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96章 涅盘之路:科技引擎驱动的县域崛起传奇

2012年10月10日,巴东县城锣鼓喧天,量子礼炮在高空炸出绚丽的科技感光影。沈知意与陈行甲并肩站在新落成的“星宁科技广场”前,身后是鳞次栉比的智能建筑群——42层的公寓住宅区在阳光下泛着光伏幕墙的幽蓝光泽,70层的写字楼顶端悬浮着全息广告,无土栽培的绿植沿着建筑外立面垂落,宛如一片空中森林。

“沈总,项目总投资500亿,如今不仅全部回本,还带动全县总产值突破1258亿!”陈行甲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平板电脑上的数据曲线如同火箭般蹿升,“税收是去年的28倍,财政收入首次超过周边地级市!”沈知意微笑着指向广场上欢呼的人群:“这是科技与人心共同创造的奇迹。”

最直观的改变体现在民生账本上。巴东县村民的养老金从每月不足百元跃升至800元,智能养老社区里,AI护工正为老人们进行健康监测;曾经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双向六车道的量子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班车穿梭其中,将县城与市区的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巴东大学的校园内,星宁捐赠的量子实验室里,学生们正与清北教授进行全息互动授课。

“做梦都没想到,咱巴东能变成这样!”退休教师王大爷抹着眼泪,在星动短视频直播中展示养老金到账短信,“以前总说年轻人留不住,现在孩子们抢着回县城工作!”他身后,儿子正调试着自家公寓的无土栽培系统,成熟的有机蔬菜通过区块链平台销往全国,每月增收近万元。

财富的奇迹在资本市场同样上演。陈行甲握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星宁集团股票的收益曲线——自投资以来,他的资产从最初的数百万暴涨至24.9亿。“这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增长,”他在新闻发布会上举起股票交割单,“我已将全部收益注入巴东教育基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科技的未来。”

工地上的庆功宴更是将喜悦推向**。智能厨房自动烹饪出千份米其林级料理,机械臂穿梭席间送上香槟。塔吊司机王强穿着笔挺的西装,搂着妻子展示新购的三居室钥匙:“首付用的是年终奖,以后卖电种菜的收入,足够供女儿读到博士!”工程师张磊则收到了星宁总部的调岗邀请——负责全球智能建造技术的研发。

最风光的当属隔壁桃源乡镇的包工头老周。他的智能建造公司不仅拿到3000万工程款和900万奖金,还获赠一辆定制版奥迪——车身镌刻着“科技匠心”的鎏金字样。当他开着新车衣锦还乡时,桃源乡镇万人空巷。镇政府门口,巨大的横幅写着“向科技致富带头人学习”,老周站在车顶挥舞着奖杯,对着直播镜头喊道:“咱泥腿子也能搞高科技!现在公司扩招,月薪三万招程序员,欢迎年轻人加入!”

这场变革的涟漪甚至波及到了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将巴东模式列为“科技扶贫标杆案例”,全国200余个贫困县派团考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来贺电,邀请沈知意分享县域经济转型经验。而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上,沈知意启动了“百城计划”:“巴东只是起点,我们要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寸渴望发展的土地。”

夜色降临,巴东县城的灯光与量子高速路的流光交织成梦幻图景。沈知意站在星宁大厦顶层,俯瞰着这座重生的城市——智能灌溉系统正在为屋顶农场浇水,量子物流无人机划过夜空,远处的巴东大学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调试星达最新款芯片。手机震动,陈行甲发来消息:“今天有个老农民问我,这是不是做梦?”沈知意回复:“不,这是我们亲手创造的未来。”

此时,星动短视频的热搜被“巴东奇迹”霸屏,网友们纷纷晒出对比图:去年的破旧村落与如今的科技新城,满脸沧桑的农民工与西装革履的“数字工匠”。某财经评论员感慨:“巴东的崛起,证明科技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改变命运的杠杆。”而属于中国县域经济的科技革命,正以巴东为起点,向更广阔的天地蔓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