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遇玄奘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遇玄奘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松赞干布颔首,再一次行礼,没有第一时间答复。

郭正一道:“你是大唐的客人,自便。”

松赞干布回到了住处,这个在长安城的宽敞院子,这种宅院在如今的长安城很值钱,那时候是礼部布置下来的。

在这里还有两个吐蕃人照顾着生活起居,既然是礼部的官吏安排的宅院,那么在这里也不用给任何的银钱。

松赞干布在院内的椅子上坐下来,双手放在膝盖上,想着郭正一说过的话语。

第二天,休沐之后,每到这个时节的长安城显得更加繁华,朱雀大街上的行人也更多了。

松赞干布习惯了这种景色,每天的早晨,长安城的早食中最丰盛的就是饼食与肉食,走过一条条街巷,来到一处食肆前,这里就有正在吃着饼食的人。

松赞干布在这里吃了一碗水盆羊肉,搁下了筷子给店家付了银钱。

在食肆内,用饭的还有突厥与西域人,西市街头总是有很多这样的人。

今年在长安城的吐蕃人并不多,松赞干布从西市一路走,离开了长安城,的确没有受到任何的盘问,也没有人阻拦。

心中诧异之余,松赞干布还是若无其事地沿着官道走着,直到走上热闹的咸阳桥,也依旧没有人阻拦与盘问,后方更没有官兵来追赶。

松赞干布在冷风中咳嗽了两声,脚步不紧不慢地走着,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咸阳桥的人群中奔跑而过。

松赞干布特意放慢了脚步,甚至在桥上买了一碗酒水。

“客人,三钱。”

松赞干布递上三枚铜钱,便又朝着咸阳桥的另一头走去,过了桥之后买了干粮与一双鞋子,再买了一匹马。

就这样松赞干布骑着马走得并不快,一路朝着西边而去。

先前出来走动,可能只是走动,如果这附近有不良人的话,买了马匹与干粮,肯定是要出远门。

不良人得知这件事肯定会去禀报,之后就会有人来追赶。

在周遭中,这些看起来像寻常人家的人们,其中很有可能有不良人,如今的关中不良人遍布长安城各个坊市与关中各县,都受京兆府与大理寺,或者是军中差遣。

心中就这么想着,松赞干布让马儿加快速度,走了一天直到黄昏日落。

松赞干布过了泾阳,走在前往陇西的官道上,再回头看去也没见到后方的官兵,好似真的没有人来追赶。

定了定心神,松赞干布连夜策马,星夜兼程跑了一夜,直到天亮了后方还是没有追兵。

松赞干布找了一处驿馆,休息了一天。

接连几天,松赞干布离开长安之后,便一路朝西而行,快到河西走廊的时候,距离出关只有一天的路程。

天可汗的兵马没有来捉拿自己,也没有追兵。

进入河西走廊,松赞干布从武威郡离开,甚至这里的官兵也没有来查问,没有阻拦。

一直到了姑臧城,松赞干布在这里住了下来,有一个吐蕃人神色激动地跑来,用吐蕃人的礼仪恭敬地道:“赞普!”

来大唐治病也快十年了,这十年间病情好转了,但却白了头,没想到吐蕃的孩子还记得自己。

听到赞普有些虚弱地咳嗽声,这个吐蕃人忙扶上前道:“赞普,我是达占东塞。”

吐蕃的孩子看起来年纪比关中的同龄人成熟,他擦着眼泪道:“赞普走时我六岁。”

松赞干布回忆着,他知道达占东塞,他比钦陵还年幼。

现在的达占东塞也就十六岁,却已十分高大了,松赞干布又轻咳了两声。

“赞普是要回来了吗?”

松赞干布没有当即问话,而是与他一起走入了驿馆,两人用吐蕃语交谈着。

话语中,松赞干布知道了吐蕃的近况,随着达占东塞一起来姑臧城的,还有一大群孩子。

达占东塞如今在吐蕃的崇文馆读书,也是吐蕃崇文馆教出来的一批学子。

松赞干布问着他有关现在的吐蕃的近况,当看到一群孩子捧着书卷来到面前时,这位赞普高兴地笑了,在长安城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吐蕃孩子。

松赞干布抱起一个孩子,大笑着甚至眼角还有些热泪,十年了,这十年间是松赞干布最高兴的一天。

在达占东塞讲述下,其实这些孩子都过得很好,尤其是唐人的官吏,他们对吐蕃的孩子尤为关照。

松赞干布问道:“我崇文馆会与我们的人抢孩子?”

这是当年的传言,达占东塞解释起了这件事的起因,其实并不是崇文馆与吐蕃人争抢孩子,是那些吐蕃的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去唐人的学馆读书,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读了唐人的学识,以后就不是自己的孩子。

就因这种恐惧,吐蕃的父母与崇文馆的夫子们经常有矛盾,为此甚至还动过手。

矛盾与误会总归会化解的,唐人没有用刀兵化解矛盾,而是经常与吐蕃人的孩子玩闹在一起,之后唐人的夫子用另外一种方式与吐蕃的孩子相处,并且慢慢地教会了他们的关中话。

就这么过去了三五年,吐蕃的父母才慢慢接受了唐人的学馆,有孩子们去学馆读书,回家还能带回来一床厚实的被褥,甚至还能给吐蕃人看病。

如此一来,唐人与吐蕃人越来越和谐,达占东塞一脸的严肃地道:“赞普,还是有很多人对唐人有成见,试图让我们与唐人为敌,大相回来了,就有人想要大相与我,还有很多的吐蕃人,继续与唐人为敌。”

松赞干布反问道:“你们想与唐人为敌吗?”

驿馆房间内的孩子们都沉默了,达占东塞也没有当即回答,还能听到房间外,的喧嚣声,那都是驿馆人们话语声。

达占东塞道:“赞普想要与唐人为敌吗?”

松赞干布盘腿而坐,他一个人从长安城一路来到了姑臧城,从窗外看去就能见到繁华的街道,他还记得以前的姑臧城是很荒凉的,没有这么多的人,也没有这么多的屋子,甚至都没有城墙。

那时候只有一小片残垣断壁与断成两截的石板,告知过往的人们这里是以前的姑臧城。

吐谷浑王还在的时候,就连姑臧城的遗迹都快被拆完了,直到现在唐人又将这座城建设起来了。

城中往来的胡人也不少,这些胡人都说着关中话交谈。

强大的大唐有一位强大的天可汗,在这位天可汗的统治下,胡人突厥人都是天可汗的子民。

松赞干布想起了他在长安城看到过的政令,天可汗建设了安西大都护府之后,都已经开始让西域人交赋税,大唐有了西域的赋税,会更强大的。

达占东塞又问道:“赞普?”

松赞干布摇头道:“不能与大唐为敌,一旦与唐人为敌,吐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战争。”

看着孩子们抬首看着自己的眼神,松赞干布伸手轻拍了拍这个孩子的头,笑道:“回吐蕃。”

闻言,一群孩子欢呼了起来,直到孩子们都离开了房间。

屋内就剩下了达占东塞,松赞干布道:“我不会与大唐为敌,我不能保证将来的人会不会与大唐为敌。”

达占东塞忙行礼道:“是的,赞普。”

看到达占东塞与孩子们的笑容,坐在屋内的松赞干布接过糌粑,吃着糌粑熟悉的味道。

又接过达占东塞端来的奶茶,松赞干布就觉得满足了。

姑臧城很美丽,美丽得让人不想离开,在这里能够听到各种歌谣,各种语言,还有跳舞胡人,欢呼的突厥人,还有举着酒碗的关中人,各种各样的人居住在这里。

离开了长安城,一路来到这里,松赞干布觉得很恍惚,有一种不真实感,就像是一场大梦,要是这场大梦醒来,自己应该还在长安城的宅院内。

可当松赞干布踏实地睡了一晚,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在姑臧城,这不是一场梦,他真的已离开长安城来到了姑臧城,并且是一个人策马而来,没有人阻拦,没有人盘问,没有人追赶。

松赞干布又见到了更多的吐蕃孩子,这些孩子是来姑臧城买书籍的,他们买了书籍与纸张就回去了,甚至还有吐蕃孩子拿着皮毛与马匹与人交换笔墨。

松赞干布不想这么快离开姑臧城,而是留在城内,有时候松赞干布觉得天可汗忘了自己是吐蕃赞普,大概等到天可汗想起了吐蕃赞普很重要,会派人再来追赶。

松赞干布在这里等了一天又一天,等到达占东塞带着孩子们都离开了,也没有等到天可汗的兵马来捉拿自己。

直到塞外的寒风又一次席卷了西北,大风带着如沙一般的风雪席卷而来,淹没了姑臧城与河西走廊。

松赞干布还住在这个驿馆内,见到了疾风暴雪席卷,飘过建筑时出现如水流般的痕迹。

驿馆内的灯火很昏暗,松赞干布走出房间本想用饭,外面的风声依旧。

今天的客人很少,松赞干布见到一个僧人坐在这里。

在姑臧城僧人并不少见,西域僧也不少,在这里见到一个僧人不奇怪。

松赞干布看着这个和尚的背影,外面的风雪呼号,他就坐在一盏油灯边,正执笔书写着。

这个背影很熟悉,松赞干布带着一些不确信,迈步走上前。

当看到这个和尚的正脸,松赞干布又觉得恍惚,低声道:“玄奘?”

“原来是赞普。”

松赞干布在他桌边坐下来,问道:“他们说你不在关中了。”

玄奘搁下手中的笔,吹拂着纸张上的墨迹。

如此,才看清纸上写着的字,这四个字为人为心。

玄奘是个僧人,也是佛的弟子,他很虔诚,也很固执,松赞干布想起了当年玄奘路过吐蕃时,修建了佛像。

为人为心其实是朝中理念,玄奘不写佛号而是写朝政理念。

松赞干布问道:“你现在还会念佛吗?”

玄奘回道:“做什么与念什么无关,我正在教书,如今休沐便来姑臧城看看书籍,崇文馆的书籍每年都会补充,我每年都要来这里看书,看看明年要教孩子读什么。”

再一想,玄奘又道:“今年的数术与地理又增加了学识,一边教给孩子们,一边自己也要学,一边学一边教,不知不觉这么多年了,学得越多,就越能明白皇帝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江山。”

玄奘的身边放着一个包裹,包裹很大看起来该是装了不少书卷。

玄奘道:“我有六十个学生,今年有二十个人要去长安城,现在的学子就是这样,每个学成的孩子都可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

松赞干布安静听着,以前的玄奘是一个很虔诚的人,现在的玄奘看起来也是一个很虔诚的人,现在他虔诚于学与教。

真正看到他,松赞干布还有些不敢相信,一个念了半辈子佛经的人,竟然开始教书了。

玄奘收起纸张,又道:“每当迷茫的时候就写一些这样的字,写多了就不会迷茫了。”

外面的天色已经入夜,十余年不见的两人在这家驿馆内聊了一夜。

玄奘现在过得很好,朝中与崇文馆的人都没有打扰他,看来这件事肯定也是天可汗授意的。

松赞干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唐发生的事多半就是皇帝想要它发生的。

何况是一个如此集权的皇帝,这位皇帝想要天下是什么样,这天下就会是什么样的。

天亮的时候,风雪也停下了。

驿馆的门打开,两人在门前分别,松赞干布与玄奘做了一个约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这里相会。

松赞干布离开了姑臧城出关走到了塞外,从河西走廊一路走到了沙州,走了五天到了青海。

在这里松赞干布见到了很多的吐蕃牧民,见到了吐蕃都护府的都护李安期之后,松赞干布独自一人坐在帐篷中开始书写策论,吐蕃的赞普拿着中原人的笔,写着中原人的文字,一篇让大唐如何治理吐蕃的文章逐渐成篇。

大唐要如何治理吐蕃人,是天可汗最想要得到的答案,松赞干布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会是什么样的,但他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帮助天可汗,只帮这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