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清变 > 第十八章 没钱就是难

大清变 第十八章 没钱就是难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想出了初步对策,秦川马上又和李明方商议起办盐厂的具体步骤。qiuyelou

盐厂不同于染厂,人不可能每天都做新衣服,可人每天都要吃盐,盐关乎百姓的生活大计,需求数量大,单位成本低,自然需要薄利多销,要多销就要产量大,因此盐厂的起步就要尽可能地大些。这一点,秦川和李明方有共识。

可要把盐厂办的大些,那就需要更多地银子,而现在秦川恰恰最缺的也是这个银子,虽然染厂效益极好,可手中的这点钱还要先满足染厂周转。

秦川叹口气,伸出手去,将烟蒂在茶几上的磁盘里掐灭,顺手又取出一支。

一边点着烟,秦川一边心想:“没钱就是难啊!”

“老李,咱们还是先把地皮买下来,厂址就选在染厂的东边,咱们染厂以东都是空地,又背靠海河,运输也方便。地皮要尽可能地大些,等日后咱们的钱多些好方便再扩大盐厂规模。”

见一提到钱,秦川就有些为难,李明方倒是笑了起来。

见李明方对于缺钱不以为然的样子,秦川不由有些奇怪。

李明方看出秦川的心思,收起笑容正色道:“东家,如果说咱们开工前缺钱,这事不好办,可现在缺钱,那可就容易的很了。”

“为什么?”

李明方的话让秦川很是不解,伸出去取火柴的手也僵在半途。

“是这样,东家。你想,开工时谁都不清楚咱们的染厂能不能做得好,甚至咱们那时就是把染厂押出去,都没有人敢借钱给咱们,可现在不同啊,咱们的色布现在在天津卫可是一炮打响,用不了多久,那些大布商都会蜂拥而至来抢着要咱们的货,人多货少,自然供货的期限就要往后排,咱们就多收些定金,一律三成,这样咱们办盐厂的资金也就充裕了。”

秦川听明白了李明方的意思,那就是用先收布商的预付定金做办盐场的资本。这倒是一个办法,总可解决十万二十万的,可资金缺口还是大。不过,李明方的话也还是提醒了秦川。“

奶奶的,老子怎么把借钱生财这办法给忘了,老子为什么不借款?

“老李,你说咱们现在把染厂抵押出去,能否有人借钱给咱们?”

“能。qiuyelou”李明方肯定地点头。

“虽然东家你兑这个染厂没花多少,可这染厂资产我清楚,总值个四十来万,再加上咱们现在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借给咱们钱,银行和钱庄都不会有太多顾虑。用染厂抵押,借二十万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

见李明方迟疑着没说话,秦川追问。

“老李,有什么话你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李明方看着秦川:“东家,恕我直言,咱这染厂办的不易,现在行情又这么好,用染厂做抵押我总觉得有风险,万一到时有个马高镫短不能及时还上钱。。。。。。”

李明方舔了舔嘴唇道:“其实我觉得咱们应该找人入股,咱们和对方合股建厂这样比较稳妥。”

“不行,绝对不能找人入股。”秦川坚决地摇了摇头。

笑话,这么好的生意老子怎么会找人入股?

如果有谁同意我溢价个百八十万的,那倒是还可考虑一下,老子这盐厂可是个会下金蛋的金鸡。现在这个时候,天津卫这些富豪们,恐怕还都没有溢价这个概念,真要溢价发股根本不会有人肯干。

虽然秦川很理解李明方为染厂着想的心思,可这并不代表秦川必须照顾他的感受。

李明方心有不甘地思谋着如何劝说秦川,斟酌着语句,语气诚恳地对秦川说。

“东家,咱们染厂有今天这个局面,实是来之不易,我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能把染厂抵押出去。。。。。。咱们应该。。。。。。”

见李明方还有些犹豫,秦川不满地道:“老李,有什么话就直说,难道我还会怪罪你不成。”

“好了,老李,你还是说说天津卫这些大盐商,包括那些富豪的情况,咱们看看谁最有可能和咱们借钱给咱们,哪个又能帮我们,咱们认可出高息。”

秦川不想再在这件事上和李明方纠缠下去,催促李明方说下一个话题。

李明方知道秦川已经打定主意,不好再劝,只得起身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开始给秦川介绍起来。

“要说富豪,咱天津卫最有名的还属津门八大家。”

“你说的,可是韩、高、刘、石、穆、黄、杨、益照临这八大家?”

秦川一边点燃第三支品海,脸上一边挂着一副这我知道的神态。

李明方终于找到显示对秦川武断不听劝告表示不满的机会,毫不掩饰嘲笑的意味,不由撇了撇嘴。

“东家,你说的这都是老黄历了,那是津门老八大家,这些家在天津卫发家的早,许多都是从康熙年间就崛起,再晚点的也是咸丰初年。”

“咸丰年间天成号韩家就靠海运起家;益德裕高家是靠盐务起家;杨柳青石家起家的最早,早在明代就以漕运发家;靠贩运粮食起家的是土城刘家;靠茶叶和粮食起家的是正兴德穆家,是在同治年间发家;振德黄家和长源杨家是同治初年靠盐务起家;老八大家中声势最赫的是益照临张家,是盐务和钱庄起家,张家自同治年就包了河南安阳、汤阴、林、淇四县的岸引,又租了房山、良县的岸引,年销盐23642引和一千四百多万斤。”

“八大家之中,发家主要依赖盐务发家的是高、黄、杨、张四家。石、刘两家不仅是大商家,同时还是天津卫最大的地主,尤其是杨柳青石家,家主号称石万千。其他家族发家后也多半广置田产,比如穆家、杨家、张家。这八大家除了购置田产,后来又根据自己的家底和喜好,广泛投资各个行业,他们投资比较集中的,多是为所他们喜好行业,有当铺、粮食贩运、钱庄银号、绸布庄、杂货等。”

“天成号韩家虽然靠海运起家,养着数十艘海船,可也还贩运粮食,开当铺。长源杨家除了包了四个县的盐引,还在天津卫、京城开了二三十座当铺。这八大家,在咸丰、同治年间财势最为显荣,其后便有的开始败落,比如益德裕高家。其他的,多半也大不如前。”

“现在天津卫又有了新八大家,不过说是八大家,其实是九家,市井的顺口溜是: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新增的四家,卞家是靠进口洋布起家,益德王家是开钱庄起家,李家是盐务,华家是靠盐务和油坊茶庄起家。。。。。。”

听着李明方的介绍,秦川渐渐对所谓天津卫新八大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这八大家中,由于种种原因,秦川最看重的还是益德王家、冰窖胡同李家、卞家和长源杨家。

益德王家创业人王益斋,从代为盐商收购苇席、麻袋起家,最后开设了益德号钱庄,足见其头脑精明经营有方。而且,在秦川前世的记忆中,关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立,都和王益斋的儿子王奎章、孙子王益孙有关。

秦川之所以看重李家,倒不仅仅是因为李家财大气粗乐善好施,而是因为李家二代的四个儿子都是官身,长子李士铭户部员外郎,次子和三子都是国史馆编修,最小的儿子也是候选道。

至于卞家,则是卞家家主卞荫昌本人在工部、法部、户部都任过职,交游广阔,在天津卫商界极有威望,日后和他多打交道,办起事情容易些

最主要的,还是卞家开设了隆顺榕药庄,那里可是大名鼎鼎的藿香正气水的老家,尤其是隆顺榕日后还有几个第一,第一个中药片剂、第一个中药酊剂、第一个中药静脉注射剂、第一个中药颗粒剂都是在隆顺榕产生的。

天后宫北街长源杨家,祖籍陕西长安府,最初经营银楼,后来经营盐务,除了有天津卫最大的盐店杨成源盐店,还在咸丰年间就包了直隶武安、涉县、邯郸、磁县的盐引。家主杨春农虽为经营有方的富商,却不仅好藏书读书,偏生对于做官还生性淡薄,有功名,被选为吏部郎中,可他却不肯赴任,自称盟鸥园主人,只要不做生意,基本上就是在他那座名叫还读书斋里读书写字。

原本生性淡薄的人就不适合做商人,更不可能是个合格商人,可偏偏这个杨春农就把杨家这么大的一个产业搞的红红火火。而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杨春农的儿子杨少农,现在就是天津芦纲公所的纲总。据李明方所说,这个杨少农还和塘沽盐业大使燕凤声有莫逆之交。

盐业大使是个八品官,就是塘沽盐场的总管。

所谓芦纲公所,就是长芦盐商的行业协会,纲总就是会长,通常担任纲总的都是大盐商,经公举呈报长芦盐运使加以委任。

如果长源杨家能和他合作,那开办盐厂可就会省了很多麻烦。

至于和其它几家的合作,那还得再等等。

秦川心想,和他们合作的事情,还是等这盐厂走上正轨再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