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203章 持经功德分

修仙修傻了 第203章 持经功德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持经功德,广利众生

在对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体悟之后,小普的内心犹如被熊熊烈火点燃,满怀着对佛法炽热的崇敬与无尽的热忱。他越发清晰而笃定地意识到,将《金刚经》的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扬至四方,是他此生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只树给孤独园里,一如既往地弥漫着祥和而宁静的修行氛围。微风轻柔地拂过,树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大自然也在以独特的方式,低声诉说着佛法的精妙与深邃。

又是一个清新宜人的清晨,金色的阳光如同一缕缕轻柔的薄纱,缓缓地洒落在法堂之上,给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神圣之感。佛陀,这位慈悲与智慧的化身,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智慧与慈悲的法座之上,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着慈悲祥和的光芒,那光芒温暖而明亮,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的黑暗与迷茫。众弟子们身着整洁的僧袍,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他们双手虔诚地合十,静静地端坐在蒲团上,宛如静谧的湖面,内心满是对佛陀开示的期待与敬畏,每一个人都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能从佛陀的教诲中汲取到新的智慧与力量。

佛陀的目光温和而慈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缓缓地扫过每一位弟子,那目光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洞悉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随后,佛陀那低沉而富有磁性、饱含着无尽慈悲与智慧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在法堂中悠悠地响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小普听闻此言,内心犹如被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撼不已。他暗自思忖道:“世尊这话的意思是,须菩提啊,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初日分的时候,就拿像恒河沙那么多数量的身体去布施;到了中午中日分,又一次拿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去布施;傍晚后日分,还是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去布施。而且啊,这样的布施不是做一天两天,而是历经无量百千万亿劫,一直都在这样布施。这是怎样一种难以想象的大布施啊!从清晨的初日分,到中午的中日分,再到傍晚的后日分,每一天都毫不吝啬地以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去布施。恒河沙,那是数量多到无法计数的象征,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决心与坚定不移的毅力啊!而且,这样的布施并非是短暂的,而是历经无量百千万亿劫,那是无尽的时间长河,贯穿了无数的岁月轮回。可世尊紧接着又说,要是另外有人,听闻了这部经典,内心的信心坚定,毫不违逆,所得的福报就能胜过前面那种惊天动地的大布施。要是这个人还能够书写、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并且为他人详细地解说其中的奥义,那所获得的福报更是不可估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金刚经》所蕴含的力量也太强大、太不可思议了吧!仅仅是听闻、信受,就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福报,这足以证明,佛法智慧的传播,实在是无比重要,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小普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佛法深深的敬畏与震撼,他紧紧地盯着佛陀,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错过佛陀所说的任何一个字,仿佛那些话语是开启无尽宝藏的钥匙。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小普在心里默默翻译着,接着思绪翻涌:“须菩提啊,简单来说,这部经有着不可思议、没办法用数量去衡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是为那些发了大乘心,也就是想要普度众生、追求广大智慧和慈悲的修行者说的,更是为发了最上乘心,追求至高无上、究竟圆满智慧的人说的。要是有人能够虔诚地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并且广泛地为他人解说,如来都能够知晓这个人的修行,看到这个人的努力,这样的人都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巨大功德。世尊这话的意思太震撼了,这样的人,就等同于肩负起了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伟大使命啊。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意味着我们传播《金刚经》,就是在传承如来的智慧火种,就是在帮助无数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光明大道。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听闻这部伟大的经典,让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小普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仿佛在向自己、向佛陀、向世间的众生宣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而炽热的光芒。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小普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逐字逐句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啊,要是那些只喜欢小法,也就是追求个人解脱、不追求普度众生的小乘佛法,还执着于我见,总觉得有个真实的自我存在;人见,区分你我他;众生见,对众生有分别;寿者见,执着于寿命长短的人,对于这部经,就没办法听受读诵,更不能为他人解说。须菩提啊,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这部经在,一切世间的天众、人类、阿修罗,都应该去供养。要知道,有这部经在的地方,就等同于佛塔,大家都应该怀着最虔诚的恭敬之心,围绕着它作礼,并且用各种鲜花和香料来供奉。世尊这番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些被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束缚的人,他们的内心被偏见和执着填满,就像一个装满了杂物的容器,无法再容纳《金刚经》这样高深而广阔的智慧。他们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和看待世间的一切,无法领悟到佛法中那种超越自我、超越一切分别的境界。而只要有这部经在的地方,就如同佛塔一般,受到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的供养。这更加凸显了《金刚经》的殊胜和尊贵,它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是众生解脱的希望之光。我们必须以最敬重、最虔诚的态度对待它,将它视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小普想到自己以往对待经书虽然也怀有敬重之心,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虔诚地对待《金刚经》,每一次翻开经书,都要怀着一颗无比敬畏和纯净的心。

这时,法堂中一位修行者站起身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疑惑,急切地问道:“世尊,我们该如何在生活里,让更多人接触并理解这部经呢?”

佛陀微笑着,尚未开口,须菩提便温和地说道:“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都是传播佛法的契机。比如,在与他人日常交谈时,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中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对方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佛法的魅力;当遇到那些内心充满困惑和烦恼的人时,我们要用经义为他们解开心中的谜团,帮助他们驱散内心的阴霾。此外,我们还可以不辞辛劳地抄写经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阅读到这部珍贵的经典。总之,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将佛法的光明毫无保留地带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众生都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和智慧的启迪。”

小普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仿佛一道明亮的光照进了他的内心深处。他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市集上给一位老者讲解佛法的情景,虽然当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让老者的内心得到了一些慰藉和启发,但现在看来,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还有很多的不足。他决定以后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只树给孤独园,多去市井街巷、村落乡镇,用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将《金刚经》的智慧传播给更多的人。

此后,小普如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勤奋地投入到修行与弘法的伟大事业之中。他每日天还未亮就早早地起床,趁着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在静谧的山林中诵读《金刚经》。山林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他的修行加油助威。他静静地坐在一棵古老的树下,轻轻地翻开《金刚经》,一字一句地诵读着,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融入到他的每一次呼吸之中,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除了诵读,他还不辞辛劳地将经文抄写多份,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敬意,他准备将这些抄写好的经书送给那些有缘之人,希望能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佛法智慧的大门。

一天,小普路过一个村庄,看到村民们正为了水源的分配问题争吵不休,场面十分混乱。他们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愤怒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小普见状,立刻快步上前,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慈悲。他耐心地劝解道:“大家莫要争吵,听我说几句。《金刚经》里讲得很清楚,一切皆为虚幻,我们眼前所执着的这些纷争,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去。水源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相互体谅,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着,他深入浅出地讲起经中关于放下执着、心怀慈悲的道理。他告诉村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困难,但如果大家都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及他人,那么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最终伤害的还是大家自己。只有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执着和偏见,以慈悲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村民们听着小普的讲解,原本愤怒的眼神渐渐变得柔和,激动的情绪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和狭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村民们开始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办法,最终达成了一致,圆满地解决了水源分配的问题。

看着村民们不再争吵,脸上重新露出了和谐与友善的笑容,小普的心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他深知,每一次用佛法帮助他人,不仅仅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更是在践行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离佛法的真谛更近了一步。这种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让小普更加坚定了在修行与弘法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小普对《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的领悟日益深刻,他在修行与弘法的道路上也愈发坚定和自信。他深知,这条道路虽然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只要心中有佛法的智慧之光,就一定能够引领更多的人走向解脱的彼岸。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让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照亮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众生都能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之下,离苦得乐,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