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98章 净心行善分

修仙修傻了 第198章 净心行善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在小普对“无法可得分”的不断领悟与践行中,时光悄然流转,只树给孤独园依旧被祥和宁静的氛围所笼罩。法堂里,檀香袅袅,那淡雅的香气仿佛带着一种宁静人心的力量,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修行者都能迅速沉静下来,沉浸在对佛法的虔诚思索之中。弟子们对佛法的探寻热情从未消减,每一次的**,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引领众人朝着智慧的深处迈进。

这一天,阳光依旧温暖地洒在法堂,为整个空间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佛陀端坐在法座之上,那庄严而慈悲的形象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人以无尽的安心与依靠。他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虔诚的弟子,随后,那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声音在法堂中悠悠响起:“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小普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他暗自琢磨:“世尊说若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量那么多世界的七宝去布施,这该是何等巨大的善举啊!恒河沙数,那是难以计数的庞大数量,以如此多世界的七宝布施,其福德看似不可估量。可后面又提到,若有人知晓一切法无我,能修成安忍,这位菩萨的功德更胜于前者。这‘一切法无我’和‘得成于忍’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呢?”小普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求知的渴望,他下意识地看向须菩提,期待着长老的解答。

须菩提一如既往地恭敬,双手合十,神情庄重地回应道:“世尊,如我理解,这是因为七宝布施虽为大善,但仍执着于外在的物质与善举本身。而知晓一切法无我,能在内心深处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无永恒不变的实体,从而修成安忍,这是从根本上洞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功德更为殊胜。”

小普微微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切法无我”,他在心中反复默念着这句话,开始深度剖析起来。“一切法”,涵盖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无论是物质的存在,像我们日常所见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房舍器物;还是精神层面的思想、情感、意识等,都包含在这“一切法”之中。“无我”,并非简单地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指在这一切法中,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主宰一切的“我”。

他想到,平日里人们总是执着于“我”的概念,认为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存在。从身体层面来说,我们常常将这个血肉之躯当作“我”,可身体时刻都在变化,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从幼年到老年,身体的形态、机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存在。再从精神层面看,我们的思想、观念、情绪也在不断地起伏波动,昨天的想法可能今天就发生了改变,上一刻还满心欢喜,下一刻可能就陷入了悲伤,哪里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精神“我”呢?这种对“我”的执着,就像一层厚厚的迷雾,让我们看不清世界的真相,也因此产生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这时,法堂中一位年轻的比丘忍不住站起身来,满脸困惑地问道:“须菩提长老,您说知晓一切法无我就能得成于忍,可这安忍与我们平常理解的忍耐有什么不同呢?”

须菩提温和地笑了笑,耐心解释道:“平常的忍耐,多是表面上对事物的忍受,内心或许仍充满了抗拒和痛苦。而这里所说的得成于忍,是在深刻领悟一切法无我的基础上,内心真正地接纳和包容一切,不再因外界的变化而产生嗔怒、烦恼等情绪,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小普听着须菩提的解释,心中似有所悟,又开始深入思考“忍”的内涵。“忍”,在佛法中绝非简单的忍受痛苦。它是一种基于对宇宙人生真相洞察后的豁达与从容。当我们领悟到一切法无我的时候,就会明白,外界的种种境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如同过眼云烟,没有真实的实体,也不会对那个本就不存在的“我”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遭遇他人的辱骂和诋毁时,如果执着于“我”的概念,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从而心生嗔怒,陷入痛苦之中。但如果我们明白一切法无我,就会认识到,那个被辱骂的“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辱骂本身也只是一种短暂的言语行为,没有固定的本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内心不会被这些外界的干扰所动摇,这才是真正的“得成于忍”。

佛陀微微点头,对须菩提的回答表示认可,接着说道:“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小普心中一震,暗自思忖:“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这又是为何呢?菩萨们广行善事,积累福德,为何又说不受福德呢?”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平日里菩萨们慈悲济世的形象,按常理来说,他们的善举理应积累大量的福德,可世尊却这样说,实在令人费解。

须菩提似乎察觉到了众人的疑惑,进一步解释道:“世尊,菩萨行于世间,广做善事,却不将这些善事所带来的福德视为自己的所有,不执着于福德之相。因为一旦执着于福德,便陷入了分别和执着,这与佛法的真谛相悖。”

小普恍然大悟,他想到自己之前在修行时,有时会期待自己的善举能带来某种回报,比如更多的智慧、更好的修行境界等。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正是陷入了对福德的执着。真正的修行,是要放下对福德的执着,纯粹地去行善,去帮助他人,而不期待任何回报。

佛陀接着说道:“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小普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内心不断思索。“若菩萨说要庄严佛土,却不被称为菩萨?这其中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呢?”他想到,在佛教的理念中,庄严佛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可世尊却这样说,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须菩提再次开口解释:“世尊,若菩萨执着于‘我要庄严佛土’的念头,就产生了‘我’与‘佛土’的分别,陷入了对法相的执着。真正的庄严佛土,并非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去装点,而是从内心的修行出发,当内心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自然就是对佛土的庄严。所以说,如来说的庄严佛土,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有形的庄严,只是为了方便表述,称之为庄严。”

小普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联想到自己曾经对修行境界的追求,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某种特定的状态,认为那就是修行的成功。现在看来,这种执着于外在境界的想法,正是忽略了内心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内心,放下对各种法相的执着。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普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修行与生活中。他不再执着于外在的修行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在与他人相处时,他努力践行着“一切法无我”的理念,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有一次,小普在帮助一位同修解决修行中的困惑时,同修因为观点的不同与他产生了争执。若是以往,小普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但这次,他想起了佛陀的教诲,明白每个人对佛法的理解都有一个过程,不应执着于自己的见解。于是,他心平气和地倾听同修的想法,与对方进行深入的交流,最终两人都从对方的观点中获得了新的启发。

在行善方面,小普也不再期待自己的善举能带来什么回报。他主动去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佛法中慈悲与智慧的力量。

有一天,小普在山林中遇到一位迷路的旅人。旅人神色慌张,焦急万分。小普走上前去,耐心地为他指引方向,并陪伴他走出了山林。旅人对小普感激不已,想要给予他一些财物作为报答。小普微笑着拒绝了,他说:“我帮助您,并非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只是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通过这件事,小普更加坚定了自己纯粹行善的信念。

随着修行的深入,小普对“净心行善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他深知,修行之路没有尽头,每一次的领悟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佛法的指引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清净,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佛法的真谛。

在一次法堂的讨论中,一位修行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小普师兄,我们在践行净心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他人的误解和不理解,这时我们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呢?”

小普思考片刻,缓缓说道:“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要想起‘一切法无我’和‘得成于忍’。他人的误解和不理解,都是外在的现象,我们不应让这些影响到内心的平静。我们要明白,这些都是虚幻的,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被误解,也没有一个真实的‘他人’在误解我们。我们只需保持内心的安忍,用慈悲和智慧去面对,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另一位修行者接着问道:“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时刻保持这种净心行善的状态呢?”

小普微笑着回答:“我们可以将修行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如在吃饭时,专注于每一口食物,感受食物带来的滋养,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走路时,觉察自己的每一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通过这些日常的修行,让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清净,自然而然地就能做到净心行善。”

在与其他修行者的交流中,小普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不同的见解和修行方法。这些交流就像一场场智慧的盛宴,让小普对佛法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小普还经常回到法堂,聆听佛陀的教诲。每一次听法,他都像是在干涸的沙漠中遇到了清泉,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收获。他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深入,对佛陀所说的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善护念汝等心,善咐嘱汝等众生。”

他深刻地感受到,佛陀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众生的慈悲呵护和殷切期望。自己作为修行者,更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烦恼和杂念所干扰,同时也要将佛法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众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普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他不仅自己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还积极地帮助其他修行者解决困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修行之路。他的慈悲和智慧,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身边的人。

然而,小普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佛法的指引,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内心,践行佛法的教义,终有一天能够达到真正的觉悟和解脱。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普独自坐在庭院中,仰望着星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他想起自己从最初对佛法的懵懂无知,到如今逐渐领悟到佛法的深意,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收获。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

小普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中许下心愿:愿自己能够在佛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听闻佛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小普的内心充满了力量,他将带着这份力量,继续踏上他的修行之旅,去追寻那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