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六十一章,新的政策引心动

情结大明 第六十一章,新的政策引心动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棣再次拱手,这才正色道:“不错不错,好久没吃这么甜的荔枝了!”

“诚如昨天先生批评的,当年洪武皇帝颁布法令,赐公田以补贴俸禄。”

“荔枝也吃了,伱可别指望拿荔枝贿赂我,我就不考你。” 李财接过剥好的荔枝,漫不经心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那就托你爹福了,在应天府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荔枝。”

“政策初衷是好的,更是得到了天下官员们的拥护。”

朱棣热情倒上酒,与李财碰了下,咕噜一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说罢,朱棣将杯子放下,朝李财拱了拱手。

“只怕令当今皇上没想到的是,这一政策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弊端。”

老四的榆木脑袋,在医馆待着待着就开窍了?朱元璋很得意的想到。

“我家老爷子是当今皇上手下一名将领,跟随皇上打下了大明江山,封了个爵位。”

朱棣被李财盯的有些心虚,连忙道: “先生,先生。”

“那你说说,你是怎么想明白的?!”

李财看着这个小屁孩鄙视的想到。上马杀敌是一把好手,至于下马读圣贤书,那还差着点火候!压根就不是静下心思考问题的人。

“谢先生!”

别人不知道,难道自己还不清楚?李财对这位小屁孩不抱有幻想,想不好奇都不行了。听闻此言。

朱元璋在里面也是想到。这浑小子能把这事想明白了?

“昨儿个,母后问起二弟的情况,儿臣如实说了,母后吩咐儿臣不能让二弟受委屈了。”

除了老大太子朱标,饱读诗书,性格像他娘。“为了这作业,我昨晚半宿都没睡觉,终于把这问题想明白了。”其他四个,都跟自己一个德性,看书就打瞌睡。也不客气,抓起一个荔枝剥开外壳,将白嫩润滑的果肉扔进嘴里。

“我昨天布置的作业,你准备的如何?”

李财意味深长一笑。

看着朱棣一脸的无奈李财见状,淡然一笑:“留作业给你,就是让你思考的,说错了没关系,就当是咱们聊天。”

这等珍贵水果恐怕只有皇族勋贵才吃的起! 朱樉讨好的剥开一个荔枝递上。

看着这几样大明洪武年间的陶瓷酒具。

自己太想望子成龙了。李财端起酒杯,浅浅的饮了一口,收回思绪问道: 实在是荔枝太好吃了,香甜多汁的荔枝刺激着多巴胺,让他无暇多问。

朱元璋性格暴虐、易怒,一言不合就砍人。就是后世吃到这等新鲜的荔枝,也是价格不菲。

李财心头有些发热。今天更是送来刚上市的新鲜荔枝。“我想就算当今皇上知道了这一政策的弊端,只怕也是骑虎难下。” 随即摇了摇头的感觉很无奈的轻轻的说道:

“新鲜的荔枝,赶紧尝尝啊!看我干嘛?”面对李财的提问,朱棣没有之前的装傻、犯浑,自信满满的道: ““废除这一政策得罪满朝文武官员和士绅地主,不废除眼看着天下百姓陷入贫困的深渊,或将动摇大明的根基。我看当今皇上也是骑虎难下,很难决断啊!”

朱元璋在里面听得朱棣的讲话,没想到自己这个浑小子,榆木脑袋真的开窍了。居然知道为他老爹着想了,看来这段时间到李财这个有一个没有白蹲啊!记得在皇宫大学堂读书,尽是惹祸。每天尽想着打打杀杀,什么时候像现在一样替他老子考虑问题了。

难道昨天晚上,太子连夜赶到府邸,教他说的这些话。

“没有,你没说错,基本说的都在谱上。”“那你再说说当今皇上怎么做,才最妥善?”

眼见朱棣有些怀疑自己,李财笑道:老朱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输了,他也绝不会开口认输。

“不说皇帝面子过不去,单单下面这些臣子,也必然竭力阻止。”但是句句话暖人心窝。李财不宵问道:“就这?”

“做到里不漏户,户不漏人。第三步,将收回的良田,弄清楚田亩来源,返还给农民。”‘

’不容易啊,终于开始动脑子想问题了,看来你家老爷子让到我这来学习反省,来对了。”

“这样循序渐进,做到既不得罪天下的官员和士绅,又能将新政策逐步落实下去。”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正在记录的太子朱标。

“让那些隐藏的土地和人丁浮出水面。”朱标对李财的称呼,也已经从狂妄书生也改称为先生。

李财将杯子的茶一饮而尽,淡淡说道:

“废止官员买卖良田,将买卖的良田收回,归还农民,这些都还是其表。”

都带着诧异。朱棣几乎将昨晚朱标的话,原封不动的端了出来。“先生,你觉得我这样思路对不对?”

“一、对全国的土地重新丈量,户口彻底清查。”朱棣感觉自己说的话,终于得到这位的认可了。 “然后再逐步实施,直到最终将公田政策废止。”

不容易啊!“不错,不错,知道循序渐进的想问题,不枉我这些天对你的指导。”

“我以为当今皇上第一步,当立即下旨制止土地兼并这一风气盛行。”

“第二步,先拿一些典型开刀,然后将官员士绅攫取的良田收归国有。”

朱元璋听到后感觉自从当上皇帝后,更是如此。

“这么做肯定得不偿失。”常年跟随老朱左右的太子朱标岂能听不出来。因此,对于句句话说到心坎里的李财,印象大为改变。 这副温文尔雅,倒像是从饱读诗书的太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

“不过,你光领悟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皇上虽说声威海内威服,真要是决意废止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这样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朱棣大咧咧自斟自饮了一杯,粗豪说道:

“要想彻底根治就要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改革税制。”对他的称呼也改为尊敬的‘先生’称之。朱棣这番话,虽然还没有说到问题的实质。

“既然这一政策是当今皇上,亲自制定的,涉及到朝廷上下数万官员,不问青红皂白,即刻废止,确实有些不妥。”朱棣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嘿嘿笑道:

“谢谢先生夸奖,都是先生的教导好!”

“于是,我便在想,是不是先拿一些典型开刀,杀鸡儆猴。”

他还是有些不信朱棣的那番话,没有人教。看着朱棣茫然的目光,李财夹了一口菜,慢慢咀嚼。 “二、可以保留官员士绅的公田,但必须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朱棣表情明显一滞。他从未听过这样名词,整个人愣在了那里。

一墙之隔的密室中。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同样面面相觑,眼眸中尽是疑惑之色。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他没有听过。沉默少亩,朱元璋才将目光移开,教育样子对着朱标说道:

虽然对土地兼并有些作用,却不能去其根本。 “这下满意了吧?”

“这两项制度一旦实施,将打破官绅阶层的特权,填平了义务的洼地。”朱元璋略一琢磨,很快就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是因为大明建国不久,国事千头万绪。

“老大,你觉得李财主意如何?”北面北元残余未灭,南边梁王一直蠢蠢欲动。而且这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如此经世之才,若能为父皇所用,何愁我大明国祚不能绵延长久?”“‘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就是将现在实行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赋税的制度。”“此子真乃神人也,居然能想出如此精妙之策。”只有重新丈量土地,彻查户籍,这样才能摸清大明底层最真实情况。

李财所出的主意,自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父皇失治世良臣伯温先生,现在得经世大才李先生,此乃…”眼见朱棣没明白‘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意思。而李财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策略,直接切中要害。屡屡在重大决策问题,与自己意见相左。稀奇古怪的名词层出不穷。

经过朱元璋刻意培养,朱标已有了极为娴熟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眼光。但是经过李财一番解释。

李财看着朱棣抓耳挠腮,一脸的茫然。 他没想到这么做,会引来后面的土地兼并。对解决当前土地兼并问题,不失为一剂良药。在一旁记录单朱标,也停下笔,若有所思。“做皇帝的,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关系。”朱标放下笔,从椅子上站起来,朝朱元璋深深一躬。

大有动摇大明朝赋税根基。老朱立刻觉得这一政策,很切合实际。

只是——就算之前有大明第一谋士之称的刘伯温,面对计策百出的林澈,只怕也甘拜下风。“简单说就农民不用再交人头税,就是农民有多少地交多少税。”“先别急着下结论!”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背负身后,缓缓朝朱标走去。

良久。

若是采纳李财这两项建议,将完美弥合公田补贴赋税政策的漏洞。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刹住土地兼并的风气,还能让全国税赋大幅增加。朱标心里暗自赞叹。

想当初,他制定公田补贴俸禄政策时,考虑的片面了。墙壁上的火把摇曳,发出‘噼啪’声。朱元璋有所考虑。

这之后,朱元璋便让朱标全权处理政事,大臣的奏折经过太子处理后,上报给皇帝。不同于朱棣。在朱元璋的眼中朱棣就是一个武夫而已。

李财说的对土地改革,以及改革税制,才是解决大明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根本。“从而会让官绅通过特权隐蔽的人口和挂名的土地无处可藏。”洪武六年‘令至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通达后奉闻。’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