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216章 不受不贪分

修仙修傻了 第216章 不受不贪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夕阳的余晖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盘,肆意地倾洒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每一寸土地上,将这片充满灵性的修行之地,晕染成了一幅暖橙色的绝美画卷。小普结束了整日在菩提树下的沉浸式沉思默想,缓缓直起身躯,伸了个懒腰,他的脸庞在柔和余晖的轻抚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可那深邃眼眸中,却闪烁着对佛法未知领域强烈探索的炽热光芒。这几日,他一头扎进对“无断无灭”的深度思索里,内心愈发澄澈通透,然而,佛法的深邃犹如浩瀚宇宙,无尽的奥秘始终牵引着他,让他对即将开启的晚间法会满怀期待,好似即将奔赴一场与智慧的盛大约会。

小普沿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蜿蜒小径,稳步朝着法堂前行。一路上,微风像个调皮的精灵,轻悄悄地拂过,裹挟着花草的馥郁芬芳和泥土的质朴清新,亲昵地与他擦肩而过。他途经那片总是能轻易引发他诸多哲思的莲花池,此刻,莲花在夕阳的温柔注视下,有的半开半合,宛如娇羞的少女,在荷叶的层层簇拥下,忸怩又迷人;有的尽情绽放,又似超凡脱俗的仙子,肆意地散发着清幽的气息,尽显高洁与自在。小普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久久凝视着这一池莲花,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感慨万千。佛法的智慧,不正如同这莲花一般吗?在这纷繁复杂、喧嚣扰攘的世间,始终坚守着纯净与超脱,看似娇弱柔软,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宛如一盏明灯,持续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引领着众人走向觉悟的彼岸。而自己,在漫漫修行路上,虽已收获了些许宝贵感悟,可仍如同沧海一粟,前路漫漫,仍需不断奋力前行、精进修行,方能如这莲花一般,在岁月的磨砺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熠熠光辉。

踏入法堂,熟悉的檀香气息,如同一位久违的老友,瞬间将他的思绪拉回到当下。众弟子早已整齐有序地就座,他们的面容庄重肃穆,神色平静如水,眼神中却透露出对佛法坚定不移的虔诚与满心的热切期待。小普轻手轻脚地入座后,目光便紧紧锁定在法堂入口,心中满是对佛陀即将开示佛法智慧的极度渴望,仿佛那即将到来的话语,是开启智慧宝库的神秘钥匙。

不多时,佛陀迈着沉稳有力、从容不迫的步伐,踏入了法堂。他的周身好似环绕着一层柔和温暖的光晕,那光芒并非肉眼可见的夺目强光,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能够深深触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唤醒人们内心最柔软、最纯净的部分。佛陀慈悲的目光,犹如春日暖阳,缓缓扫过每一位弟子,仿佛能一眼洞悉他们内心的每一个细微念头,让大家的内心都被温暖与敬意填满。待众人彻底安静下来,佛陀那慈悲为怀、平和舒缓的声音,在法堂中悠悠回荡开来:“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小普默默在心中逐字逐句地翻译着:“须菩提,如果有菩萨用装满如恒河沙粒那般多、不计其数世界的七宝,去进行慷慨布施;又如果有另一个人,深切知晓一切法中,并无真实不变、恒常存在的自我,从而能够修成安忍的高深境界,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功德,远远胜过前面那位菩萨。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诸位菩萨不会执着于所得到的福德,不会将其据为己有。”听到这番蕴含深意的话语,小普顿时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卷入了一场风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在世俗大众的普遍观念里,用装满无数世界的七宝去进行布施,这无疑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极为巨大的善举。七宝,皆是世间最为珍贵稀有、价值连城的宝物,用如此海量的珍宝去布施,按照常理推断,所积累的功德必定是无量无边、不可估量的。在常人的认知范畴里,这样的菩萨必定是积累了无上的福报,其修行的成果也必然是令人高山仰止、敬仰不已的。然而,佛陀却斩钉截铁地明确指出,了知“一切法无我”并修成安忍的菩萨,其功德更为殊胜卓越,这其中究竟深藏着怎样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佛法深意呢?

小普开始徐徐回溯自己对佛法漫长而曲折的理解历程。“一切法无我”,这是佛法中一个至关重要、核心关键的概念。世间万物,大到浩瀚无垠的山河大地,小到灵动鲜活的花鸟鱼虫,乃至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种种现象,皆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在这个五彩斑斓、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具有独立不变、恒常存在的“我”的本质属性的。人们常常深陷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和执着之中,固执地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我”,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己的身心之内。于是,基于这种对“我”的根深蒂固的执着,人们滋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形的牢笼,无法自拔。

例如,当我们盲目执着于自己的身份时,一旦身份发生突如其来的改变,就会瞬间感到迷茫无措、惶恐不安。就拿一位曾经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来说,在失去职位的那一刻,他可能会像坠入无底深渊一般,陷入深深的失落与绝望之中,因为他早已将自己的全部价值,完全等同于那个职位,一旦职位消逝,他就会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人生变得毫无价值。又比如,当我们过度执着于自己的财富时,财富的增减会像无形的手,直接左右我们的情绪。如果突然遭遇财产损失,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可能都会焦虑万分、痛苦不堪,甚至陷入无尽的绝望泥沼,难以自拔。再如,我们对自己外貌的执着,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容颜逐渐老去,青春不再,我们可能会为此黯然神伤、悲伤不已,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这些种种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对“我”的错误认知和顽固执着,让我们在虚幻的自我认知中迷失了方向。

而真正领悟“一切法无我”,就是要鼓足勇气,放下这种对自我的深深执着,深刻透彻地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不实、如梦如幻的。我们所坚信的那个“我”,不过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相互交织、假合而成,是一种暂时存在的状态,并非真实的、永恒的实体。当我们能够穿透表象,洞察到这一点,就能够以一种更加豁达超脱、从容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跌宕起伏、千变万化,不再被自我的执念所紧紧束缚,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枷锁,重获心灵的自由。

小普又将思绪转向了“得成于忍”。“忍”,绝非仅仅是表面上简单地忍受苦难和委屈,它更是一种深入内心深处的安住,是对佛法真理坚定不移的信受与坚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像置身于荆棘丛中一般,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之事。比如,当我们在修行的崎岖道路上艰难前行时,可能会被他人误解、辱骂,遭受无端的指责和非议。曾经,小普自己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他在与师兄们围坐在一起,热切交流修行心得时,因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一位师兄产生了激烈的分歧。那位师兄不仅没有耐心倾听他的想法,没有给予他表达的机会,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指责,言辞激烈地认为他的观点大错特错,甚至开始无端怀疑他的修行态度是否端正,修行目的是否纯粹。当时,小普的心中瞬间涌起了强烈的委屈和愤怒,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他觉得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被无情践踏,满腔的善意被误解,内心痛苦万分,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

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自己能够深刻领悟“一切法无我”,就不会把这种误解看作是针对真实的“我”的。因为在“一切法无我”的高深境界中,根本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独立的“我”,那么他人的指责和误解也就失去了具体的攻击对象,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失去了着力点。这样一来,自己就更容易做到安忍。安忍,不仅仅是不生气、不抱怨,压抑自己的情绪,更是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如水、坚定如磐,从佛法的深邃角度去理解和接纳这一切,将其视为修行路上难得的助缘,而非前进的阻碍,把每一次困境都当作磨砺自己的宝贵机会。

至于菩萨“不受福德”,小普经过一番深入的思索和探究,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菩萨不会将布施等善行所带来的福德,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紧紧抓住不放,据为己有。他们行布施,不是为了获取个人的福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更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而是出于对众生纯粹的慈悲,是源自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悲悯与大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奉献。这就如同阳光毫无保留地照耀大地,它不会因为自己的照耀,就向大地索取任何回报;雨水全心全意地滋润万物,它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滋润,就要求万物给予任何感恩。菩萨的行为,是一种至纯至善的无私奉献,他们以众生的福祉为己任,将自己毫无保留地融入到无尽的慈悲之中,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众生前行的道路。

法堂中,一位年轻的弟子满脸疑惑,眼中闪烁着迷茫的光芒,起身问道:“世尊,既然菩萨不受福德,那我们修行积累福德还有意义吗?”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同样困惑的神情,这也是大家心**同的疑惑,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众人的心头。

佛陀微笑着,那笑容温暖而慈祥,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肆意绽放,散发着生机与希望;又似黑暗中的明灯,光芒虽不耀眼,却能照亮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佛陀耐心地解答道:“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修行积累福德并非无意义,而是不应执着于福德。当我们以无贪着之心去积累福德,所行的善举才更纯粹,更能利益众生。若执着于福德,便会陷入自我的私欲,偏离了修行的正道。”

小普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瞬间穿透了内心的重重迷雾,照亮了他对佛法全新的认知。他意识到自己之前虽然也在做一些帮助他人的善事,但有时会在心中隐隐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渴望听到他人的夸赞之词,这其实就是一种对福德的贪着。比如,有一次他帮助一位贫苦的村民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事后他心中就不自觉地期待着这位村民能够对他感恩戴德,四处宣扬他的善举,让更多的人知晓他的“功绩”。现在想来,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和自私,就像被私欲蒙蔽了双眼,偏离了修行的真正方向。真正的修行,应该是放下这些私欲,以纯粹的慈悲心去帮助众生,不图任何回报,不追求任何虚荣,这样的善举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才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黑暗中闪耀出温暖而纯粹的光芒。

法会结束后,小普和几位师兄来到园子里热烈讨论。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地上,如同铺上了一层银霜,给整个园子增添了一份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一位师兄感慨道:“听了世尊的话,才明白真正的修行是要放下对自我和福德的执着。以前我总觉得修行就是要多做好事,积累更多的福报,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太肤浅了,就像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小普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被各种**和执着束缚,就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就像我之前帮助别人,还想着别人能记住我的好,这就偏离了修行的本意。真正的修行,是要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中,都保持对佛法的敬畏和对众生的慈悲,让佛法的智慧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们开始深入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不受不贪”。小普说:“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不能沾沾自喜,把功劳都归于自己,要明白这是团队协作和各种因缘促成的。比如,我们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不能只想着自己在其中的贡献,而忽略了其他同事的付出。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因缘和合的一部分,就像机器上的零件,缺一不可。在面对利益时,也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多考虑他人的需求。就像在分配物资时,不能因为自己想要更多就去争抢,而是要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公平地进行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份额。”

另一位师兄接着说:“在感情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对他人的爱当作一种索取的手段,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爱,就要求对方必须给予同等的回报。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当我们能够放下对感情的执着,以一种纯粹的心态去爱他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种子,不期待立刻开花结果,却能在不经意间收获满园芬芳。”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着如何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其中。不知不觉,夜已深,园中的虫鸣声渐渐响起,此起彼伏,仿佛在为他们的讨论轻声伴奏,营造出一种别样的和谐氛围。小普和师兄们在这宁静的夜晚,沉浸在对佛法的深入思考和交流之中,他们都深刻地认识到,将佛法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越走越远,最终抵达觉悟的彼岸。

回到寮房,小普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满是对未来修行的坚定决心。他知道,修行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会有无数的诱惑和考验等待着自己,就像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可能被刺痛。但只要时刻牢记佛法的教诲,放下执着,以慈悲心对待众生,就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觉悟和解脱。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修行之路,就像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驱散了黑暗和迷茫,也能照亮身边的人,让佛法的智慧在世间传递,像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摆脱痛苦和烦恼的纠缠,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