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窦氏孤儿 > 第十九章 长沙郡

窦氏孤儿 第十九章 长沙郡

作者:胡马笑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20:46: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荆州城,这座雄踞长江中游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城内外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商旅络绎不绝。从中原而来的商队,带来了精良的铁器、华丽的丝绸;而从江南启程的商船,则运来了清香四溢的茶叶、精美绝伦的瓷器;更有从巴蜀之地而来的商贾,他们携来的锦缎光泽耀眼,药材种类繁多,为这座城市的繁荣添砖加瓦。

然而,正如夜幕下的阴影伴随着光明,荆州城的繁华背后,也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官府的征税吏如同阴云般不时笼罩在街头巷尾,他们的到来总是让百姓们的心情沉重。这些征税吏的态度往往傲慢而强硬,他们的身影一经出现,便伴随着百姓的抱怨和无奈。沉重的税赋如同吸血的蚂蟥,紧紧附着在普通百姓的身上,让许多家庭的生计变得愈发艰难,甚至有些人家中已是无米之炊。

城中的豪门大户则紧闭着朱红色的大门,高耸的府墙之内,似乎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这些豪门大户在私下里积极地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加固府邸的防御,他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以确保自己在权力斗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在繁华街道的角落里,偶尔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或是因连年战乱而失去家园的难民,或是因官府重税和地主剥削而被迫离乡背井的农民。他们的存在,如同城市的伤疤,提醒着人们,即使在这座看似繁华的城市中,也有不幸和贫困在角落里默默蔓延。这些乞丐的眼神空洞,面容憔悴,他们在寒风中颤抖,伸出乞求的双手,希望路人能施舍一点残羹冷炙。

而在这座城市的另一端,酒楼茶肆中,达官贵人们依旧醉生梦死,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对街头乞丐的苦难视而不见。他们的欢声笑语,与乞丐的哀求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这座城市的矛盾和割裂。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寒风开始肆虐,带走了白日里最后一丝温暖。荆州城的居民们纷纷加快了步伐,回到各自的家中。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将寒冷阻隔在外。屋内,火塘的火焰跳跃着,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和温馨。

城内的守军则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他们加强了城防,城墙上的士兵们身着盔甲,手持兵器,时刻保持警惕。他们的目光如同猎鹰般锐利,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可疑的动静。夜幕降临,巡逻的队伍更加频繁,火把的光芒在黑暗中来回移动,照亮了城墙的每一个角落。

城墙之上,箭塔林立,宛如一只只巨兽蹲伏在夜色中,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攻击。城外的护城河经过精心疏浚,河水深且宽,水面在夜风中泛起层层涟漪,反映出城墙上的灯火,显得格外幽深。这座城市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备战的状态,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胡腾穿行在城中,他能感觉到这种气氛,心中也明白,这座城池虽然坚固,但并非他的久留之地。他手中握着坤舆图,心中盘算着前往长沙的路线。图上标注了荆州到长沙沿途经过的地点,大部分路段都还算安全,但洞庭湖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洞庭湖广阔无垠,水面上时有盗贼出没,想要安全通过并非易事。胡腾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处的湖面,他想到,若是能找到一位熟悉湖面情况的老船夫,或许可以避开盗贼的视线,悄然渡过洞庭湖。

胡腾决定在城中的码头附近寻找线索,他相信那里一定有经验丰富的船夫。他打算在第二天一早便开始行动,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船只和船夫,以免夜长梦多。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窦辅还沉浸在睡梦中,胡腾加快了步伐,带着他朝着码头的方向走去。

荆州城外的码头,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晨光熹微中缓缓展开。天色尚未完全破晓,但码头上已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船只密布在码头两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如同巨兽般载满了来自各地的货物,沉甸甸地压低了吃水深度;有的则是轻巧的空船,等待着新的装载,准备扬帆远航。

装卸货物的声音昼夜不停,混杂着长江的波涛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码头旋律。粗重的号子声、货物的碰撞声、绳索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码头的古老故事。长江水面上,帆影点点,仿佛是天上的星辰不甘寂寞,纷纷落入人间,与这些勤劳的船只共舞。大小船只在这宽阔的江面上穿梭不息,有的顺流而下,借助江水的力量,飞速前行;有的逆流而上,勇敢地与波涛抗争,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划破了晨曦的宁静。

码头上,船工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那是一种古老而有力的旋律,充满了力量与节奏感。他们**着上身,在灯光下忙碌着,毫不吝惜地展示自己讨生活的本钱,肌肉的线条在重物下显得更加分明。船工们用力地拉着绳索,将一箱箱货物小心翼翼地搬运上船,动作熟练而协调,每一下都用尽全力。汗水从他们坚实的身体上流下,如同晶莹的珠子,在晨光中闪烁,又被他们满不在乎地将汗水甩进身下的长江,仿佛那是他们对这条母亲河最真挚的敬意。

码头的边缘,小贩们早早地摆开了摊位,炊烟袅袅升起,各种早点和简易的食物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渔民们则整理着渔网,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他们的脸上带着期待,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码头上商贾云集,指挥着工人们忙碌地搬运货物。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在高声指挥,有的手持算盘,在仔细清点着每一箱货物,确保无误。交易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繁荣的市井之歌。

孩子们在码头边嬉戏,他们的身影在忙碌的大人们之间穿梭,如同灵活的小鱼在河流中游弋。他们追逐着船只的尾巴,兴奋地指着远处的帆影,讨论着哪艘船最大,哪艘船行驶得最快。他们的手中捡拾着掉落的货物,有的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欢呼雀跃,有的则互相比较着谁找到的更大、更奇特。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如同银铃般在码头间回荡,给这片繁忙的码头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欢乐。

不远处,一些孩子在江边嬉水,他们卷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踏入冰凉的江水中,试图用手中的网兜捕捞小鱼小虾。他们偶尔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与码头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地融入了这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之中。

胡腾站在码头的一角,目光穿梭在繁忙的人群和船只之间。他心中暗自庆幸,这样一个繁忙的码头,船只众多,无疑能为他寻找前往长沙的船只提供极大的便利。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他决定在人群中寻找那位能带他安全渡过洞庭湖的老船夫。据襄阳的老渔夫说,这位老船夫经验丰富,对洞庭湖的水域了如指掌,而且为人正直,是许多旅人渡湖的首选。胡腾回忆着老渔夫对他这位老友的描述,那位老船夫不仅水性了得,而且对洞庭湖的每一片水域都了如指掌,仿佛他的血脉中流淌着洞庭湖的水。一张晒得黝黑的脸,以及那顶标志性的破旧斗笠,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手背上还有一道伤痕。有一次暴风雨中,是他们共同驾船,救下了几名落水的旅人,那一次,荆州老船夫手背上的伤痕就是因此留下的。

胡腾在人潮中穿梭,他的目光在每一个船夫的脸上扫过,寻找着那个未曾谋面的身影。他注意到一位老者正靠在码头边的木桩上,抽着旱烟,眼神平静地望着湖面。胡腾走近几步,发现这位老者的手上的确有着厚厚的老茧,手背上还有一道伤痕,他的脸上刻满了风霜,那顶斗笠虽然破旧,却显得格外亲切。

胡腾走上前去,礼貌地问候道:“老伯,可是渡湖的老船夫赵顺?我有一事相求,想要前往长沙,不知能否搭载我一程?”赵顺抬起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锐利,这是长期在湖上生活的人特有的警觉。他审视了胡腾一番,然后点了点头,淡淡地说:“只要付得起船资,我这船便载得你。”

胡腾登上老船夫赵顺的船只,脚下的木板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颤动,他找到一处位置,静静地坐下,感受着船只的起伏。随着赵顺船桨的划动,船只缓缓离岸,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如同画卷一般,在胡腾的眼前逐渐展开。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将天空的碧蓝和云朵的洁白映射得分外清晰。湖面上的波纹轻轻荡漾,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轻轻地拨动着琴弦,发出悦耳的自然乐章。胡腾凝视着湖水,那波光仿佛能够洗涤心灵,让他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和心中的忧虑。

四周的群山环绕,如同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注视着湖面。它们屹立千年,见证了洞庭湖的潮起潮落,岁月更迭。山峦起伏,层次分明,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色彩和景致。远处的山峰被轻纱般的雾气笼罩,那雾气随风轻轻飘动,时聚时散,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让人不禁想象那云雾之中是否隐藏着仙宫琼楼。

近处的山丘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画家笔下的浓墨重彩,生机勃勃。那些树木,有的笔直挺拔,直指云霄;有的枝繁叶茂,宛如华盖;有的则弯曲盘旋,展示着生命的顽强。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绿色的海洋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山丘上的小径蜿蜒曲折,似乎在诉说着山中隐士的故事,让人心生向往。

在这群山的环抱中,洞庭湖显得更加宁静和宽广。湖水与山色相映成趣,山的雄伟与湖的柔美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景象。胡腾坐在船上,眺望着这片山水,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仿佛能感受到山的脉搏和湖的呼吸,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冒险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胡腾深吸一口气,湖面上清新的空气带着一丝水草的清香,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他闭上眼睛,耳边是船桨拍打湖水的声音,与湖水轻拍船舷的声响交织在一起。

湖面上,成群的水鸟在空中盘旋,它们或白或灰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鸣叫声此起彼伏,有的尖锐,有的低沉。偶尔,一条鱼儿不甘湖面的平静,跃出水面,带起一串晶莹的水珠,阳光照射下,水珠如同珍珠般闪耀,又悄然落下,回归湖水的怀抱。那鱼儿的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即涟漪荡漾,一圈圈扩散开来,留下了淡淡的波纹。

船只缓缓地经过一片片茂密的芦苇荡,那些芦苇高高低低,随风轻轻摇曳,仿佛一群绿色的舞者在向经过的旅人挥手致意。芦苇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低语,又像是歌声,在这宁静的湖面上回荡。芦苇荡中,偶尔露出的水道如同自然的迷宫,引导着船只前行。

在这片芦苇丛中,不时有小船出没,渔民们正在辛勤地劳作。渔民们手法熟练地收网,将一条条鱼儿从网中取出,扔进船舱,鱼儿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水花四溅。他们的动作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偶尔还会发出几声吆喝,那声音在芦苇荡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天边,夕阳缓缓地沉入了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绚烂的金黄。湖面上的波光在夕阳的余晖中变得柔和起来,波纹轻轻荡漾,仿佛在低语着一天即将结束的告别。船只在这如画般的水面上缓缓行驶,胡腾站在船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被这洞庭湖的广阔胸怀所包容,融化在这片宁静的湖水之中。

船只渐行渐远,岸边的码头和人群变得越来越小,胡腾知道,他正在离开熟悉的土地,驶向未知的远方。但在这洞庭湖的怀抱中,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勇气,仿佛这片湖水能够给予他力量,去面对前方的挑战。

随着夜幕的降临,湖面上的风景换了一番景象。星星点点的渔火在远处闪烁,像是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又像是湖面上浮动的萤火虫,为夜晚的洞庭湖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老船夫点燃了船头的油灯,一抹温暖的黄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馨,照亮了周围的水面,为夜航指引方向。

胡腾坐在船头,感受着洞庭湖夜晚的宁静与祥和。湖水在夜晚变得更为平静,只有偶尔的鱼跃和水鸟的叫声打破这份宁静。夜空中的星星清晰可见,它们似乎在向他眨眼,让他感到自己与宇宙的距离如此之近。船头的油灯摇曳着,投下跳动的光影,与湖面的波光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胡腾站在船头,感叹道:“赵老,这洞庭湖的景色真是美得让人心醉,我从未想过世间竟有如此宁静之地。”

赵顺一边调整着船的方向,一边微笑着回应:“胡公子,这洞庭湖的美丽是看不腻的。每个时辰,每个季节,她都有不同的面貌。夕阳下的湖面,只是她万千风情中的一种罢了。”

然而,就在这时,赵顺的眉头突然紧锁,他似乎在湖面上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迹象。“胡公子,你看那边,那是不是一条追踪我们的船只?”

胡腾顺着赵顺的目光看去,只见远处的湖面上,一条黑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似乎正迅速接近他们,其后还有数艘跟随。

“难道是……”胡腾的心中一紧。

“赵老,我们要加快速度,不能让他们追上。”胡腾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赵顺点了点头,用力划动着船桨,船只在水面上划出一道急促的水痕。然而,那追踪的船只似乎并不打算放弃,距离越来越近。

“这怕是洞庭湖的水匪!胡公子,您身上是不是带着什么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这样穷追不舍?”赵顺气喘吁吁地问道。

胡腾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不能再对赵顺有所隐瞒,于是将实情和盘托出:“赵老,我身上的确带着一件无比重要的事物,不是别的,正是我家主人窦武的孙子,窦辅。他只有两岁,却因为家族卷入朝廷的权力斗争而成了众矢之的。我必须将他安全带出洛阳,逃往桂林郡避难。”

赵顺停下了划桨的动作,震惊地看着胡腾,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被追兵发现窦辅的身份,他们二人乃至窦辅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胡公子,你这是将我置于何地?”赵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责备,但更多的是无奈。

“赵老,我知道这是在强人所难,但我也是别无选择。窦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无法坐视不理。而且,窦辅只是一个无辜的孩子,他不应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胡腾恳切地说。

赵顺叹了口气,他看了看船舱中熟睡的窦辅,那孩子天真无邪的面容让他的心软了下来。

“好吧,胡公子,既然你已经说了出来,我也不会坐视不管。我们一起想办法,先把这孩子安全送到长沙。但是,我们必须更加小心,一旦被追上,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赵顺坚定地说。

胡腾感激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赵顺的这一决定意味着他们将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人,共同面对接下来的风雨。

湖面上波光粼粼,夜色如墨,胡腾和赵顺划着小舟,带着窦辅在洞庭湖上疾行,试图摆脱身后追兵。

就在这时,一支箭矢划破夜空,直奔胡腾而来。胡腾迅速低头,箭矢擦过他的发梢,钉在了船舷上。

“他们动手了!”赵顺大声喊道,他用力一撑篙,船只拐进了一片浓密的芦苇丛中,试图甩掉追踪者。

“嗖嗖嗖!”突然间,三道寒光以品字形向正在划船的胡腾和赵顺飞来,箭矢精准地封锁了他们船只的前后左右,使得他们无处可逃。这是传说中的连珠三箭,一种需要极高技巧和熟练度的箭法,射手必须眼疾手快,巧妙地利用弓身残余的力量连续发射,非得多年苦练射术不可为之。

胡腾和赵顺眼见箭矢破空而来,瞬间反应过来。胡腾猛地一掌拍在船桨上,将小舟推向一边,赵顺则迅速蹲下身体,用力将船桨深深插入水中,借力使船身迅速转向。小舟在湖面上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仿佛一只灵活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快低头!”胡腾大声警告,同时自己身体一矮,几乎贴在了船板上。赵顺也紧随其后,两人动作一致,小舟在他们的操控下,险之又险地避开了那致命的连珠三箭。

箭矢“噗噗”地射入水中,激起了一片水花。胡腾和赵顺趁机用力划桨,小舟如同离弦之箭般飞快地逃离了危险区域。他们的心跳如鼓,但双手却稳定有力,一次又一次地将船桨推进湖水深处。

“赵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得想个法子!”胡腾边划船边对赵顺喊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赵顺瞥了一眼身后,只见水匪们的箭矢愈发密集,他咬了咬牙,决定放手一搏。“胡腾,我们得用计策,不能光是逃!”

就在这时,一支箭矢擦着胡腾的耳边飞过,他感到一阵凉意,但脚下不敢稍停。他迅速改变方向,开始在小舟上施行之字形游弋。在他们完成第一次转向的瞬间,嗖的一声,一支羽箭紧擦着船尾飞过,惊险至极。

与此同时,赵顺则利用船桨挡开了一支飞向窦辅的箭矢,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在水中舞动的剑影。

胡腾和赵顺配合默契,他们在湖面上左冲右突,巧妙地规避着箭雨。胡腾对箭矢的轨迹预判得越来越精准,而赵顺对船桨的控制也愈发娴熟。虽然形势危急,但两人始终没有被箭矢击中。

眼见追兵的箭矢愈发紧迫,胡腾的眉头紧锁,他迅速从背包中取出一张精巧的小型弩,这是离开洛阳时他为自己准备的秘密武器。他心中迅速构思出一个大胆的反击计划。

胡腾迅速抓起一块帆布,用油浸湿后,又从火折子中取出火星,小心翼翼地将帆布点燃。火光在夜色中跳跃,他将燃烧的帆布撕成条状,紧紧缠绕在一支弩箭的箭头周围。

他动作熟练地装箭、拉弦,然后瞄准追兵中最靠近的一艘船。胡腾深吸一口气,用力扣下了发射机关,弩箭带着火焰,如同流星一般划破夜空,直奔目标而去。

火矢准确无误地射中了那艘船的帆布,火焰瞬间蔓延开来,吞噬了帆布,点燃了整艘船。水匪们惊慌失措,尖叫声和混乱声此起彼伏,他们忙于扑灭大火,无暇再顾及射击。

趁着这个机会,胡腾和赵顺加快了划船的速度,小舟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湖中的芦苇丛。箭矢在他们的头顶呼啸而过,但已是强弩之末。

“我们快到芦苇丛了,只要躲进去,他们就找不到我们了!”赵顺兴奋地喊道。

胡腾和赵顺终于将小舟驶入芦苇丛中,箭矢无法穿透密集的芦苇,他们暂时安全了。在芦苇丛中,他们静静等待,听着湖面上追兵的搜寻声逐渐远去。

在洞庭湖的深处,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来临。胡腾、赵顺和窦辅终于摆脱了水匪的追击,他们的小舟在湖面上轻轻摇曳,仿佛一只疲惫的鸟儿找到了栖息的枝头。

经过一夜的惊心动魄,三人虽然疲惫不堪,但心中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窦辅紧抱着胡腾,小脸上满是感激和敬仰。赵顺则望着湖面,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他们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未来的路还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随着太阳的升起,湖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一束束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得如同仙境。胡腾和赵顺合力将小舟划向岸边,他们需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并重新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在湖边的一处隐蔽的小湾,他们悄悄靠岸。胡腾和赵顺轮流守夜,确保窦辅能够安全地休息。小窦辅在胡腾的安抚下,很快进入了梦乡,他的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仿佛在梦中已经忘记了所有的恐惧和不安。

日上三竿,胡腾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赵顺,一方面感谢他危难时刻不离不弃,一方面也是补偿他的船。

赵顺接过钱币,眼神中闪过一丝感动,两人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相互深深一揖。随着赵顺的船渐渐远离,胡腾站在岸边,目送着这位老船家,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湖面的弯曲处。

胡腾转身,目光在湖边的芦苇丛和树木间穿梭,确认没有追兵的踪迹后,才放心地重新启程。

这一次,胡腾变得更加谨慎。他选择了湖边的一条小径,这条小径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他避开了宽敞的大道,以免再次遭遇水匪的袭击。每走一段路,他都会停下脚步,倾听四周的动静,确保自己的安全。

几日后的清晨,胡腾牵着窦辅的小手,终于踏上了长沙城外的土地。望着那高耸的城墙和繁忙的城门,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到了长沙城,就离他的家乡桂林郡不远了。

长沙城虽然没有北方那般银装素裹的雪景,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天空总是显得格外的高远和湛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相比北方的严寒,这里的冬天显得温和了许多。

薄雾笼罩着整个城市,远处的岳麓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太阳缓缓升起,雾气逐渐散去,露出城市的轮廓。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和樟树的叶子已经落了大半,只剩下零星的几片,在寒风中摇曳。

进入城中,胡腾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街道两旁,商贩们吆喝着售卖各种货物,有新鲜的蔬果、刚出炉的糕点,还有精美的手工艺品。行人们穿梭其间,或交谈,或讨价还价,一派热闹非凡的市井景象。这与桂阳郡的集市如此相似,让胡腾感到一种熟悉的温暖。

长沙郡的居民们穿着打扮也与桂阳郡的风俗相近,妇女们身着绣花的长裙,头戴银饰,男子们则多穿着宽松的布衣,头戴斗笠。这些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让胡腾仿佛回到了家乡,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更让胡腾感到亲切的是,长沙郡的饮食习惯也与桂阳郡颇为相似。街边的小吃摊上,熟悉的米粉、酸笋、腊肉等食物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他的胃口大开。他带着窦辅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小店,点了一碗米粉,那熟悉的味道让他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胡腾听着周围人们交谈的方言,虽然与桂阳郡的口音有所不同,但那种南方特有的腔调和韵味,让他感到格外的熟悉。这种相似性让胡腾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虽然还在逃亡之中,但至少在这里,他能找到一丝家乡的影子,能让他和窦辅暂时忘却旅途的艰辛和危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