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六十章,无孔不入锦衣卫

情结大明 第六十章,无孔不入锦衣卫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现在,刘伯温重病在身,百室你就不能像从前一样,遇到困难帮朕拿拿主意?”

“微臣不敢!”

李善长看了下意识打了个哆嗦,连忙道:

“臣以为,此事涉及朝堂众多官员,应该在朝堂上,由上位与众臣工一起商量决定。”

朱元璋说这话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李善长却从话中听出一丝不详:

“微臣不敢,替上位分忧,乃臣的本分。”

自己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啊!

李善长脑子就像浆糊一样,哪还有心思思考这个问题。好在名单上,几乎所有朝臣都有参与,自己又将责任推到儿子李祺身上。

徐达武将出身,常年征战在外,面对朝堂政务方面,他真的不如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这个狂生李财如此犯上,冒犯龙颜,诛杀十回都不过分。

“朕知道你想什么,你退出朝堂中枢,不想过问朝事!”

自己常年征战在外,难得回京住上几天。凭他与朱元璋共事多年,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君不见空印案和扬州舞弊案,多少官员瞬间人头落地。

“好,好啊!”

“此子屡次妖言惑众,扰乱朝纲,断不可留啊!”

“啪——”

说完,李善长伏在地上等着朱元璋回复。

在场的重臣,包括大将军徐达全都跪下,身子匍匐在地,喊道:“陛下息怒!”

“李百室啊!李百室!你让朕怎么说你?每次一让你拿主意,你就给咱装糊涂!”

“上位,此事兹事体大,容臣回去好好想想,再回禀陛下。”

但他知道自己这些年苦心经营,挣下的三万多亩良田怕是要泡汤了。

“谢陛下!臣等告退!”

李善长等人连忙爬起来,躬身行礼,匆匆逃出御书房。

待五位大臣离开,朱元璋手捋胡须,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陷入沉思。

太子朱标走上前,低声道:

“夜深了,还请父皇早些歇息,别累着圣体。”

朱元璋转过身来,看着朱标低声问道:

“对于这件事,老大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自开国以来,朱元璋一直把太子朱标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书上说锦衣卫怎么怎么厉害,难道是假的?”

突然有一张牌不翼而飞。

“并将攫取的土地,统一收归国有,然后弄清田亩来源,返还农民。”

翌日。

一会的功夫,刘和领着毛骧走进御书房。

“听听那位贡生李财,还有什么新奇想法。”

朱标叹服,姜还是老的辣。

自己每天教那位勋贵二代的内容。

很显然,朱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半个皇帝了。

毛骧躬身敬礼,转身快速离开御书房。

“此等风气必须立刻制止。”

“哦,这狂生李财居然还有这等佛缘。”

就凭他这些天讲课内容,将他砍十次头都不为过。

史书记载。听完,朱元璋十分高兴。

四人打到深夜。意味着朝中文武大臣上报事情,必须先交给太子处分,然后才上奏皇帝做最后决断。刚才送完秘折,就一直在御书房外候着。

“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而且现在看来,危害性远远超出想象。”

诏狱是锦衣卫前身亲军都尉府设立的,在他们的地盘上哪里还有秘密可言。

没有浪费时间,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匆匆来到医馆。

“要详细,越详细越好,朕明天就要看到他的详细资料。”

不行啊!

你发善心不要紧,我还要回去呢。

当着群臣的面,夸赞宋濂没有骗他。

他知道皇上跟众位大臣谈完事情,一定还有事吩咐。

“之所以不开这个口,一是他们都深涉其中,不方便说,二是都不想得罪人啊。”

有了昨天的经验,这次毛骧早就让人,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将朱元璋迎进医馆的密室里,毛骧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递上。

“可咱就要逼着他们开口,主动将攫取的田亩交出来。”

宋濂不敢隐瞒,便将昨晚打牌的事情一五一十报告给了朱元璋。

李财望着漆黑的屋顶,憋屈的吐出一口浊气。

说完,朱元璋大手一挥。

朱元璋坐到昨天坐过的椅子上,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全国上下这么多官员,到底攫取了天下多少良田?我大明流失了多少赋税,怕是难以计数。”

朱标性子绵中带刚,处理朝政谦逊干练。

朱元璋望向太子,后者深以为然点点头,老朱继续说道:

隐隐有着明君的潜质,朱元璋对此甚是欣慰。

“回禀陛下,李财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是由徐州府知府资助的。”这些人都成精了,一个个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可是在父皇面前都得显出原形来。

朱棣早就在医馆的门口等候。

看到李财过来,连忙上前迎接。

下一刻。朱棣一招手,一名校历搬来一筐新鲜水嫩的荔枝。

这个朱老四?今天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

他和朱棣在应天府交往了近大半年,从来没有问他的身世。但是李财还是燕王朱棣的很多情况,毕竟还和朱棣去过北方,一起上过战场。把朱棣当为弟子看待。

“这荔枝够味!”

这一刻。“既然是妹子安排的,那就先这么着吧,便宜了这兔崽子。”

眼看老朱偃旗息鼓,朱标也坐了下来,拿起笔准备着…

再说另一边。

他与妹子的几个孩子,能有几斤几两,自己门儿清。

这些年,马皇后手底下不知道救下多少条鲜活生命。

李财一边吃着荔枝,一边不住的赞叹。

马皇后与朱元璋一起经历血雨腥风,还曾经救过朱元璋。

这才来医馆,想听听李财怎么解释。

不得不说,李财运气足够好。

“先生,咱读书不多,想问题也没先生那么周密,如果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先生不要笑话咱。”

朱棣神色一紧。

“我说朱老四,你和当今皇上什么关系?居然能在应天府有这个待遇,不简单啊!”

说到这里,朱标抬头悄悄看了眼朱元璋:

“母后一直要来医馆看望老四,都被儿臣拦下了。”

“回头跟毛骧说一下,断了他一切待遇,让这兔崽子好好吃点苦头。”

问这么多干嘛。身世的。

毛骧走进御书房,在御案前跪下。朱元璋见朱标还愣在那里,哈哈大笑,转而吩咐贴身太监刘和:

“传毛骧觐见。”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翻身坐了起来。

一些经典段子,流传后世几百年,津津乐道。

李财于洪武五年高中秀才,洪武六年中举,洪武七年会试第一名。

“罢了,起来回话!”

“标儿,你能想到这些,朕深感欣慰。”

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

哐哐哐——

朱标在监国期间拥有‘听断决定,然后奏闻’的权力。

果然。

“就这么简单?”

李财,元朝大致二十元年生,徐州府人士,父母于洪武元年辞世,家中没有同怀(兄弟姐妹)。洪武四年结婚,有一女,今年四岁,妻子姜氏在生小孩时去世,小孩由李财一手带着。

紧接着一股酸臭味,弥漫了整个医馆密室。李财知道自己的医馆有一间密室,也知道锦衣卫的厉害,但是李财也不想捅这个马蜂窝。

洪武六年,太子朱标开始监国。

“臣,毛骧叩见陛下!”

毛骧站了起来,朱元璋看着他,点了点头:

难道一向狠辣著称的洪武皇帝发了善心?

宋濂四人找了半天,最后因为一张牌丢失,大家不欢而散。

上完早朝,用过午膳。

这时,就听外面狱棍敲打铁门的声音。

“谢陛下!”

真不想在大明待啊!

看完秘折,朱元璋虎目瞪着毛骧:

“这中间毕竟牵扯天下的官员,百室他们心里都明白着呢。“

结合都尉府的秘折,儿臣以为,林澈所言不虚,公田补贴俸禄政策,已然成为我大明一大弊政。”

甚至有种急不可待——

李财知道还了解,锦衣卫刺探情报,简直无孔不入。

毛骧连忙弓腰,双手一拱:

“但凭陛下吩咐!”

洪武朝锦衣卫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是你想过没有,伱能想到的,韩国公他们混迹官场几十年,他们难道没想到?”

他发现自己对这个狂生李财越来越感兴趣了。知识丰富,学识又好,字写的也很好,还有一手的医术,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为何精神萎靡。

李财知道一天给朱棣讲课的时间到了。

隔壁的那些打杂的没有任何动静,显然朱棣还没过来。

“好,你给我连夜去徐州府一趟,查一查这个贡生徐州的来历。”

“是,儿臣记下了。”

朱元璋端坐龙椅,一抬手:

不出意外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怕是早就传到皇帝御案上了。

洪武年间大学士宋濂晚上约几个好友打牌。

由此可见。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点了点头。

“仅朝堂四品以上官员,就从农民手中攫取良田,百万亩之多。”

李财双手垫在脑后,翘着二郎腿躺在自己躺椅上,嘴里喃喃自语:

还将那张丢失的牌还给了宋濂。毛骧跟随朱元璋多年,对这位皇上的性子甚是了解。

朱元璋沉顿片刻,看向朱标,目光严肃,一副教导的口吻:

“父母双亡?没有同怀?那李财参加乡试、会试的钱银从哪里来?”

“这是儿臣愚见,请父皇赐教。”

“这就是帝王的驭臣之术,你给咱记牢喽。”

“老大,下去休息吧,明天咱们再探诏狱。”

此刻,密室一片寂静。

锦衣卫恐怖的实力。

而朱元璋则扮演着兜底的角色。

眼见毛骧离开,朱元璋对朱标道:

一旦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这种询问方式已经成为了日常。

“不对啊!这么多天过去,怎么还没动静?”

“李先生,那位爷有请!” 随身来的校尉对着李财说道。

朱棣早就在医馆门口等候。

看到李财过来,连忙上前迎接。

下一刻。

朱棣一招手,一名校尉搬来一筐新鲜水嫩的荔枝。

问这么多干嘛。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