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92章 依法出生分

修仙修傻了 第192章 依法出生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法堂,庄重而静谧,檀香袅袅升腾,萦绕在每一寸空气之中。一场围绕佛法真谛的深刻探讨刚刚落幕,佛陀与须菩提关于“无得无说”的妙语,如洪钟大吕,在这宽敞的法堂中悠悠回荡,叩击着每一位修行者的心灵。小普,这位年轻且虔诚的修行者,沉浸其中,原本澄澈却略显懵懂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法会稍作休憩,佛陀那慈悲而深邃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视全场。这目光,恰似春日暖阳,所到之处,温暖且充满力量。众人在这目光的轻抚下,心中的浮躁与困惑瞬间消散。佛陀轻声开口,那温和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须菩提,你且说说,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得的福德,可算多吗?”

须菩提听闻,立刻从座位上起身,他的动作沉稳而庄重,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对佛陀深深的敬意。须菩提恭敬地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指尖微微向上,仿佛在向佛陀传递着自己内心的虔诚与专注。他微微躬身,沉稳回应:“世尊,这福德极为丰厚。”

佛陀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许,继续问道:“那若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并为他人宣说,其福德又当如何?”

须菩提心领神会,语气坚定有力:“世尊,此等之人的福德,更胜前者。”

佛陀的声音在法堂中悠悠回荡,仿佛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何以如此呢?须菩提,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流出。所谓的佛法,并非实有固定不变的佛法,只是假名叫做佛法罢了 。”

小普坐在座位上,内心如汹涌的浪潮般翻涌不息。他紧紧皱着眉头,双眼微闭,开始逐字逐句地咀嚼佛陀所言。往昔那些对福德浅薄而片面的认知,在这一刻如泡沫般瞬间瓦解。“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得的福德,可算多吗”,曾经,小普同许多人一样,盲目地认为外在物质的慷慨给予,便是积累福德的不二捷径。可如今,佛陀的这一提问,如同一束强光,直直地照进他内心深处,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他不禁自问,若福德仅仅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那么心灵的富足与升华又该置于何处呢?

当听到须菩提回答福德极为丰厚时,小普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暗自琢磨,这丰厚的福德,难道仅仅只是物质给予后所带来的善果反馈吗?或许,它更应该是布施者在给予的那一刻,内心所生起的纯粹的慈悲与舍离之心。这种内心的境界,才是福德真正的源泉所在。

紧接着,“那若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并为他人宣说,其福德又当如何”,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小普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此前,他虽一直重视经文的诵读,每日都虔诚地吟诵,可却从未真正深入理解受持与宣说的深刻真意。此刻,在佛陀话语的启迪下,他终于明白,受持并非简单的机械背诵记忆,而是要将经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义,都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化为日常言行的根本准则。宣说也绝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而是要怀着一颗悲悯众生的心,将佛法的智慧之光,传递给那些在黑暗中迷茫徘徊的人们。

须菩提称此福德更胜前者,小普恍然大悟。物质的布施,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他人生活上的困境,解人一时之急需,可佛法的传播,却能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他人内心深处的智慧之光,为他们指引出一条脱离苦海的解脱之路。这两者相较,后者的意义与价值,无疑更加深远和伟大,是真正的功德无量之举。

再听到佛陀解释“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流出”,小普的内心充满了震撼与敬畏。他从未想过,自己一直诵读的《金刚经》,竟有着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绝非普通的经文典籍,而是孕育诸佛智慧的神圣母体,是开启无上正等正觉之门的关键钥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蕴含着宇宙万物、人生百态的终极奥秘,是指引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的明亮灯塔。

而“所谓的佛法,并非实有固定不变的佛法,只是假名叫做佛法罢了”,这句话更是如同一记当头棒喝,让小普瞬间清醒。他回想过往,自己总是试图抓住佛法的某种固定形态,就如同在水中徒劳地捞月一般。如今,他才如梦初醒,佛法是灵动且充满生机的,它不拘泥于任何文字、形式的束缚,而是应机而现,随缘度化。它超越了人类语言所能描述的范畴,也超越了一切概念的限制,只有用心去感悟、用亲身的经历去践行,才能真正触及到它的深刻真谛。

小普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不知不觉回忆起过往的经历。曾经,他天真地以为,只要凭借大量的财物布施,就能积累深厚的福德,从而顺利走向解脱之路。但此刻,在佛陀智慧话语的照耀下,他如梦初醒。原来,真正珍贵无比的,并非物质的布施,而是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与无私传播。

小普想起不久前,精舍组织了一次面向周边村落的布施活动。那时,他满怀热忱,和大家一起带着精心准备的粮食、衣物,不辞辛劳地分发给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当看到村民们那满含感激的眼神时,小普的心中瞬间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大善事。可现在,当他再次回首这段经历,却发现自己似乎仅仅只是停留在了布施的行为表面,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小普暗自思忖,若当时在布施物资的同时,能将佛法的智慧传递给村民,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获得力量,那该多好。比如,告诉他们生活虽苦,但只要心怀善意,秉持正念,苦难终会过去。如此一来,布施的意义便不止于物质的给予,更是心灵的滋养与救赎。想到这里,小普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懊悔,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今后践行佛法的决心。

就在这时,法堂中的一位比丘站起身来,双手合十,恭敬地向佛陀发问:“世尊,既然受持、宣说此经福德如此殊胜,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准确无误地受持与宣说呢?”

佛陀微笑着,目光柔和地看向众人,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辈在教导自己的孩子:“经文虽为文字所书,但切不可拘泥于文字本身。就如同渡河需要船筏,到达彼岸后,船筏便无需再背负。佛法是引导你们走向解脱的工具,莫要执着于工具的形式,而忘却了真正的目的。”

小普若有所思,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曾经在解读经文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总是死抠字眼,试图从文字的缝隙中找到绝对的答案,可结果却常常陷入困惑与迷茫的泥沼。如今,在佛陀的开示下,他终于明白,佛法的精髓需要用心去体悟,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去印证。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普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金刚经》的研读与领悟上。他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一段经文,而是尝试将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一次,在精舍的菜园劳作时,小普弯着腰,双手在泥土中忙碌着,不经意间抬起头,望着满园翠绿的蔬菜,心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他领悟到:蔬菜的生长,从一粒种子入土,到发芽、成长、收获,这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因缘际会,阳光、雨露、土壤缺一不可。这不正如同佛法的传播与领悟吗?需要诸多条件的聚合,需要机缘的成熟。自己在传播佛法时,也要像培育蔬菜一样,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机缘,用心地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人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佛法的滋养。

又一日,小普外出化缘。途中,他路过一条繁华的街道,在街道的拐角处,看到一位商人模样的人正满脸沮丧地坐在地上,口中不停地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小普心中一动,走上前去,蹲下身子,温和地说道:“施主,世间万物皆有生灭,生意的成败亦是如此。《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前的困境不过是暂时的表象。若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秉持善良与诚信,未来的路或许会柳暗花明。”

商人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似乎从未有人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但在小普那温和而坚定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力量。商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紧紧抓住小普的衣袖,急切地向小普请教了更多关于佛法的问题。小普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入浅出地为他讲解。从因果报应的道理,到如何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从放下执着的重要性,到慈悲为怀的意义。商人听得入神,深受触动,当即表示愿意深入了解佛法。

回到精舍,小普满心欢喜。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脚步也格外轻快。他意识到,这便是践行“依法出生分”的真正意义所在。通过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帮助他人在生活的困境中找到方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比任何物质上的布施都要珍贵千倍万倍。

随着对“依法出生分”的不断践行,小普越发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明白,每一次与他人分享佛法,每一次在生活中体悟佛法,都是在让佛法的智慧在世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自己,也将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修行之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为更多人带来光明与希望,引领他们走向解脱的彼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