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4)小柴胡汤方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6章 (4)小柴胡汤方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这句话意味着,患者原本患有太阳病(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但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其脉象由原先的洪大或紧等转变为浮细,且患者表现出嗜睡的症状。这通常表明,外感病邪已经由表入里,或者说表证已经得到缓解,病情正在向愈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指的是如果此时患者出现胸胁部满闷疼痛的症状,这往往是少阳病的表现,说明病邪已部分传入少阳经。此时,治疗应选用小柴胡汤,该方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功效,适用于少阳病的治疗。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则是说如果患者脉象仍然浮而不兼细,可能意味着表邪未尽,太阳病仍未完全解除。此时,治疗应继续采用发汗解表的方法,麻黄汤作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适用于此类情况,能够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小柴胡汤方

原文: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你列出的这几位药材,实际上是中医经典方剂。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功效。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药材及其在方剂中的作用:

1. 柴胡:半斤(古代剂量,现代常用量为15-30克)。柴胡,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性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明确的阐述。以下是对柴胡药性的详细解析:

一、性味归经

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归肝经、胆经,部分资料也提及归肺经。这种性味归经的特点决定了柴胡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范围。

二、主要功效

1. 透表泄热:柴胡具有疏散风热、解表退热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等症状。

2. 疏肝解郁:柴胡能够调达肝气、疏理气滞,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有显着疗效。

3. 升举阳气:柴胡还具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导致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病症。

三、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柴胡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作用,能够降低体温,对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镇静、镇痛作用:柴胡还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抗炎、抗病毒作用:柴胡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四、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虚人气逆、呕吐者,以及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致耳鸣、耳聋、头晕、头痛等证患者忌用柴胡。

2. 药物相互作用:柴胡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升压药同用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

3. 用法用量:柴胡的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宜过量使用。同时,煎服方法也需遵循中医理论,以确保药效的发挥。

2. 黄芩: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

3. 人参: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可根据病情调整)。人参是补气要药,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主要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性味归经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这种性味归经的特点,决定了人参能够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多方面的功效。

二、主要功效

1. 大补元气: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甘、微苦,药性偏于温热,入脾、肺二经,能起到大补元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病症。

2. 补脾益肺:人参能够补益脾胃之气,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如乏力、食少便溏等。同时,它还能补益肺气,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3. 生津止渴:人参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安神益智:人参能够安神益智,改善心神不宁、健忘等症状,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具体如下:

1. 增强免疫力:人参皂苷能够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 抗肿瘤:人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3. 抗衰老:人参中的多糖等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4. 抗疲劳:人参能够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四、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对人参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阴虚火旺者也不宜服用人参,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2. 药物相互作用:人参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皂荚等中药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同时,服用人参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3. 用法用量:人参的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煎服时常用量为5\\~10g;研末吞服时,每次0.5\\~1g,日服1\\~2次。但需注意,人参不宜过量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

4. 甘草(炙):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既能辅助人参益气扶正,又能调和诸药,使方剂更加平和。

5. 生姜(切):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主要起到和胃止呕的作用,缓解半夏的毒性,并增强方剂的发散效果。

6. 大枣:十二枚(擘)(现代常用量为5-10枚)。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与人参、甘草相伍,共同起到益气扶正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 半夏:半升(洗)(现代常用量为9-15克)。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主要起到化痰散结、和胃止呕的作用,是治疗少阳病痰饮内停、胃气不和的重要药物。

原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上七味”指的是前面所列出的七味药材,即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和半夏。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这句话描述的是煎药的第一个步骤。在古代,计量单位与现代有所不同,“一斗二升”大约相当于现代的2400毫升左右。这个步骤意味着,将七味药材放入足够的水中(约2400毫升),用火煮沸,并持续煎煮,直到药液浓缩至大约1200毫升(即“煮取六升”)。

然后,“去滓”,这一步是将煎好的药液中的药渣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药渣中的杂质影响药效,同时也方便患者服用。

接下来,“再煎取三升”,这一步是将过滤后的药液再次煎煮,直到浓缩至大约600毫升(即“再煎取三升”)。这个步骤有助于进一步浓缩药液,提高药效,同时也使得药液更加浓郁,便于患者按量服用。

最后,“温服一升,日三服”,这句话描述的是服药的方法。即将煎好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约200毫升),每日服用三次。服用时,应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这样的服药方法有助于保持药效的稳定,同时也方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