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六十三章 固执的突厥将军

孟浩然出生在乾庆二十一年的春天,李承乾听着慎弟的解释,孟浩然出生在襄阳,而且是个富裕人家。

李慎恭敬地站在一旁,行礼道:“皇兄,就这些了。”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倒也没什么好査,李承乾也习惯了看着这些人杰一个个出生在盛唐,在盛唐长大。

盛唐是从战火走出来的,因此现在的唐人依旧尚武。

承天门前,稚奴的表演结束了,那个大炉子又一次熄火了。

李治颇有成就感,递上图纸。

李慎也是一脸的期待。

李承乾还未打开图纸看,吩咐道:“慎弟,近来你去一趟河西走廊吧。”

李慎的神色惊疑不定。

“朕打算在河西走廊建设一座大城关,就在嘉裕山边。你与稚奴可以一起去,这是一个为期数年的工程。”

看了眼还站在一旁的李治,李承乾又道:“稚奴,你可以将炉子也带去,朕让徐孝德安排了很多工匠,你可以让那些工匠帮你。”

小鹊儿道:“父皇前两年就开始安排了,少府监那些手艺精妙的工匠都派去河西走廊,说是开设一个专门用来铸造铁器的大城。”

李治有些恍惚,“当真?”

小鹊儿道:“父皇给少府监的旨意,都是我亲自送去的,岂会有假。”

能够招募最顶尖的工匠,将大量的铜铁资源整合在一起,也只有皇帝能够做到,李承乾提起笔在图纸上做着修改,一边道:“把轮子放在炉子下应该会更好,热气是往上走的,利用往上走的热气是对的,但朕觉得换向阀应该在上方,不应该在下方。”

正说着,李承乾将图纸倒过来,重新交给他,道:“这样去试试?”

李治忽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与他多年前想要造车的想法不谋而合,似乎理所应当的,轮子就应该在炉子下方。

按照皇兄的指点讲这个炉子完全可以造成一驾车,再一想……这驾车要成什么样,李治便一点头绪都没有了。

一样东西从有到无是很不容易,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这种锅炉可以推着轮子转。

乾庆二十一年秋,长安城外准备了一支兵马,这支兵马是由工部尚书徐孝德带队。

李承乾正在皇宫看着於菟正执笔在一份考卷上做题,这道题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道论述题,从皇帝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道题其实简单,就像是先前掌握生产工具的杜荷,对皇帝来说解决这个麻烦就很简单,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可以用很多种手段,将对方的生产工具占为己有,并且将这个生产工具,迅速地普及。

成为更多人的生产工具,这就像是拿杜荷的造纸术来说,朝中先买下杜荷的造纸术,再将其交给各个村县,进行生产竞争,从而完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筛选。

如果皇帝得到了某种生产工具,大可以将这个生产工具交给所有的子民,因对皇帝来说,一旦生产工具与赋税相关,那么皇帝的利益与广大的群众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又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集权与资源整合的能力。

那么继续往下论述,从生产关系又可以剖析出社会关系。

於菟用了一个时辰写完了这道论述题,论述题是最难的,也没有唯一正确答案,他神色不安地将答卷交给了父皇。

李承乾正看着答卷,年迈的杨内侍快步而来,他拄着拐杖,正要开口。

於菟忙上前去搀扶这位年迈的老内侍。

见状,他先有躲闪,却见太子已扶住了自己手臂,道:“岂敢让太子……”

於菟道:“您若在父皇面前站不稳,岂不是在父皇面前失仪?”

杨内侍浑浊地双眼又看了看陛下,禀报道:“陛下,晋王与纪王已随徐孝德前往河西走廊。”

“动身了?”

“是的,一个时辰动身的。”

李承乾颔首道:“朕知道了。”

杨内侍朝着太子笑了笑,而后站到了一旁。

李承乾看罢了答卷道:“你觉得当一个皇帝是该成全他人,还是更利己一些。”

於菟迟疑道:“儿臣觉得待人以诚很重要。”

李承乾收起了这份答卷,给了杨内侍一个眼神,而后让殿内的其余人都离开,殿内就剩下了皇帝父子。

殿内,李承乾向儿子讲述了一个物质世界中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安静的新殿内,李承乾向儿子揭露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真相,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残酷的。

随着阳光西斜,於菟认真地听着父皇的话语,价值观被一次次地冲击洗礼着。

於菟道:“父皇,贫富差距的终极真的如此可怕吗?”

李承乾道:“两晋时期,世家正值巅峰,他们相互联姻控制资源,一旦教书的资源被控制就会出现上品无寒门的局面,人不能被异化,当一个人学会了创造,那么这个懂得创造的人可以创造出数以千万倍的财富。”

“倘若教书的资源被少数人掌握,那么底层与上层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贫富差距的终极图景下,当上层与底层的教育认知被无限拉开差距,这就像是有的人还在学加减法,而同样年龄的人却已掌握几何数术,其实本来大家都该在同样的年龄学到一样的知识。”

“但得利者不是这么想的,如果上层与底层差距真的已到了如此地步,那就会成为两种人,准确地来说教育认识的差距,所造成的最终乃至终极的结果,就是会让原本一样的人成为两种不同生物。”

“这正是当年世家与底层人的区别,因此人口越来越少,对世家来说这世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口,你跟着来济学过史书,他老人家说过中原最黑暗的时期在哪儿吗?”

於菟回道:“汉末战乱死的人最多,两晋之后的中原却是最混乱的。”

李承乾又道:“所以朕一直坚持着支教,支教已成了我们李唐社稷的命脉,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维系好它,监察与刑部需要看紧了,遏制世家与士族出现的弊端,同时要致力增加生产工具,提高人们的创造力。”

“只有创造才能让生产力更上一个台阶,是社稷突破生产力桎梏的重要契机。”

直到傍晚时分,於菟才离开新殿,这位太子没有直接去东宫,而是坐在承天门前擦了擦了汗水,似乎在释放着心中的压力。

裴炎正巧路过见到了坐在承天门边上的太子,上前行礼道:“太子殿下。”

於菟也站起身行礼,道:“见过裴侍郎。”

裴炎又见太子擦了擦汗水,道:“殿下可有心事?”

於菟摆手道:“没有。”

裴炎神色了然,便言语了一声告退,就离开了。

刚年满二十的太子坐在承天门前,好几次深呼吸才平复了心绪,父皇的学识就像是一池深不见底的池水,永远看不到底。

而父皇所讲的多数学识听起来又觉得朦胧,他苦涩一笑,或许自己真的没有这么聪明。

乾庆二十一年,冬。

朝中又一次说了太子的婚事,这天夜里上官仪又被太上皇召见,听说是在夜里……上官仪喝得酩酊大醉。

翌日,李承乾正在喝着一碗粥。

苏婉脚步匆匆而来,行礼道:“陛下,父皇与母后都说了,让於菟与上官婉儿成婚。”

李承乾笑道:“好。”

这些年朝章政事一直很稳定,南诏都护府大将军李义琰带着三千兵马扫平了骠国各地,向朝中进献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从骠国途经南诏翻山越岭送到了长安城。

兵部尚书于志宁禀报道:“陛下,这是骠国国王愿意将大半的国土进献给大唐。”

李承乾笑着道:“朕能拿的,岂需他给!”

于志宁会意一笑,又道:“臣领命。”

乾庆二十二年,今年的大朝会尤其热闹,大唐正在远征,一个叫王孝杰的将军继续向着大食远征,他甚至在波斯旧地成婚,与一个女子有了三个儿子,李承乾封了他一个波斯太守,统领波斯全境兵马,所扫平城池土地皆是他这个太守的管辖。

在远征大食的还有一个塞人王,以及天竺各部,自葱岭一战十年后的大朝会上,皇帝又下达了旨意。

大唐要以吐蕃与葱岭两地为跳板,向着西方进发,派出更多的官吏,更多地支教夫子。

支教,外交与战争就是皇帝的三把利刃,对如今的皇帝来说,这场远征远远没有尽头,打到哪里算哪里,只要大唐旗帜所矗立的地界,那就是唐人的领土。

大唐的领土已到了东面的大海,有一个叫苏定方的老将军正在不断安排人犯送出海,至今没有任何的进展。

而乾庆二十四年,大唐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太子终于成婚了,东宫的太子妃是一个名叫上官婉儿的姑娘。

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许多大唐功臣与朝中重臣都来赴宴。

许敬宗像是个老顽童,他拍着上官仪的肩膀道:“当初觉得你上官老弟是个很踏实的人,没想到这么多年,你藏得这么深。”

闻言,上官仪神色僵硬地道:“下官藏什么了?”

许敬宗低声道:“你竟然打东宫太子的主意!”

听到对方醉醺醺的话语,上官仪板着脸解释道:“下官从未打过东宫太子的主意。”

在看对方咄咄逼人的目光,上官仪很想解释,可再一想又觉得不对,似乎是解释不清了,从自己成为东宫太子舍人的那时候开始,就解释不清了。

看着孙女如愿嫁给了她想嫁的人,上官仪擦了擦眼泪,低声道:“罢了,老夫不解释了。”

站在后方的狄仁杰叹息一声,现在的许敬宗成了许老头,越来越讨人厌了,看着他醉醺醺地模样,狄仁杰上前搀扶。

上官仪道:“有劳狄小子你照顾他了。”

狄仁杰道:“家父叮嘱小子要照顾好老先生。”

今天这场太子大婚甚至还有大象助兴,长安城解除了宵禁,皇帝并没有与群臣庆贺的太久,而是让父皇主持宴席,自己则去了长安城中。

在长安西市的街巷尽头,这里有一个大宅子,李承乾在李道彦的护送下走入这座院子。

这座院子里有着不少的突厥人,这里墙上挂着许多突厥人的装饰。

李承乾一直走到里屋就能够闻到浓重的药味,看到碗中的人参便蹙眉加快脚步。

一个突厥少年人跪在地上,道:“天可汗,父亲他……”

讲话的少年人正在哭着,他是阿史那社尔的小儿子。

李承乾走入屋内,见到了当年那个骁勇的突厥战士,当年的阿史那社尔受了十余处刀伤,几度血都要流干了,还能活下来。

而现在,老迈的阿史那社尔,枯瘦如柴。

见到天可汗来了,阿史那社尔要从病榻上坐起身行礼。

李承乾按住他道:“你不用多礼。”

阿史那社尔抬首,眼眶中还有泪光闪烁,他道:“天可汗不要再浪费药材了,喝得再多也会吐出来。”

李承乾抓着他枯瘦的手道:“按照当年约定,朕会将你与颉利可汗葬在一起。”

“谢天可汗。”他低声回应了一句,又道:“谢天可汗一直没忘了往年约定,末将这条命是天可汗给的,当年末将就该死在漠北人的刀下,活了这么多年都是天可汗借给末将的命,末将早该死的。”

李承乾道:“你万不可这么说。”

“末将告罪,末将不能再为天可汗征战了。”

李承乾缓缓道:“你为朕,为父皇,为大唐征战漠北,征战天山,征战辽东,你做得够多了。”

李承乾在这里陪了一夜,第二天阿史那社尔的孩子再也叫不醒他,就连身体都凉了。

来看望阿史那社尔的还有上官仪与许敬宗,他们与这位突厥将领的关系也不错。

李承乾吩咐道:“让他安葬吧。”

“喏。”

阿史那社尔是一个固执的人,他固执了一辈子,只认颉利这一个突厥可汗,其余的突厥可汗他一概不认,除了他认可的天可汗。

他是很典型的英雄崇拜者,他只会向英雄好汉效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