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五十五》李白

《古风·其五十五》李白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赏析

描绘靡靡之音,批判其害

-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诗的开篇描绘了齐地的瑟与秦地的弦弹奏出的乐曲,这些乐声激昂,能打动人心,但却使人走向荒淫。“齐瑟”“秦弦”代表不同地域的音乐,然而这些音乐并非给人以正面的引导,反而带来负面的影响,诗人借此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一些靡靡之音,认为它们会腐蚀人的心灵,导致不良的社会风气。

刻画佞邪之人,讽刺奢华

-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那些容貌姣好的奸佞小人,以柔媚的姿态相互结交。他们的一个笑容就能换来双白璧,再唱一首歌更是能得到千两黄金。此句刻画了奸佞之徒凭借谄媚获得财富与地位的形象,讽刺了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对这些佞邪之人的追捧,以及奢华无度、黑白颠倒的社会现象。

强调重色轻道,叹时光流逝

-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人们只看重这些佞邪之人的美貌与谄媚,却不重视道德与正道,难道他们就不惋惜时光白白流逝吗?此句直接点明社会风气的本末倒置,人们沉迷于表面的声色之娱,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道德修养,诗人对这种现象表示深深的叹息,感慨人们在错误的追求中虚度光阴。

自比紫霞客,表达超脱

-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那些人又怎能理解像我这样的“紫霞客”,在瑶台上弹奏素琴,追求高雅超脱的生活呢?“紫霞客”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人,诗人以“紫霞客”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雅、宁静生活的志向,与前文所批判的荒淫、佞邪的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靡靡之音、佞邪之人以及社会重色轻道现象的描绘与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正道的坚守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诗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古风其五十五》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当时李白正值青年时期,游历四方,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这一时期,唐朝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内部政治逐渐**,权贵当道,小人谄媚取宠,而真正有才能和品德的人却往往被忽视。李白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渴望能够得到重用,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人生价值,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懑。他目睹了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看到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于是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展现出他对高洁之士的敬仰和向往。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讽刺批判

诗中“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借齐瑟、秦弦所奏靡靡之音,暗讽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当时政治**、权贵当道的背景下,李白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通过诗歌批判社会的腐朽,表达对权贵们追求享乐、不理朝政的讽刺。

怀才不遇的感慨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描绘了奸佞之人凭借谄媚获得荣华富贵,而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境遇。李白渴望被重用,却因现实的黑暗而不得,创作背景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惆怅。

坚守理想的决心

尽管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中“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表明李白虽身处浊世,却依然向往如紫霞客般的高洁之士,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操守。创作背景中的种种不如意,更加坚定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在诗中展现出其孤高的品格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