家三千两银子跑了,如今周大少爷只好娶林姑娘来补这个窟窿。”“可不是,林姑娘她爹在通州有五间当铺呢,不然周老爷怎会突然变了主意……”

菜碟在桌上碰出清脆的声响,巧儿低头盯着碗里的红枣莲子羹,突然想起素绢上的朱砂地图。哥哥临走前曾说过,扬州南巷有座永庆坊,是父亲早年置办的产业。或许那地图上画的,正是去永庆坊的路线?还有这对金凤钗,为何秀娘会有一支?

戌初时分,后院突然传来喧哗。巧儿跟着人群往后院跑,只见角门处围着几个护院,地上躺着个浑身是血的乞儿,怀里紧抱着个青布包袱。周老爷正在呵斥护院:“打死了埋去乱葬岗便是,吵什么吵?”

巧儿认出那乞儿是西巷的小顺子,平时总在绣庄门口帮人跑腿。她蹲下身,见小顺子胸前插着把短刀,气息微弱,忙解下腰间的汗巾给他按住伤口:“顺子,你怎么了?”

小顺子浑浊的眼睛看见她鬓边的金凤钗,突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血沫从嘴角溢出:“巧儿姐……槐树……砖下……账本子……有人……抢……”话未说完,便咽了气。

巧儿只觉得天旋地转,小顺子分明是去帮她找账本子的。她颤抖着解开青布包袱,里面正是本泛黄的账册,翻到最后一页,赫然画着和素绢上相同的朱砂地图,旁边用小楷写着:扬州永庆坊三号,藏金凤钗一对,及陈家祖产明细。

“哪里来的野丫头,敢在周府撒野?”周老爷的管家冲过来要抢账册,巧儿刚要躲避,却见周明轩突然伸手按住管家的肩膀:“父亲,此事事关陈家产业,不如让巧儿把账册带回去,明日我亲自去陈府询问。”

秀娘在旁冷笑:“明轩哥莫不是忘了,明日要去城隍庙祈福?”周明轩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巧儿趁机将账册和素绢塞进袖中,起身福了福:“多谢表哥,巧儿先行告退。”

回到家时已是亥时,巧儿点上油灯,将账册和素绢铺在桌上。账册里详细记着父亲当年在扬州的生意往来,其中有笔三千两的货款,收货方正是周记绸缎庄,落款时间是去年八月,也就是哥哥失踪前三个月。素绢上的地图,正是从宛平县到扬州永庆坊的路线,角落的“永”字,应该是永庆坊的标记。

更漏声滴答作响,巧儿摸着金凤钗上的点翠羽毛,忽然想起母亲曾说过,这对钗子是父亲从扬州一位姓柳的姑娘那里得来的。柳姑娘?难道哥哥失踪,和父亲当年的旧事有关?

第二天晌午,周明轩果然来了。他站在绣庄堂屋,盯着墙上父亲的遗像,许久才开口:“巧儿,我知道你怨我。可去年冬天,父亲突然说陈家欠了周家三千两货款,若不退回聘礼,便要去官府告你哥。我实在没有办法……”

“三千两货款?”巧儿翻开账册,“这上面记着,去年八月周记绸缎庄收了陈家三千两的蜀锦,款已两清。父亲临终前说,哥哥是去扬州收旧账,怎么会卷了周家的钱?”

周明轩接过账册翻看,脸色渐渐凝重:“这账册……确实不是父亲平时的笔迹。巧儿,你可知道,父亲去年秋天曾大病一场,后来掌管账房的一直是秀娘的父亲林叔。或许……”他突然住口,望向巧儿鬓边的金凤钗,“你这支钗子,和秀娘的那支很像。”

“原本就是一对。”巧儿取下钗子,“母亲说,这是父亲从扬州带回来的。周大哥,你可知道,秀娘的钗子是从何处得来?”

周明轩摇摇头:“上个月秀娘突然戴着这支钗子来府里,说是姑母给的。巧儿,我总觉得秀娘最近有些奇怪,她父亲在通州的当铺,去年突然收了许多陈家的当票,都是些玉佩、字画,像是早有准备。”

窗外突然传来鸦鸣,巧儿想起小顺子的死,忍不住落泪:“顺子为了帮我找账册被人杀了,周大哥,我想去扬州查清楚哥哥的下落,还有这对金凤钗的来历。”

周明轩犹豫片刻,从袖中掏出张.route:“我明日要去扬州收一批苏绣,你随我同行吧。秀娘说要回通州省亲,正好不在府里。只是路上要小心,别让林叔的人发现。”

三日后,两人到了扬州。永庆坊三号是座破旧的宅院,朱漆大门上挂着把生锈的铜锁。巧儿照着地图上的标记,在门旁的石狮子底座下找到了钥匙。推开大门,院内杂草丛生,正房的香案上供着个牌位,上面写着“柳如霜之位”,旁边放着半幅素绢,竟和巧儿手中的那半幅能拼成完整的地图。

“如霜……莫不是父亲说的柳姑娘?”巧儿摸着牌位上的字,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身便见周明轩手里拿着本泛黄的账本,脸色苍白如纸。

“巧儿,你看这个。”账本里夹着张婚书,男方正是巧儿的父亲陈世昌,女方叫柳如霜,盖着扬州府的官印,日期是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巧儿出生的前一年。

“原来父亲在扬州曾有过一段婚姻。”巧儿只觉得头晕目眩,“那我娘……”她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等你哥回来”,原来哥哥世昌,是柳如霜的孩子?

周明轩又翻出封信,是柳如霜临终前写的:“世昌,我知道你心中有愧,当年你为了家中的亲事,隐瞒了扬州的妻小。如今我已病入膏肓,世昌儿就交给你了。这对金凤钗,是我祖传之物,望你带给京城的妹妹巧儿,也算留个念想……”

院外突然传来砸门声,十几个壮汉举着刀冲了进来。为首的汉子盯着巧儿鬓边的金凤钗,狞笑道:“小娘子,把钗子和账册交出来,省得受皮肉之苦。”

周明轩护着巧儿往后退,突然听见隔壁传来喧哗,竟是秀娘带着几个随从翻墙进来,鬓边的金凤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巧儿妹妹,你果然来了。我就说那小乞儿临死前盯着你,必定是把东西给了你。”

“表姐为何要这么做?”巧儿攥紧钗子,“还有这支钗子,你究竟从何处得来?”

秀娘冷笑:“自然是从我爹那里。你爹当年在扬州害死了我姑姑柳如霜,夺了她家的产业,我爹作为柳家的女婿,自然要讨回公道。”她指了指鬓边的钗子,“这是我姑姑的陪嫁,当年被你爹抢走,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

“胡说!”周明轩怒喝,“柳如霜是巧儿父亲的发妻,婚书上写得清楚,何来害死之说?”

“婚书?”秀娘从袖中抽出张纸,“你看这张,是我爹从扬州府衙抄来的,陈世昌在弘治十八年犯了拐带人口罪,被官府通缉,后来是我爹花钱消了案。”

巧儿看着两张婚书,只觉得天旋地转。一张是弘治十七年的,盖着扬州府的印;另一张是弘治十八年的,写着陈世昌拐带柳如霜的财物,被官府追捕。两张婚书,两种说法,究竟哪张是真的?

混战中,巧儿被人推倒在地,金凤钗掉在青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秀娘趁机捡起钗子,却见凤首处的红宝石突然松动,露出里面刻着的小字:“弘治十七年,柳如霜赠夫陈世昌”。

“原来钗子里藏着字!”秀娘惊呼,突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十几个捕快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扬州府的捕头。

“都不许动!”捕头出示令牌,“奉扬州知府之命,调查弘治十七年柳如霜命案。”他看向秀娘手中的金凤钗,“当年柳如霜被害,这对金凤钗下落不明,如今人赃并获,你们还有何话说?”

秀娘脸色惨白,手中的钗子“当啷”落地:“不可能,我爹说柳如霜是病死的……”

捕头冷哼一声:“柳如霜的棺木早已被打开,骸骨上有刀伤,分明是被人所杀。陈世昌当年被诬陷拐带,实则是被人栽赃,为的就是霸占柳家的产业。”他看向巧儿,“姑娘可是陈世昌之女?你哥哥陈世昌去年来扬州查案,被凶手盯上,至今下落不明。”

巧儿浑身发冷,终于明白为何哥哥会失踪,为何小顺子会被杀,为何秀娘父女会不择手段抢夺金凤钗和账册。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掩盖当年的杀人夺产之罪。

捕头让人带走了秀娘和那些壮汉,周明轩扶着巧儿坐在石阶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巧儿捡起地上的金凤钗,看着凤首里的小字,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原来母亲早就知道父亲在扬州的过往,却一直隐忍不说,直到临终才让她等哥哥回来,揭开这个尘封多年的秘密。

“巧儿,对不起。”周明轩低声说,“当年我爹受了林叔的蛊惑,以为陈家真的欠了货款,才会逼我退亲。现在看来,都是他们设的局,为的就是夺得陈家在京城的绣庄和扬州的产业。”

巧儿摇摇头:“这不怪你。只是哥哥……他究竟在哪里?”

捕头走过来,从袖中掏出封信:“这是陈世昌留给你的,他去年查到线索,便将信留在了府衙,说若有不测,便交给家人。”

信纸上是哥哥熟悉的字迹:“巧儿,爹在扬州的事,你大概已经知道了。当年柳氏舅父柳富为了独吞柳家产业,害死了我的生母如霜,又诬陷爹拐带,导致爹郁郁而终。我已查到柳富如今化名林富,在通州开当铺,那对金凤钗是柳家的信物,务必要保管好。爹临终前说,京城绣庄的地契,藏在金凤钗的凤首里……”

巧儿手忙脚乱地取下凤首的红宝石,果然看见里面刻着“顺天府宛平县西巷陈记绣庄地契”的字样。原来父亲临终前,早已将最重要的东西藏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只等子女来揭开谜底。

半个月后,京城的顺天府衙。柳富跪在堂下,供述了当年杀害柳如霜、诬陷陈世昌的罪行,周父也因收受赃物被问罪。巧儿和周明轩站在堂外,看着春日的柳絮纷飞,仿佛多年的阴霾终于散去。

“巧儿,等案子结了,我想重新下聘。”周明轩望着她鬓边的金凤钗,“这次,我不会再让任何人分开我们。”

巧儿摸着钗子上的点翠,想起扬州永庆坊的那座宅院,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哥哥生死未卜的下落。她知道,前路或许还有许多坎坷,但手中的金凤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被谎言掩盖的真相,也照亮了她寻找亲人、守护家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