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五十八章,李财计算吓百官

情结大明 第五十八章,李财计算吓百官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他没想的是,一向残忍多疑的当今皇上,不但没有当场杖毙这位狂生,还对李财这个狂生特别的好,还把自己的长公主朱镜静嫁给此人,对他这个推荐人也没有任何的责罚。

“臣附议!”“不敢在陛下面前,说半句假话。”尤其是身为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三吾,更是那场殿试的主持者。并且还在当今皇上面前,对这位狂生极尽褒奖推崇。

“臣恳请陛下早日诛杀此贼,防止妖言弥漫!”

“启禀上位,臣难以苟同胡相之言。”

“刘爱卿,此人可是与你颇有渊源。”

“此等宵小,还没进我大明官场,就敢妄议朝政,故弄玄虚,妖言惑众。”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刘三吾,淡然一笑:

“刘爱卿,你可知道陈述此事的是何人?”

连他仨都没有异议,朝堂上哪还有官员站出来说话的。

“陛下,倘若微臣没记错的话,该狂生就在数天前的殿试上,公然炮轰传承数朝的科举取仕制度。”

朱元璋知道胡惟庸与李善长既是同乡,又是姻亲。

“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假如这一政策若违背了这一初衷,臣以为废除也罢!”

“不杀此人,朝廷威严何在?皇家颜面何在?”

刘三吾这些天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朱元璋脸色阴沉了下去。

哪知道出了那么大的纰漏。

毕竟,李财院试第一名,就是他这位大学士录取的。

闻言。“…”

“朕就想听你说句真话!”

“刘爱卿!”

刘三吾俯身在地,声音高亢,发自肺腑。

结合李财俊逸容貌,刘三吾认为此次殿试,状元非李财莫属。

要知道敢在朝堂上数落这位暴虐皇上的,无一不是杖毙下场。

也是胡惟庸与淮西勋贵们之间的纽带。

“上位带着臣等推翻元酋,建立大明,不就是希望全天下老百姓都有田种,有饭吃?”

朱元璋言辞切切,听得刘三吾热泪盈眶,伏地不起。

朱元璋目光微凝,语气加重:

一直沉默不语的大将军徐达突然开口道:

“刘爱卿,起来说话。”

朱元璋此言一出。

李善长虽然赋闲在家,却是淮西勋贵们的领袖。

引得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刘三吾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徐州府贡生李财还是刘三吾在会试中,亲笔录取的第一名。

然而让满朝文武大跌眼镜的是,朱元璋这次居然忍了。

这位徐州贡生,半年前前殿试上,引得皇上高度的兴趣,也引起了朱元璋后面很多的事情。不离的去李财家里还有医馆。

这时,旁边右丞相胡惟庸出列,朗声奏道:

眼看胡惟庸与李善长一唱一和。胡惟庸简直恨透了李财,毕竟还有杀子之仇没有报,只要有机会就会上眼药的,只是无可置疑的。

徐达、刘三吾、傅友文在朝堂上也算正直清廉的官员了。

“不过,老臣绝对做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

“依大明律法,当斩。”

刘三吾浑身一震,身子更是伏地不起,高声奏道: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朱元璋不露声色,没理会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口诛笔伐,而是饶有兴致的盯着刘三吾。

当初在会试阅卷时,看到李财的八股策论,认为是难得一见奇才。

看来自己小心谨慎了半辈子,还是要栽倒在朝堂之上。

“臣以为,这狂生虽言辞犀利,有大逆不道之嫌,但其中的观点,并非无稽之谈。”

“该立斩不赦,不,该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不等刘三吾把话说完,朱元璋打断了他:

“咱先不说你之前在朕面前,推荐之罪,你就这件事说说,公田补贴俸禄这一政策,对我大明到底是良策,还是弊政。”

今天在坐的除了大将军徐达公务在身,韩国公李善长赋闲在家外,其他三位都是半月前殿试的亲历者。

本以为以朱元璋残忍、多忌讳的性格,这位狂生必将被当场仗毙奉天殿。

“若真如之所言,公田补贴俸禄之策造成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其后果与前朝又有何异。”

不过,还是应了一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原来是这个狂生,他不是已经开始做郎中了吗??怎么还敢大放厥词,非议朝政?!”

连冷眼旁观的徐达也是一阵愕然。

刘三吾三叩九拜,这才起身。

刘三吾在为青年才俊李财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不尽为自己担心。

刘三吾伏地道:“臣不知!”

在老朱的眼里。

刘三吾长叹一声,一脸苦笑跪倒在地,“回陛下,臣有罪…”哪知这家伙在殿试时,突然抽风一般。

铿锵有力的声音,震得在座诸大臣哑口无言。

胡惟庸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长大了嘴巴傻愣愣站在那里。

韩国公李善长也很纳闷。

这位国公爷常年带兵在外,甚少参与国事讨论。

即使参加,若非涉及军事方面,否则很少发表意见。

皇上又遇到什么事了?发这么大脾气!

半响。

经过刘三吾这一剖析,加上秘折上的数据,朱元璋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次讨论的议题,与军事毫无关联。

“好好好,难得你记得这么清楚。”

岂有此理!

“那就真的应了李财所言,‘大明危矣’。”

朱标接过秘折,看了几眼脸色也瞬间阴沉了下来。

每个官员都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

当今皇上爱女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祺。

朱元璋脑门上的汗都渗了出来,呼吸也是变得急促起来。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告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全家七十余口,全部被斩。

“那朝廷上下岂不是乱成一锅粥?”

朱元璋不动声色抬了抬手。

谁都知道自从扬州舞弊案和空印案后,朱元璋脾气变得越来越坏,早就不是当初一起打天下的那个朱重八了。

“宣都尉毛骧觐见。”

“臣仔细将贡生李财之言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此子所言颇有一番道理。”

李祺有了驸马爷的身份,也就相当于朱元璋的半个儿。

呯!

然后用力一拍御案。

就见都尉府都尉毛骧身穿飞鱼服,斜跨绣春刀,快步走进御书房。

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一时让他不知如何回答。

此言一出,李善长冷汗瞬间从额头渗出。

这时,朱元璋拍案而起,大喝一声:“够了!”

刘和一甩拂尘,尖声宣道。

就在这时,太监刘和进来禀告:

“启禀陛下,都尉府都尉毛骧求见。”

“刘三吾,伱不要因为这狂生是你的弟子,就盲目庇护…”

李善长作一长揖,朗声回道。

你徐天德起什么哄,就因为一个狂生妄言,竟然要废除?

他凑什么热闹?

还有。

结合朱元璋今晚突然召见,老谋深算的李善长意识到了什么。

这些年,自己虽赋闲在家,却一直没闲着,通过管家李九在外,巧取豪夺大肆收购良田。

“你的这些话,都是假设推断出来的,毫无根据可言。”

下面众人忍不住心猛的一揪。

紧接着脸色变得青一块白一块。

“倘若仅凭推断就认为皇上亲自拟定的政策有悖,那皇上颁布每一项政策,是不是都要拿来推敲一番?”

“老咯,不中用咯,也不知道他们将上位赐予的田地打理的怎样,回去一定好好询问一番。”

“宣!”

太监刘和眼疾手快,赶紧上前帮朱元璋揉捏起来。

公田补贴俸禄之策,已经执行好几年,在官员中反响很好。

说到这,刘三吾抬头看了眼朱元璋,对方示意他继续,然后接着说:

“如若这些农民放弃田地,低价转卖给官员士绅,然后从他们手里租地来种,反而负担减轻。”

朱元璋狠掐眉心,盯着李善长问道:

“百室,咱当年赐你公田多少亩,你可还记得?”

李善长上前就要反驳。

李善长自以为做的隐蔽,也没在意。

朱元璋将秘折递给身旁的太子朱标,一双虎目瞪着众人。

事情也正如李善长所想的。

眼见朱元璋脸颊涨红,双眸喷火,李善长不敢再争论下去。

相比于当年皇上赐给的三千亩良田,现在足足多出了数倍。

“一旦遇到饥荒年景,老百姓无田可种,朝廷无赋税可收,岂不是天下大乱?”

朱元璋展开秘折,看了下去。

毛骧来到御案前,单腿跪地,双手将一份奏折高举头顶:

“臣,亲军都尉府都尉毛骧有秘折启奏。”

看完。

“回上位,洪武五年,上位赐我等六位国公,良田三千亩,老臣岂敢遗忘。”

目光冷冷的注视着众大臣。

这时,一直准备反驳的李善长再次站了出来,高声道:

“大胆刘三吾,尔敢在圣前一派胡言!”

整个洪武朝的官员谁不知道,当今这位皇帝最护犊子。

听到这里。

朱元璋调整了一下情绪,狠狠瞥了眼李善长,对欲言又止的刘三吾道:

“刘爱卿,我看你有话要说,说吧,最好知无不言。”

说完,闭上眼睛,手抚额头轻轻搓揉。

李善长思虑片刻,躬身回道:

“回上位,老臣这些年一直在家颐养天年,家中大小事务皆由李祺会同管家执掌。”

“陛下将公田赏赐给天下官员,按品位大小从几千亩到数亩不等。”

然后一挥手,毛骧退了出去。

“想我朝大小官员不下数万,这么多官员,这么多良田皆不纳税,这负担必然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不堪重负啊!”

就是驸马爷遇到天大的事情,看在公主的份上,这位皇上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必然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农民都将手中的良田卖出。”

“到时候,田地尽掌握在官员士绅手里,还有谁向朝廷纳税?”

李善长玩了个心思,将其子李祺推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魏国公所言深以为然。”

李祺是李善长的长子,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当朝驸马爷。刘和赶紧上前将毛骧手上的秘折取下,快步递给御案后的朱元璋。

朱元璋冷冷一笑,接着问:“百室,三年了不知你家良田还有多少?你可有计算?”唯独自己大儿子李祺因驸马身份,被赦免。也算给李家留了个种。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